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共享出行企业的上市正在加速推进。4月9日,滴滴启动在美国上市的计划,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内上市,目标估值1000亿美元。前天,嘀嗒出行则再次向香港交易所重新递交了上市申请。“出行第一股”究竟会花落谁家?依然充满变数。

滴滴出行发布顺风车(滴滴劲敌坐拥2亿用户)(1)

简单介绍一下: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其前身是专注私人小客车合乘、乘客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四年后升级为“嘀嗒出行”,形成了顺风车、出租车两大支柱业务。截至去年年底,注册用户数达2.05亿,认证私家车主数1080万,顺风车累计搭乘乘客数4200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报告显示,嘀嗒出行是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2019年市场份额达到66.5%(按搭乘次数计算)。在出租车市场中,它是中国数字化扬召业务的开拓者及领先出行平台,在出租车网约市场中排名第二。

滴滴出行发布顺风车(滴滴劲敌坐拥2亿用户)(2)

宋中杰(中)

这是一个始于团购时代的创业故事。创始人宋中杰在IT行业有着超过25年的经验,曾在惠普任职长达12年时间,担任中国惠普副总裁兼软件部总经理。06年加入了谷歌中国,负责代理商渠道,是当时谷歌中国本地唯一的总监级商务高管。

2010年,O2O模式在中国兴起,从谷歌离开的宋中杰联合几位朋友,共同创立了团购网站“嘀嗒团”。虽然曾在一天之内同时上线北京等六大城市,最高峰时跻身行业第三,但由于融资节奏太过缓慢,导致其在竞争中逐渐落败。眼看美团等头部企业优势确立,宋中杰不得不考虑如何转型自救。

摆在面前有几条路:出行、在线教育、到家O2O等。他花了三四个月时间,对这些行业进行详细调研,最终将方向锁定在出行领域。彼时,滴滴和Uber在快车领域正打得火热,易到则专注于专车市场。在他看来,出行是刚需,具备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使用场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用户需求都没有被满足。

但怎么做呢?如何避免与巨头正面竞争?这就要说到宋中杰的亲身经历。有一天下午五点钟,他在国贸开完会出来打车,结果等了半个小时都打不着一辆车。眼前有很多空的私家车经过,他突发奇想:“是不是应该把那些空座位利用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便决定从拼车服务切入出行领域。

这块市场当时尚处空白,再加上顺风车作为C2C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平台不用承担太多的资金压力。嘀嗒拼车正式上线后,很快就在细分赛道成为领跑者,短短三年时间,用户数就突破7000万。紧接着上线了出租车业务,成为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

滴滴出行发布顺风车(滴滴劲敌坐拥2亿用户)(3)

2018年,滴滴顺风车风波让嘀嗒出行抓住时机,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截至去年年底,已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年搭乘订单达到1.463亿份,所得收益为7.056亿元,交易总额(GTV)约为81亿元,占整体交易总额(90亿元)九成。公司全年实现营收7.91亿元,同比增长36.3%,过去三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9%。亏损21.94亿元,同比扩大2倍,经调整净利润3.43亿元。

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滴滴业务非常广泛,覆盖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共享单车等多个领域。去年陆续恢复顺风车业务,还推出青菜拼车、花小猪等一系列低价品牌,意图抢占下沉市场。

除此之外,高德地图、哈啰出行也启动顺风车业务,加上其他小型的顺风车平台,都在抢占嘀嗒出行的生存空间。新一轮“烧钱大战”不可避免,登陆资本市场寻求支持,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未来行业格局如何变化,我们将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