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有四个典型奸臣,分别是蔡京、高俅、童贯、杨戬,与之对应的忠臣有两个代表人物,第一位是太尉宿元景,这是个虚构人物,第二位则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济州太守张叔夜。

水浒中对梁山贡献最大的几位 水浒第二忠臣的悲壮人生(1)


梁山军两破童贯,三败高俅的辉煌战绩吓坏了赵宋朝廷,于是徽宗皇帝就像吴用预料的那样派人来招安了,但因为先后两位钦差大人都不能让梁山好汉满意,所以两次招安都交了白卷。在这种情况下,济州太守张叔夜挺身而出,自告奋勇亲赴梁山泊与义军商谈,在他的劝说下,招安终于水到渠成,结成正果。宋江为了感激张叔夜的斡旋之举酬以重金,但张叔夜始终坚辞不受。

后来,张叔夜以招讨之职指挥宋江、卢俊义两支梁山军成功平定了在江南造反称帝的方腊,凯旋回京后得到朝廷嘉奖,封以重爵。

那么,张叔夜这个跨越两部名著的忠臣义士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历史上的张叔夜的确和宋江义军有着密切关系,但具体情况却和《水浒传》大相径庭。

水浒中对梁山贡献最大的几位 水浒第二忠臣的悲壮人生(2)


关于此事,《宋史》中的记载是这样的:

宋江在河朔地区起兵,转战于十几个州郡,各地官军都抵挡不住,“莫敢撄其锋”。后来他们进入海洲境内,占据海滨,劫得十余艘大型战船,准备载着战利品到海上找个地方去快活,海州太守张叔夜得到情况以后,招募一千余名死士,准备和起义军决一死战。

海州之战充分展示了张叔夜的军事能力:他把主力埋伏在海州城外,等待瓮中捉鳖,接着让一部分军队去海边设伏,准备端掉敌人的老窝,然后派剩下的士兵去和起义军正面接触,诱敌深入。宋江他们真就上了当,跟着对方进入了埋伏圈,结果副头领卢进义等人被俘,宋江原计划回到海边继续抵抗,却发现战船已被烧毁,根据地已落入敌人手中,自己也已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最后只得接受张叔夜的招安,投降大宋朝廷。

水浒中对梁山贡献最大的几位 水浒第二忠臣的悲壮人生(3)


由此可见,张叔夜是以诱敌设伏之计打败宋江义军并迫使其投降朝廷的,《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和平谈判之情景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

张叔夜收降宋江起义军固然是大功一件,但他能够青史留名,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充满悲情的抗金英雄。

北宋末期的1126 年,北方刚刚兴起的的金国派兵大举南下,向赵宋帝国发起进攻,不堪一击的宋军兵败如山倒,金兵一路告捷,离东京汴梁越来越近。

水浒中对梁山贡献最大的几位 水浒第二忠臣的悲壮人生(4)


当时在山东任职的张叔夜火速上书朝廷,提出了一个非常高明的主张,他请求率领骑兵抄到金兵背后,断其归路,然后再合力破敌。可惜这一奏议未能得到朝廷重视,但皇帝注意到了张叔夜的耿耿忠心,紧急调他到邓州任南道都总管,为抗金筹集兵马,此时金兵已经逼近了东京汴梁。

张叔夜刚刚到任,就接到了宋钦宗让他带兵勤王的手札,他便亲自率领三万部下日夜兼程,赶往东京救驾。当张叔夜赶到离都城不到百里的尉氏县时,正好和入侵的金兵不期而遇,他率军英勇杀敌,且战且进,十一月底终于胜利到达京城。

倍感欣慰的宋钦宗在南薰门亲自接见了浴血奋战前来勤王的张叔夜,赐予他延康殿学士之衔以表嘉奖,不久又升为资政殿学士,同时授予签署枢密院之职,把统筹指挥军事全局的权力委任于他。

水浒中对梁山贡献最大的几位 水浒第二忠臣的悲壮人生(5)


  这时,金兵进一步加紧了对东京的围攻。临危受命的张叔夜组织宋军开展了紧张激烈的东京保卫战,他亲自率军与金兵连战四天,斩杀俘虏了大量敌兵,取得了局部范围的战斗胜利。

宋钦宗大喜过望,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宣传张叔夜的战功,并下令州郡长官率兵勤王。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宋钦宗等了一天又一天,各地始终没有一军一马前来救援,东京最后还是在金兵的强大攻势下失陷了。

年过花甲的张叔夜亲自参加了抵抗金兵的战斗,在鏖战中他多处负伤,仍然怀着一颗忠心苦战不已。

陷入绝望的宋钦宗不得已决定向金人投降。当皇帝的车驾驶出郊外前往金营时,听到消息的张叔夜闻讯飞速赶来,他紧紧挽住御车的辔绳,极力劝谏不让车驾前行,宋钦宗无奈地说:“为免生灵涂炭,朕是不得不亲往金营啊!”张叔夜禁不住大声号哭,向宋钦宗再三跪拜。在场的大宋军民见此情景,无不失声痛哭,却也只能目送着皇帝的车驾渐渐消失在漫天硝烟之中。

张叔夜并没有因为皇帝投降而放弃,他一直在作殊死的抵抗,他是在为做人的气节而战,他是在为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而战,遗憾的是,他最后因寡不敌众不幸落入敌手。

1127年4月,金人在把汉奸张邦昌立为伪楚皇帝后北撤回国,不仅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所有北宋皇族,而且下令押解张叔夜、李若水等拒绝拥立张邦昌的大臣随从徽钦二帝北上。

水浒中对梁山贡献最大的几位 水浒第二忠臣的悲壮人生(6)


从被迫离开东京汴梁的那天起,张叔夜就开始以绝食表示反抗。他拒绝任何食物,只是偶尔喝点水而已,所以经常处于昏睡状态。

当被押解着北上的大宋君臣们走到宋金两国之间的界河白沟时,虽已是五月天气,北地却犹自飒飒风寒,草木不春。众人登船渡河之际,张叔夜听到押运的人说:“这里就是界河啦,过了白沟就不再是宋国故土了。”老将军闻听此言,按捺不住悲愤之情, 矍然坐起,翘首南望,仰天长啸,泪流不止。

第二天,满腔悲愤的张叔夜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盍然逝去,以一腔热血为北宋王朝写下了一曲悲壮的挽歌。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