作者:甄实观点,专注原创历史文章,欢迎关注!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瑰宝。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是中国古代学生启蒙的必读经典。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百家姓》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诗一样的韵律。

可是你知道吗,《百家姓》的姓氏排序是十分有讲究的,尤其是排在前两排的八个姓。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国姓(周吴郑王为什么能列入百家姓第一梯队)(1)

百家姓

赵钱孙李之所以能排在第一梯队的第一排主要是因为,《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一般认为是在公元960年赵宋建立至978年吴越归宋这段时间内。

赵指的是赵宋,北宋皇帝姓赵,因此以赵为尊;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是当时吴越国王钱俶的正妃的姓;李为与吴越国接壤的南唐国王李氏。

关于赵钱孙李之所以能排在《百家姓》第一排,史学界和学界对上面的解释是没有多少异议的。

问题在于五代十国前后总共二十多个国家(含割据政权),赵姓作为皇姓排在第一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为什么排在赵姓后面的是钱孙李,而不是灭了唐朝,建立五代第一个政权后梁的朱温的朱姓或其他皇姓呢?

南宋学者王明清在其著作《玉照新志》中认为,《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吴越国在宋太祖开国时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士归降,所以一般认为,《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国姓(周吴郑王为什么能列入百家姓第一梯队)(2)

百家姓挂图

王明清的说法基本是可信的,《百家姓》的作者应该是吴越人。吴越先主死前曾嘱咐钱俶,叫他善待人民。

史书记载,钱俶及王后(正妃孙氏)都非常仁德。正是作者对故国充满深厚的感情,所以把钱孙两姓排在第二、三位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南唐与吴越是邻国,后主李煜善于写词,作者应该也善于诗词的韵律,所以把李姓放在第四位也说得出。

但“小民所著”的说法有待考证。《百家姓》尽管字数不多,但采用四字体例,朗朗上口,十分压韵,而且有很多生辟字,还要有丰富的姓氏知识,所以由当时隐居的士人或者中下层官僚所作更为靠谱。

赵钱孙李的排序既然是精心设计的,也体现了尊卑之别,那么在古代讲究骈句,同样在第一梯队的周吴郑王的排序是不是也有讲究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说把400余个姓氏都按照尊卑来排序,恐怕谁也做不到。但是把靠前的一些姓氏根据作者的好恶进行排序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周吴郑王的排序细思极恐。周可以指代北周,北周末帝禅位于赵匡胤始为宋;吴可以指代吴越,作者的故国。

最难分析的是郑和王姓。估计这两个姓当中,其中有一个是作者的姓。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国姓(周吴郑王为什么能列入百家姓第一梯队)(3)

百家姓之王姓

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最初主要是别血缘,因此夏商时同姓不婚。氏产于父系社会,主要是用来别贵贱。

东汉实行门伐制度以来,讲究出身门第,虽然经过安史之乱后逐渐土崩瓦解,到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但《百家姓》的排序仍然受到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的影响。因此可以推断,作者不会把自己的姓氏后排。

赵钱孙李周吴都是皇姓国姓,作者不能比,但郑王就应该有一个是作者的姓了,这推断是比较合理的。

郑王哪一个姓是作者的姓呢?我认为《百家姓》的作者姓王,这种可能性最大,毕竟居于尾头也是很显贵的位置。

那么郑姓是怎么一回事呢?大胆推测一下,郑姓排在前面可能并非因为显贵,而是因为其语意,即郑同“正”,吴同“无”。

周吴郑王就是“周无正王”,吴越国被灭,王姓作者对北宋充满了仇恨,可是又无力回天,只好把自己的愤恨情结寓藏于《百家姓》中。

北宋因周禅位而得,所以周用来代指影射北宋,作者借用“周无正王”来攻击北宋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地位。

北周的皇姓柴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25位,几乎在单姓中奠底,为什么?因为作者痛恨柴氏将北周让与北宋,也导致吴越灭国,所以不是“柴吴郑王”,间接实锤了这个推论。

北宋初年,设皇城司巡察亲事官、亲事卒、逻卒等特务机构,听市道之人谤议者,执而刑之。

由此可见,北宋对私议朝政、文字狱等的管制是十分严疴的。作者或许借用“周无正王”置疑北宋政权的合法性而感到“作贼心虚”,所以不惜刻意隐去作者姓名。

恐怖吧,《百家姓》还有这层深意,您觉得这推论可能吗?

感谢阅读,本文受版权保护。欢迎分享转发点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