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英语:Canberra),或译坎培拉,是澳大利亚联邦首都。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内陆城市,人口超过36.7万人,在澳大利亚所有城市里排名第八。它座落于澳大利亚首都领地北端,距离澳大利亚东岸两大都会城市悉尼和墨尔本分别为280公里和660公里。

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位置(澳大利亚联邦首都-堪培拉)(1)

澳大利亚联邦1908年决定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之间的折中地理位置定都,即今天的堪培拉。它是澳大利亚少数全城规划兴建的规划城市,1913年动工,总体规划由美国芝加哥建筑师华特·贝理·格里芬和玛丽恩·马奥尼·格里芬夫妇设计。格里芬夫妇的设计在当时的全球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结合圆形、六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案,并以以首都领地的地形特色为主轴打造而成。城市的设计受到花园城市运动影响,抛掉以公园作为点缀的旧有观念,将许多重要区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誉。然而,堪培拉的发展之初便面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恐慌,计划歧见剧增、都市发展速度大幅下滑。二次大战结束后,在总理罗伯特·孟席斯倡议下,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成立,统筹堪培拉的发展,堪培拉开始以新兴首都之姿蓬勃发展。澳大利亚首都领地现属自治领地,同时兼负州级政府和堪培拉地方政府的职责,但部分权力仍由联邦政府的国家首都局掌控。

作为澳大利亚政治中心,堪培拉城内建有澳大利亚国会大厦、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和众多其他政府部门与外交机关。它也是许多全国性社会和文化机构的所在地,例如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体育学会、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军队总部,以及主要军事教育机构邓特伦皇家军事学院和澳大利亚国防学院也设在堪培拉。

堪培拉居民人口以公务人员居冠,失业率、平均收入皆优于国家平均值,物价也相对偏高,其部分原因是由于相对受限的发展规定。联邦政府是堪培拉最大的单一雇主,同时在领地生产总值占了最高贡献比例。堪培拉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境内人口结构也较年轻。

在欧洲人殖民之前,住在堪培拉土地的是当地的土著。 “堪培拉”名字的来源也是当地土著语言,原意为“相聚的地方”。这与将来作为国都、使四方代表相聚之天意。

欧洲人开始于1820年殖民当地。 1824年初建居民点,称堪伯里。 1899年成立联邦后划归为首都直辖区,1908年堪培拉被选为首都,1913年3月12日正式命名为“堪培拉”并开始兴建,1927年取代墨尔本成为首都,联邦议会也正式迁至此地。美国建筑师伯利·格里芬把城市设计成特有的环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他设计的人工湖也以他的名字为名,即伯利·格里芬湖

堪培拉面积2359平方公里,靠近布德贝拉山脉(Brindabella Ranges),离澳大利亚大陆东岸约150公里。堪培拉平均海拔约580米,最高点为888米的麦驹华山(Mount Majura)。其他主要山丘包括855米高的泰莱山(Mount Taylor)、843安斯利山(Mount Ainslie)、812米高的莫加莫加山(Mount Mugga Mugga)、和812米高的黑山(Black Mountain)。

堪培拉地区的原生植被几乎完全是桉树树种,历史上作为燃料和家庭用途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初,砍伐几乎耗尽了原生桉树,为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水质问题政府决定封山,停止伐木。林业实验从1915年开始,在斯崇罗山(Mount Stromlo)麓上试点种植松树和其他树种。此后,林木种植广泛开展,新培育的树林不但改善了阔特河流域(Cotter catchment)的水质,而且成为了大众喜欢的消遣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