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拿破仑战争后,反法同盟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在维也纳会议中,反法同盟各国就战后如何瓜分欧洲,压制法国达成了共识,并建立起新的和平体系,史称“维也纳体系”。

继位后的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面对处处压制法国的维也纳体系,运用了一系列“操作”,最终终结了该体系。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1)

维也纳会议

通过这篇文章,黑熊精来谈谈拿破仑三世是如何终结该体系的。


何为“维也纳体系”

英国和俄国作为打败拿破仑的中流砥柱,自然是维也纳体系的主导者。

海上霸主--英国

英国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击败了法国海军,巩固了其海上霸主地位。维也纳会议后,英国又掌握了欧洲周围的大量岛屿,并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实力进而掌控了欧洲。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2)

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海军,维护了英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霸权

美洲方面,拉美各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纷纷从西班牙殖民者手里独立。英国趁机接盘,通过对拉美各国基础建设的大量投资,逐渐掌握了拉美各国的经济,拉美各国也渐渐沦为了英国的“经济殖民地”。1807年—1827年,英国向拉美各国商品输出6600万英镑,投资2500万英镑。同时,拉美各国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亚洲方面,英国加紧了殖民扩张: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扩大了贸易市场;1858年,英国建立英属印度,正式开始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丰富的人力、耕地资源被英国无条件地享用。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3)

英属印度

因此,维也纳体系保证了英国在海外的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来扩大市场,增加商品输出,同时控制了大量的工业原料,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陆上霸主——俄国

在拿破仑战争中,俄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最后几次反法同盟中,俄国都是盟主,是同盟的主力,自然维也纳体系中获利最大的也是它。俄国吞并了原属于普鲁士的波兰西部领土和原属于瑞典的芬兰,由此俄国进一步向西推进,在欧洲的影响力大大增强,成为了欧陆霸主。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4)

俄国的扩张

亚洲方面,俄国加速了对中亚的扩张,到了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几乎吞并了整个中亚地区。在远东地区,俄国吞并了阿拉斯加和库页岛。

因此,维也纳体系保证了俄国在欧陆和中亚的霸权,建立起横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成为陆上霸主。


中欧霸主--奥地利

拿破仑战争中奥地利表现欠佳,但基于奥地利在欧洲的影响力和会议的东道主地位,奥地利也获益颇多。在德国,奥地利为了打压普鲁士,与德意志诸国共同建立起德意志邦联,其中奥地利充当邦联老大的角色。

在意大利,奥地利通过阻挠意大利统一,镇压意大利民族主义党派——烧炭党,来维持在意大利的霸权。因此,奥地利是通过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来维护自己“中欧霸主”的地位。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5)

德意志邦联

总而言之,维也纳体系在削弱法国的同时,也促成了英国的海上霸主,俄国的陆上霸主和奥地利的中欧霸主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也逐渐凸显:
  1. 俄国吞并了中亚地区之后,矛头直指印度和阿富汗,而印度一直被英国视为自己的地盘。因此,英俄在阿富汗和伊朗一带针锋相对,始终处于对峙状态。
  2. 欧陆霸主俄国试图独霸欧洲,而这与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相违悖。
  3. 维也纳体系确立了封建君主在欧洲的绝对领导地位,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很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这种禁锢生产关系的体系的问题逐渐凸显。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6)

十九世纪前中期的中亚,北方为俄国,南方为英属印度

随着英俄两国的矛盾与资产阶级和封建君主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维也纳体系已经摇摇欲坠。而体系的摧毁者——拿破仑三世登上了历史舞台。革命的爆发与拿破仑三世的上台

资产阶级与封建君主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于1848年爆发革命,革命从法国开始,迅速蔓延到全欧洲,封建君主们建立的维也纳体系随之摇摇欲坠。拥有多年地下工作经验的拿破仑三世凭借其伯父拿破仑的威望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7)

当选总统时的拿破仑三世

拿破仑三世当上总统没多久就效仿伯父拿破仑,加冕为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48年革命严重动摇了维也纳体系,而拿破仑三世通过此次革命上台,似乎也暗示着他是该体系的终结者联英伐俄——终结俄国“陆上霸主”地位

建立反俄同盟

拿破仑三世深知要想让法国在欧陆重新崛起,就必须得摧毁对法国极为不利的维也纳体系。他认为让英国和俄国这两个体系维护者开战是瓦解体系的最好方法。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8)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1852年,拿破仑三世派遣瓦蒂莱侯爵出使奥斯曼帝国,依照几百年前法土之间签订的条约来索取圣地的保护权,并迫使土耳其苏丹将圣地保护权转交给法国。而当时圣地的保护权在俄国手里,因此法国的索要行为引起了俄国的不满。拿破仑三世成功通过“圣地问题”刻意制造法国和俄国的矛盾。

随后,拿破仑三世又把法国在埃及的利益转让给英国,并与英国一起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从而获得了英国的好感。英国由于长期不满俄国在欧陆的独霸与在中亚的无休止扩张,答应与法国结为同盟。随即,英法土三国结为秘密反俄同盟,一旦俄国攻打土耳其,英法就会出兵保护土耳其,显然拿破仑三世的计谋奏效了。

战争爆发

1853年,土耳其所辖门第内哥罗省爆发起义,由于起义的都是东正教徒,俄国以东正教大哥自居,要求土耳其允许起义的东正教徒自治,却遭到了土耳其的拒绝。很快,俄军派军攻打君士坦丁堡,并向土耳其宣战,根据秘密同盟,英法也向俄国宣战,史称“克里米亚战争”。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9)

克里米亚战争

此时的俄国由于深受农奴制的困扰,工业化十分迟缓,实力大不如前,武器也落后于英法。英法经过了三年的战争打败了俄国,迫使俄国放弃了黑海所有的军队,自此俄国再也无力充当陆上霸主,直至灭亡。

和会东道主

战争胜利后,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法国从一个战败国一举成为了东道主。拿破仑三世借此向世人表明法国已经打破了维也纳体系的禁锢,重新崛起。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10)

巴黎和会

拿破仑三世通过克里米亚战争成功削弱了俄国,与英国结为同盟。并打破了维也纳体系的禁锢,让法国重新崛起。联撒伐奥——终结奥地利“中欧霸主”地位

1859年,由于属于意大利诸国之一的撒丁王国迅速崛起,威胁到了奥地利对意大利的统治,奥地利向撒丁王国宣战。拿破仑三世意识到这是个削弱奥地利的好时机,派遣使者与撒丁王国签订反奥同盟,史称“奥意法战争”。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11)

奥意法战争

战争最终以法国和撒丁王国的战胜而告终,奥地利无力再控制意大利,“中欧霸主”的地位一去不复返。

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后,俄国和意大利都被削弱,法国彻底终结了维也纳体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陆霸主。宿敌的出现——普鲁士的崛起与拿破仑三世的失败

在拿破仑三世的领导下,法国终结了维也纳体系。但与此同时,同属被维也纳体系压制的普鲁士也在其首相俾斯麦的带领下迅速崛起。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一举击败了奥地利,基本统一了德国,再加上英国为了压制已经崛起的法国,转而与普鲁士结成同盟,普鲁士成为了法国最强大的对手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12)

铁血宰相俾斯麦

拿破仑三世错误地认为法国必须得在普鲁士还没有彻底崛起之前削弱它,便借助“埃姆斯电报”事件迅速向普鲁士宣战,史称“普法战争”。很明显拿破仑三世误判了,普鲁士不是已经开始衰落的俄国和奥地利,战斗力惊人的普鲁士很快在色当会战中一举击败了法国,拿破仑三世本人也沦为了俘虏。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13)

拿破仑三世被俘

战败的消息传回巴黎后,巴黎城内爆发起义,拿破仑三世政府被推翻,拿破仑三世在终结了维也纳体系,让法国重新逆袭、崛起后,却因为他的莽撞,迅速走向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三世的莽撞虽然葬送了他的政权,但却促成了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由于维也纳体系是建立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分裂之上的,维也纳体系彻底成为了历史。

德国的统一

普鲁士军队占领了凡尔赛之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国统一。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14)

意大利统一

普法战争之前,拿破仑三世为了维持对意大利的控制,在教皇国驻扎军队以防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

随着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驻扎教皇国的军队也被撤回法国,撒丁王国趁机攻打教皇国、并攻下教皇国首都罗马,教皇庇护九世被赶至梵蒂冈,意大利统一。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15)

被赶至梵蒂冈的教皇——庇护九世

尾语

拿破仑战争之后反法同盟建立起的维也纳体系在严格限制了法国发展的同时,也促成了英国、俄国在世界称雄,奥地利在中欧称雄的局面。

拿破仑三世通过计谋成功挑起克里米亚战争,削弱了“陆上霸主”俄国;再通过奥意法战争削弱了“中欧霸主”奥地利,从而实现了法国的重新崛起,重新成为欧陆霸主,并终结了维也纳体系。

为什么维也纳体系只维持了100年(维也纳体系终结者)(16)

法皇拿破仑三世

但拿破仑三世却因为他的鲁莽使自己从逆袭迅速走向了失败。他的失败也让德意志和意大利得以统一,从而让建立在德意志、意大利分裂之上的维也纳体系彻底成为了历史

他的逆袭和失败都导致了维也纳体系的终结,不失为维也纳体系的终结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亨利 基辛格 《大外交》

唐贤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