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阴暗的小孩 心思缜密的坏小孩(1)

原著《坏小孩》作者紫金陈一直将这部作品视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且是排在前三名的位置。不过却因使用了“兰州拉面”眼泪这样的修辞,被嘲笑“文笔差”,作者自己论坛哭诉,还掀起过不小的舆论高潮。再加上,紫金陈误入“莆田系”就医,腰伤没减轻反而加重的社会新闻,更让这位浙大毕业的悬疑小说作者,在文笔差、运气差的人设中徘徊了一段时间,不禁令人觉得好笑,写出冷酷严肃故事的大V作家,现实里有点诙谐,甚至有点“愚蠢”,莆田系的医院你也敢去治病呀。

正是在这种人设背景的加持下,我开始好奇《坏小孩》的故事。作为一个先看过剧,再看书的读者来说,其实还是蛮轻松的,背景故事大概了解,只是希望能够从作者视角出发,再回味下这个故事。不否认,小说确实令人感觉到带着东野圭吾风格,有脑洞、悬念、反思和空白。更难得的是,对比剧情和小说,竟让人觉得两个故事都不乏精彩之处,而且剧本改编后的人物、故事更加立体,要知道在如今审核风格下,既要保证播出,又要吸引观众,是不容易的。

01 人物减法处理

内心阴暗的小孩 心思缜密的坏小孩(2)

原著中,严良不是“坏小孩”三人组之一,而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刑侦专家,同时还是一位大学数学老师,人物身份的加持,突出营造出严良缜密的思维逻辑。而作品中,其实还有一位警察角色,那是主人公朱朝阳同学的父亲叶军。

读者角度,如果出现一位伶俐的破案专家,那么有一个比较废柴的角色或者非常棘手的案件出现,节奏更加紧凑,但小说中,叶警官其实也不废,案件都基本有主要证据,并不能说出现棘手的环节等待专家解答。

于是,在影视剧中,严良不再是那个揭秘的专家,而是代替小说里愣头愣脑的“傻”小孩“耗子”。

减法的处理,正是改编的巧妙之处。拥有原著粉的小说改编是具有一定风险的。《知否》的电视剧将女主穿越的情节改编为古代身世悲惨的庶女,合情合理,情节连贯,反倒比穿越人物到古代“种田”的故事收获更多受众。当然,影视题材改编得到否定评价的更多。

02 角色刻画立体

内心阴暗的小孩 心思缜密的坏小孩(3)

如今三个坏小孩的扮演者,都已经在其他影视剧中绽放光芒。《去有风的地方》中的夏夏正是当年《隐秘的角落》中的严良,长大的小演员如今刻画角色也是入木三分,17岁少年演出了22岁大男孩的羞涩和纠结。

除了三个小童星,秦昊、王景春、张颂文、刘琳更是毋庸置疑的演技派,业务能力有目共睹。剧中,刘琳饰演的母亲与儿子争执的对手戏中,刘琳上演了“眼泪”逆流的能力,控制与张力,绝非普通流量演员所能企及。

而小说,尤其悬疑小说,重头戏必在主线破解谜题上,对于其他任务的刻画则不得多费笔墨。网文在乎阅读体验的“痛快”,过于细腻的描写,反而令情节拖沓,读者就未必买账了。

影视剧,则可以通过演员的几个动作和表情,让故事更加饱满和牵动人心。

比如,秦昊饰演的张东升在推下岳父母之前的那一处犹豫,是魔鬼是天使,全凭一念。这一处的情节处理则是小说中没有体现的。

03 情节杜绝照搬

内心阴暗的小孩 心思缜密的坏小孩(4)

改编的困境往往在于,跟着原著照搬,情节全被预判,熟悉原著的读者只能鉴赏演技,缺少与剧情的粘度。若是作大幅度删改,情节逻辑容易出现矛盾,成为败笔。

但是不得不说,小说的后半部分,小孩子作案的勇气往往来自于未满“14岁”这一条法律知识展开,后面更是出现朱朝阳大笔一挥,签下民事合同,实则是一份“效力待定”契约的情节硬伤。

此外,小说中普普的感情线对于后来案件的发生,也显得支撑力不足。若论萌芽“爱情”似乎缺少点唯美和契机,若论懵懂“义气”似乎也缺乏强有力的情节支撑。

内心阴暗的小孩 心思缜密的坏小孩(5)

小说中,诸多人物的命案,确实最后刻画了一个缜密的“坏小孩”和优秀的“学霸”对比强烈的朱朝阳,但如果在影视剧里,主角总是反复喊着“未满14岁”就可以作恶多端的话,就难免过于单调。

影视剧通过镜头刺激感官,小说通过文字塑造意境,虽然都在造故事,但推动情节的“引子”却不能都利用一种方式。

影视剧则对后面案件的处理做了很大删改,主要围绕“爬山”命案展开。有些评论说,这是为了能够顺利播出通过审核,弱化主角暗黑,洗白人物的手法。

倒也不能如此绝对,影视剧播出自然有其生存法则,但剧集能够引人入胜,收获观众好评,重点还是需要相对自恰的故事,故事中需要有各种情感交集的人物,人物又要寄托诸多背景串联和塑造,情节和逻辑都不能出现太多漏洞,才能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升华到讲感情,讲主题。

内心阴暗的小孩 心思缜密的坏小孩(6)

影视剧与小说共同的主题都离不开青少年成长话题,小说最终的暗黑情绪不得不来想到东野圭吾风格,联想到读《白夜行》与《恶意》最后的一声叹息。

影视剧的处理上比小说明亮,不过也确实令人反思到社会命题。由此想到是枝裕和的电影《无人知晓》,他曾在书中写道“并非从单纯的黑与白的对立出发,而是用灰色的视角记录世界”。电影或者影视剧,镜头是直接的语言,然而镜头若直接给到了观众说教之感,则失去了大半色彩。塑造反派不难,但立体矛盾的人物给人们带来反思,则更具有冲击力,能感受到这是影视剧和小说都在寻找和尝试的。但客观讲,这种冲击似乎还欠缺一些火候。

内心阴暗的小孩 心思缜密的坏小孩(7)

总之,《隐秘的角落》的改编确实可圈可点,在悬疑题材下,这部剧拥有十分突出的好成绩。小说也在悬疑小说的行列里,拥有它不可替代的意义。而改编题材的关键便在于,剧集有剧集的精彩,小说有小说的光芒,彼此辉映,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