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漆艺独树一帜。

胡适先生称赞其“又光明,又韧因。”

王世襄先生称其曰“福建漆器,源远流长,能工巧匠,代有其人。”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1)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2)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3)

年代:明末

工艺:鸡翅木雕漆线加彩

风格:永春风格

尺寸:高 45 cm

吴公真仙,本名吴岩说,俗称吴仙公,闽南地区传统民间信仰的神祇之一。生于元朝至大三年(1310年)七月二十五日,羽化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月初九日。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4)

青年时期吴岩说到江西道教圣地龙虎山,拜张天师张道陵的后人张正言为师,学道三年。他立志行医救人,认真钻研医术,广泛收集民间“验方灵药”,亲自采药配方,为人治病,风雨无阻,有请必到,药到病除,不收谢礼,老百姓对他很感激,称他是“活菩萨”、“活神仙”。

吴公真仙的祖殿位于闽南泉州德化有济圣天宫,历来香火不绝。数百年来,吴公真仙道教文化影响深远,远播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5)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6)

本尊吴公真仙头上佩戴道门三冠之一的莲花冠(此冠形似盛开的莲花,在道教中只有上等法师上坛时才能佩戴),微微低俯,面目慈祥,披上等法师红色道袍(一种源自中国古代汉服“褶”,在明代演变为道袍,后在清初“剃发易服”的政策下消亡)。其特点是直领,大襟,两侧开衩,有暗摆,为汉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之一。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7)

道服上用漆线盘挠出莲花、亭阁、飞鸟、七星图等吉祥图案。吴公真仙结跏趺坐于方台之上,双手半握拳,一手朝上,一手朝下,扶于双膝之上。这种姿态为吴公真仙所独有,几乎历代不变,较易识别。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8)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9)

但是,其形态姿势看似与章公祖师相近,而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章公祖师是佛教形象穿袈裟,吴公真仙是道教形象着道袍。双手也略微有区别,如章公祖师的手势一手半握佛尘,一手施手印等。后续将会专题介绍章公祖师。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10)

本尊造像具有较为明显的明代特征:形态中庸温和,造型对称简略,脸型呈方形,髹漆脱落比较严重,雕像材质是小叶鸡翅木,现在几乎看不到这种木材了。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11)

大红袍文化艺术(大红道袍竟满饰亭台楼阁)(12)

举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