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进步(古代科技力量的变革期)(1)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在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唐朝自从唐高祖李渊建立之后,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在这段时期内社会稳定,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统称为唐朝盛世。而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尽管“重文轻武”的策略给军事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当时的宋朝在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可谓风生水起,甚至在世界范围都远近闻名。

正是在这样两个经济文化十分繁盛的时代,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之上科技领域实现了迅速发展,科技上取得的成就在世界范围首屈一指,纵观当时世界其他各国几乎无人可与之匹敌。那么今天一起来看一看,唐宋时期的“科技”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吧。

一、唐宋科技领域的成就比较

宋朝与唐朝的科技发明各有千秋而又存在相似之处,下面我们通过举例分析来研究他们的关系。首先是天文历法方面,毫无疑问,作为农业发展的指导工具,天文历法一定是历代统治者不得不重视的一个方面。例如唐代吕才所改进的漏斗是在张衡初创的补偿式漏斗和晋代的三级漏斗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将其改造成四级漏斗,能保持水位的相对稳定。而宋代的燕肃用恒定水位保持均匀流量的漏壶,比起吕才的漏斗又更进一步。

古代科技进步(古代科技力量的变革期)(2)

再看医学方面,无论是唐还是宋都颁布了相关的国家药典。唐高宗时期修成了《新修本草》,是当时最为详备的药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修订的药典。而到了宋朝之时,发现《新修本草》中出现了许多的纰漏,再加上药学界的不断探索,于是在《新修本草》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开宝本草》的修订。

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四大发明有三大都出现在宋朝的事实无可非议,但实际上与前朝有着巨大的联系。如火药武器,实际上在唐朝中期已经有了利用硝石和硫磺等物质制作火药的方法,到了后来的宋朝便逐渐成熟,出现了“突火枪”等实战武器。指南针同样如此,据古文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针指南,便有了指南针这一发明。从上述种种比较看出,实际上宋朝的科技发展并不具有所谓的“划时代”的意义,即使是四大发明,也有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不然也无以问世。因此可见宋代的科学技术实际上只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大大向前发展,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宋朝对唐朝的一定的“继承性”

首先是他们的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交织性。这一特性实际上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并在宋朝时期发展到了极致。众所周知,华夏文明发源地的地理环境虽然相对比较封闭,但是由于其内部回旋余地比较大,十分适合古人进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正因此中华民族视世界为一个整体,并由此发展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古代科技进步(古代科技力量的变革期)(3)

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到过:“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这样的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基石,影响到了科学的多个层面。例如由北宋科学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从分类看共计有609条,其中自然科学的部分有189条,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因此《梦溪笔谈》是一部自然科学著作,也更是一部人文科学著作。

不仅仅是《梦溪笔谈》这一部著作,更有其他科学成就深深体现着宋代民间的人文思想,与其交织融合在一起,于是这便是所说的第一个特点: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交织性

其次的特点是科学发明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古代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天文历法的发展必定需要不断发展,而作为天文历法的基础,数学在其中的作用便是不言而喻了。于是随着天文历法的发展,数学也与其共同发展进步。并且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提升,在著作《九章算术》中,已经出现了计算土地面积和谷仓容积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上述举例中不难看出唐宋科学发展由于基于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改革发展必须满足社会进步的相关需要,因此出现了极强的实用性。

而所谓的经验性顾名思义即为人们将从生活和生产中得到的技术经验进行类比和推理而运用到相关科技中。通常来说农业技术掌握在农民手中,手工业技术掌握在匠人手中,他们往往只拥有经验技术,而却缺乏理论知识。而知识分子则单纯视为官为主干道,即便他们从事科技方面的工作,也不过是汇集农民和匠人的经验罢了。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有着极其明显的特点:重实用轻理论。这也是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只是停留在经验水平上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唐宋发明极其显著的特点:经验性。

古代科技进步(古代科技力量的变革期)(4)

二、唐宋时期科技发展相对迅速的原因

唐宋时期在国家层面上营造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平台,建立了以科学研究机构和专业学校为主体单位的科技管理机制。唐朝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国家级的科学研究机构,并建立起一系列的相关的多个专业方向的科研学校,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科研事权。

而这些独立的下属单位不仅承担了相应的科研项目,而且负责相关科技教材和技术手册的撰写发布,在这样的责任体系下,他们都建立了各自的吸纳民间科研人员的不同机制,并提供一定的奖励报酬与相关的科研条件。于是有了稳定的财力支持,唐宋的科技发展在奖励和责任机制的基础上迅速发展。

唐宋时期不仅仅建立了科研机构,而且为这专业的相关机构颁布了特定的行政法典,以此来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和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例如唐朝颁布的《大唐六典》中对州刺史的事权规定:“劝课农桑,敦谕五教”。这一点可以看出所颁布法典中对相关职员官吏的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十分严格。同样在人才的选拔方面也有着相应的考核制度。例如宋神宗时期的考核事项包括劝农桑、兴利除害等七项事物,又如唐宪宗时期规定各道州府有田户每亩必须种两棵桑树。这些一系列的考核内容都相当严格,一方面虽然限制了人才的输入比例,但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科研人员和相关职员的素质水平,对促进科研事业的进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科技进步(古代科技力量的变革期)(5)

在繁荣的唐朝,自开国以来一直实施着关弛禁、零商税和零资源税的宽容政策,这不但减轻了商人的贸易负担增加了他们的交易积极性,而且对科技方面而言逐步消除了束缚科技创新的制度障碍,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唐朝市场经济发展极其迅速,并且政府不断激励生产者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生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强大的市场需求下,科技创新迎来了极大的需求空间。于是新产品和新发明不断涌现。譬如指南针之类的发明在宋朝之前已经被多次发明但又多次失传,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而直到宋朝将其与市场需求结合,并广泛地用于航海领域和军事领域,才得到实用和稳定的发展传播,最后才得以真正得到巩固。

不单是巨大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而且市场经济给予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最直接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使得科技创新的产品能迅速转化为财富得以不断积累,为该成品的再生产提供了极其强大的动力,继而使得科技创新持续时间增长。唐宋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大规模的手工工场,产业聚集现象开始出现,例如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基地和成都的丝织业生产基地等等,这些大规模的生产场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并由此进一步推动财富的集聚与各产业的扩大,从而为科技创新注入新鲜的活力。

唐宋时期政府不仅着手于对商业政策的改变,而且正式将科技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因此这一时期科学知识得到极大的普及,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逐渐提高。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体系中,科举考试试题经常出现于科技相关的题目,并且具有极其明确的指向意义,直接推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为社会上营造良好而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提供了条件。

古代科技进步(古代科技力量的变革期)(6)

三、总结

唐宋时期的科技发展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密集期,在天文历法、农学、数学、建筑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而这两个时期的科技成就有一定的联系,也有着其共同的发展特点,但毫无疑问,他们的科技创新发展的巨大成就必然不是偶然因素导致的。

而在探究其中的原因之时,我们发现这与当时社会上出现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以及市场规模的空前盛大等等一系列因素息息相关,无疑在中国科技文明发展历史上提供了很好的例子供人们参考借鉴,对今天的科技创新发展仍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萍州可谈》

2、《朱子语类》

3、《大唐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