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王桂卿和小高雪樵的戏,谈谈对南派(海派或称外江派)武生的认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武生各角色扮相?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武生各角色扮相(看小王桂卿和筱高雪樵的戏谈谈南派武生的认识)

武生各角色扮相

看小王桂卿和小高雪樵的戏,谈谈对南派(海派或称外江派)武生的认识

关于京剧分为京(朝)派和海派或称为南派或外江派,我一直不赞同。我认为把京剧在南方的一些有特色的角称为海派以至于外江派是一种歧视的称谓。实际上京剧不是北京的原生剧种,它是乾隆年间徽班进京逐渐又吸收了河北梆子、秦腔、汉剧、昆腔等艺术形式形成的,大凡老一代京剧大家多是江南和安徽、湖北和陕山冀出身,如谭鑫培是江夏(武昌)人、杨月楼小楼父子安徽人、王瑶卿江苏人、梅兰芳江苏人、余叔岩湖北人、尚和玉天津人,尚小云和荀慧生河北人、高四宝高庆奎山西人等等,这些人可都是京朝派大角。其他如萧长华、程长庚、叶春善等均江南籍。由于当时艺人要跑码头流动性強,一些京剧名家由北南迁至上海一带以迎合当地风土人情之需把北方带去的东西作了修改,这也是适者生存的需求,没想到京派看不惯认为是离经叛道称之为外江派,我小时候在七十年前听老人们讲不说南派和海派及杭嘉湖派。统称外江派,很鄙视。实际上这些外江派的创始人大都是北方去的,上海人称“赵老k、麒老牌、唐老将”中,只是麒老牌是浙江慈溪祖籍,赵如泉是保定人,唐韵笙是出生福州的沈阳人。南方武生鼻祖李春来河北高碑店人、盖叫天父子河北高阳人、赵松樵山东武城人、王虎辰河北宝坻人、白玉昆北京人、河月山天津人、苗胜春天津人、李长胜李如春父子天津人、小达子李桂春河北霸州人、李兰亭河北固安人、八岁红刘汉臣河北盐山人、郑法祥父子兄弟河北阜城人、小杨月楼父子女天津人、郭玉昆天津人、黄桂秋北京出生的江夏人、高雪樵叔侄天津武清人、王桂卿父子河北任丘人等等如是,连近代的如赵麟童河北人、梁慧超北京人、更不用说久居沪上的京派坤旦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了,言李北京大妞,童天津土产,这三位富梅宗荀能算南派吗?。至于有些艺兼南北的并享了大名的你就更不好划到京或南派了,如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厉慧良、張云溪等人南技北艺样样精通。五音联弹都认为是海派的玩艺,可五音联弹的创始人是白玉昆,白玉昆和苗胜春都是津门附近葛渔城永胜和科班出身,原名白胜萍本工花衫出科后随师兄苗胜春改武生当的红生和老生,红在上海有“杨瑞亭的腿白玉昆的咀”之说。小达子在天津学李吉瑞到上海创连台本戏,大红大赚包银,中年后回天津盖了“达子楼”艺人自建楼创了首例。而周信芳是浙江人可到天津北京唱戏照样大红,在天津和马连良合作才创出个南麒北马。所以我认为人为划分京剧为京派、海派(外江、杭嘉湖)不科学也不应该。现在一说京剧武生就是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杨和尚自然是京朝派,盖即为外江派了。而外江派武生大都有嗓生能兼老生或红生戏。小王桂卿和小高雪樵均如此,都是武生又都是麒派老生,过去就都红在沪上,小王先生由于给麒老牌配相更是老来红,他的弟妹小二王桂卿小三王桂卿小四王桂卿当年也很红。其父

王桂卿名气不比盖叫天小,他俩籍贯也不远,盖叫天河北高阳,王桂卿艺名小桂卿河北省任丘县人,董德春的徒弟,也是南方著名的武生前辈,王桂卿小盖叫天一辈,王家也是世家,他父亲是河北梆子武旦艺人王瑞云,演《阴阳河》、《打店》、《铁笼山》等出名,有自己的东西和绝活。王桂卿先生是独子,老生学汪(桂芬)大头派,也学演老谭派,还会拉胡琴。就跟王桂卿先生教小王先生似的,他父亲王瑞云也是很严厉,所以小王先生总讲,你如果没有这样严厉地训练、练功的话,基功不扎实,你以后上台就容易松懈,戏就没人看,他很感谢自己的父亲,萧长华先生不打人也不反对“打”戏的。他说过现在戏校这么教学生,出不了李少春。王桂卿后来他跟北方来的武生董德春学,董德春的学生都排“桂”字,小桂芬、小桂松、小桂林、小桂源,小桂松就是潘月樵的儿子、20世纪50年代以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老生艺术家潘鼎新,小桂源就是张翼鹏,王桂卿的名字叫小桂卿,李仲林的父亲小桂元也是这一起出来的,王先生学出来之后,当时上海兴黄派(月山),他就学黄派的戏,以后又向李吉瑞学、向小达子学,当然也汲取盖派的营养,小王先生兄弟从小都是被其父打骂过来的,偷懒,累极了睡多了,都得被打。

小王桂卿和筱高雪樵也作古了,他也是盖叫天的亲属,他的外公张双凤,是东北入沪的,是武当派的,以前开过镖局子,后来演武旦的,张双凤的夫人是大姐,盖叫天的夫人是三妹,俩夫人的跟李少棠(张翼鹏的大舅)、庆棠(李庆棠跟苗胜春一样,都是汪笑侬的弟子)、春棠是兄妹,张双凤的长女是长房长女,盖叫天的长子张翼鹏是三房长子,这俩是姨亲,张二鹏叫王桂卿姐夫,小王桂卿叫张二鹏叫二舅,而且当时王桂卿结婚,做媒的就是盖叫天的前妻(张翼鹏的生母)李慧。小王桂卿学得多,会得多,演得多,知道、了解得多,武生扮相非常好,他台下就非常帅气的,不要说扮上了。小王先生的本事大,他的孙悟空能四条鞭同时要。他能够在舞台上飞檐走壁,简直神人也!先生的为人、艺术,大家都有目共睹,先生非常善良、谦逊、好学。小王桂卿最佩服崇拜天津的二位海派大佬即“活樊哙”刘汉臣和“活颜良”赵松樵。

张国斌,原名张斌奎,老生兼武生,是盖叫天的侄子,他爸爸张英甫是盖叫天的大哥,艺名就叫作赛阵风,技术非常好,非常刻苦。张国斌以前专门唱老生,后来改文武老生,武生也演,扮相、演唱、做功都非常好的,无非嗓音条件稍许欠缺一些,有点沙壳壳的,他有唱片传世。

王少楼,其父也是河北梆子演员后到江南,为了区别余叔岩的弟子王少楼,所以一般写这个人的名字后面加个括号,标个“南”字。南王少楼是上海有名的武生演员,人称“江南一条腿)他原来曾经跑过杭嘉湖水路京班,搭在三星舞台演戏,做主要演员,领衔、台柱子,唱武生。王少楼嗓子太好,有些沙哑,但是响亮打远,口锋很紧,念白什么都很有劲儿,腿功特别好,有一条腿的绰号。王少楼专门跟周信芳、盖叫天他们合作,有演出录音跟电影资料传世。南王少楼演《群借华》、《长坂坡》里头的赵云,都很出色,扮相也跟北方不大一样,有一张剧照,王少楼先生演《长坂坡》的赵云,他使白绒球的盔头,球小一些,北方不这样,而且他的靠绸是粉红色的,也很有南方特色,比较细腻、秀气,别具一格,对于刻划人物也有帮助。

王椿柏,麒派老生,是麒派老三只鼎(高百岁、陈鹤峰、王椿柏)之一,红在天津卫,关戏在沽上由屯一上山演到走麦城,原先上海共舞台的台柱子。王椿柏的夫人是毛剑秋,岳丈是海派旦角前辈毛韵珂,毛剑秋就是筱高雪樵的岳母。

筱高雪樵近年高龄作古可惜。他是天津武清人,自幼随父高月秋和叔叔高雪樵练功,高雪樵在四五十年代带着侄筱高雪樵和子小二高雪樵和小三高雪樵在沪上献艺,五十年代后到湖南常德组建京剧团去了,筱高雪樵留在了上海,夫人就是王椿柏的女儿小毛剑秋(原名王慧珍)小高雪樵解放后返回北京和老乡赵燕侠合作了几年,差点定居北京。高雪樵后来去湖南了,小高雪樵留沪,也是武生兼麒派老生。

王椿柏他是文武老生,他不是周信芳的弟子,他是私淑麒派,也学王虎辰,王虎辰河北宝坻人今属天津,可惜英年早逝于江西九江游泳中,其子小王虎辰落脚丹东京剧团,父子戏路相同。周信芳曾经不只一次夸奖过王椿柏,他很看好他的,他总讲他的弟子里面没一个及王椿柏的,他对王椿柏的评价极高的。王椿柏跟毛剑秋在共舞台同台时间一长,结果就产生感情,就是恋爱了,然后就在一起了,为这个事,好像毛韵珂还蛮不愿意的。1940年代离开上海到天津大火。

周克斌,艺名叫假盖叫天,是周信芳学生,麒门弟子,出自芳草科班,他在上海、苏州、南昌演戏,最后是落在南昌,所以又叫南昌盖叫天。他先演头路武生,后改二路武生,又专门演关戏,周克斌舞台绝活也不少,他非常喜欢盖叫天的艺术,所以私淑学习,而且异常刻苦,另外还有一位假盖叫天,本名叫李君亭(武生梁斌的义父)。

曹毛包曹宝义是河北高阳人,和梅兰芳是八匹马之一,长期在天津和东北及上海江南献艺,儿子曹艺斌也拜了周信芳后又拜唐韻笙为义父,也成了海派后和夫人蓉丽娟落户大连,曹毛包的另一个儿子曹艺铸从上海喜临门科班到了天津扎根在建华京剧团,武生猴戏均擅长。

李兰亭可是京剧武生大家,他是李少春梁慧超等大角的师父,可他又是张世麟的父亲張吉罗的徒弟,也是新凤霞的姐夫,盛年长居天津后演出受伤改为培养徒弟梁慧超,由于在东北和上海时间长了,都认为他是外江派连梁慧超也成了南派,梁慧超可是地道老北京,二个姐姐都是老城南的京剧艺人,大姐梁春楼是名女武生。

到底外江派怎么不好?我打小爱看武戏,我认为外江派的技巧和零碎比京朝派多也好看,天津的赵松樵和刘汉臣都是天津出去的到上海成了海派一人佬,中年后又回转天津,他们文武昆乱不档,功夫就是坐实,二位全是全材尤精武生和红生(净),赵松樵比厉慧良年长不少但和厉慧良打对台同贴《长板坡》可见一斑。李瑞亭也是外江(关东派),到现在我也没到一位跟斗翻得比他轻比他好的。厉慧良刚到沽上也有不少老人认为他是外江派,他自己不否认他有南派的玩艺,他提倡南技北戏,南派戏他照唱,可他和张世麟一并在天津雄踞了几十年!总之,我认为海派或外江派丶杭嘉湖派应当均称为南派,南派武生不可小看和京派武生是等量齐观的。南派武生都是北方京派武生过去的,他们到了江南适应观众需求改变和创新了一些技艺而成了南派,根是一个都姓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