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话用在“儒帅”罗荣桓身上很贴切。
抗日战争时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几十块根据地,七大战略区,其中有几个影响更大,比如陕甘宁是敌后抗战的心脏,聂荣臻的晋察冀被誉为“模范根据地”,刘伯承和129师“我们在太行山上”,项英的新四军战斗在江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山东抗日根据地。
山东根据地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与其他根据地不同,不是由八路军和新四军创建,而是由土生土长的本土武装山东纵队打下基础,在八路军115师到来之前,已经有四五万的队伍。
正因如此,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比其他区域更加错综复杂,日军、土顽、汉奸、保安队、遍地的土匪、蒋军的抗日派队伍、本土抗日武装山东纵队、八路军115师……
所以,地理位置重要的山东根据地需要合适的掌门人,由谁来挂帅最合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黎、郭、朱、徐、罗,罗荣桓后来居上
黎玉、郭洪涛、朱瑞、徐向前等先后开赴山东,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黎玉由北方局派遣,重建被破坏多年的山东省委,组织发动了徂徕山起义在内的十大起义,组织了四五万武装;郭洪涛是延安任命的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也是延安派来的干部,1941年山东分局书记;至于徐帅,则是129师副师长,八路军总部任命的第一纵队司令,统领山东、苏北等地的革命武装。
面对这些个顶个的大牛,秋收起义时期警卫团特务连的党代表、抗战时任115师政委的罗荣桓,在历时5年的激烈战斗中最终脱颖而出,实现了山东根据地的一元化领导。
抛开主席信任、山东军民拥护等外在因素,究竟是什么“特质”,让罗帅后来居上脱颖而出?
我们不妨回到战火纷纷的战争年代,从“五大特质”解析一下罗帅的成功之道。
山东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黎玉
特质之一:忠诚执行上级的精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蒋氏拿地方军阀没有办法,最终黯然离场。
罗荣桓是主席为之赋诗的元帅之一,与彭大将军的勇猛不同,罗帅最大的标签是“忠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团队的忠诚力就是是最大的战斗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了全局自我牺牲,蒋氏做梦都想,但派系林立的军阀队伍不可能做到。
抗战初期,山东地区武装力量主要有三支,一是由张经武、黎玉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是肖华、孙继先等领导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支队,三是由陈光、罗荣桓率领的115师师部及686团。
山东纵队总兵力超过4万人,东进抗日挺进支队2万人,115师师部和686团8000多人。不过,1941年以后开始整编,1942年北方局领导的到来,开始着手解决山东一元化问题。1943年9月,罗荣桓被任命为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有资料记载,毛主席1962年曾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
显然,在与郭洪涛、陈光、徐向前、朱瑞的“竞岗”中,罗荣桓最终胜出,这和毛主席的信任是分不开的。而罗荣桓向来以坚决执行力著名,更是1955年军衔评选的主持人。
特质之二:能文能武,能打仗的政工干部
在我军军史上,能文能武的高级将领并不多见,比如刘伯承、徐向前、粟裕、陈赓,都是以职业军人的典范形象示人,能够在盘根错节的山东根据地把控全局,军事上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
1939年2月罗荣桓和杨勇686团开始了山东之行。1939年3月1日,经河北、河南交界越过黄河,进入山东境内。115师能不能在山东站稳脚跟,有几次战斗非常关键,罗荣桓发挥了重要作用。
1、樊坝战斗
樊坝位于郓城西北,是当时日伪军的一个重要的据点,由一个伪军保安团驻守。
1939年3月3日夜,刚刚到达鲁西南八路军115五师686团,根据当地群众和士绅的反映,全歼外围伪军1个连后,在炮火掩护下,用炸药在樊坝上炸开一个缺口,经8小时激战全歼守敌。
第二天,驻守团柳树的伪军一个连慑于被歼,全部投降。樊坝战斗,共毙伤俘伪军800余人,俘虏团长刘玉胜,缴获轻重机枪13挺,步枪500余支,并击退郓城日军增援,首战大捷。
2、反击“太河惨案”的战斗
刘伯承元帅曾经形象地把反击顽军的斗争,比作“前门拒虎,后门打狼”。就在115师进入山东不久,蒋军顽固派秦启荣制造了“太河惨案”。罗荣桓组织反击,杨国夫、廖容标收复太河镇,消灭了王尚志的警卫大队,又歼其袭击山东纵队指挥部驻地沂水悦庄土顽一部,给了山东土顽沉重打击。
3、陆房突围的背后逻辑
罗荣桓与陈光“依山伴湖向外发展”,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8000余人兵分九路,合围泰西。第115五师师部、第686团、津浦支队与鲁西区党委机关等3000多人陷入包围圈。
此时罗荣桓去了东汶宁支队,陈光等经过激战突围成功,日军伤亡1200人,包括一名大佐等50多名军官,八路军伤亡360多人。陆房战斗,得到总部嘉奖,蒋氏也打电报给朱、彭“殊堪嘉慰”。但是罗荣桓察觉到,平原地区不宜大部队集中行动,需要化整为零分散出击,象渔夫一样把网撒开。
4、梁山战斗
梁山战斗发生在1939年8月,得到敌情汇报以后,罗荣桓没有轻易决断,而是根据敌情、我情进行周密思考。随后,同陈光一道到梁山南坡的一片松柏林孟林勘察地形。最后决定在茫茫高粱和玉米地的青纱帐,消灭孤军深入的日军。定下决心后,陈光调兵遣将,罗荣桓不再越俎代庖。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独立旅第一团政委戴润生领受任务后,不负众望,干掉了400多人的进犯日军,具有皇族血统据说是天皇外甥的日本少佐长田敏江,也在这里被消灭。
红军时期的罗荣桓
特质之三:远见的大局观与独到的务实1940年10月,华北大地“百团大战”风起云涌,可是13万山东八路军为什么偃旗息鼓?
在八路军总部指挥下,129师、晋察冀边区、晋中军区、120师对敌后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破袭,在4个月里,先后投入105团斗,1800多次作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不过,八路军第115师以及山东其他部队的13万八路军,为什么没有参加呢?
罗荣桓传记记载,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结束后,八路军集团总部曾打算扩大战果,要求山东八路军在胶济、津浦和陇海路东段进行大规模的破袭战。山东的115师师部也拟定了计划,但计划不如变化大,山东的破袭战最终没有发动,主要原因是时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有几点:
1、史载,百团大战之后,日本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决定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2、蒋氏积极策动对付我军,10月19日,限令大江南北八路军、新四军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苏皖形势,顿时紧张起来。山东日伪军、国民党军和八路军的斗争日益尖锐。
3、山东分局、第115师师部和山东纵队三大机关挤在一起,给养问题不好解决,目标太大。从长远打算,罗荣桓认为山东根据地必须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积极开辟敌后根据地。
山东八路军不参加百团大战,既是时局变化,但也从一个侧面看出罗荣桓的长远与务实。
特质之四:在实践中创新,敌进我进与翻边战术留田突围战斗,是非常能够显示罗荣桓军事才能的一次决策。根据《罗荣桓传》记述:
1941年起,日军在山东推行“治安强化运动”,进行频繁的“扫荡”,秋天,重点“扫荡”沂蒙山区。为了解决山东作战统一指挥问题,总指挥部决定,山东分局、115五师师部及山纵指挥部靠拢,山东纵队归115师指挥。 11月,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调动5万余人,向沂蒙山区“铁壁合围”,分区“清剿”和“辗转抉剔”,第115五师师部、山东分局和机关2000余人被合围在青驼寺东北留田一带,只有第115师一个特务营和山东分局一个特务连,别把守留田周围的山头、隘口。
在突围方向上,罗荣桓、朱瑞、陈光、肖华和陈士榘,或主张向东,过沂河、沭河,进入滨海根据地;或向北,同山东纵队会合;或向西,进入蒙山。没有一个人主张向南,因为临沂是畑俊六的大本营。
然而,罗荣桓却主张向南,理由也很简单,敌进我进!
罗荣桓这一反常规决策,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随队的德国记者希伯也亲身经历了突围,事后把这奇妙的经历写出来,登在115师《战士报》上,题目叫“无声的战斗”。
总结1940年鲁南反“扫荡”和1941年留田突围的经验,1942年罗荣桓正式提出“翻边战术”这一名词,提出“敌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
实质上,在反扫荡问题上,罗帅的“翻边战术”与刘帅的“敌进我进”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荣桓在山东
特质之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纵观历史和现实,并不是每一个部队的政委都有海一样的胸怀。
在陆房突围后,被动挨打,骡马辎重损失不小,引发指战员对现场指挥员陈光的议论。
代师长陈光心情烦闷,新形势的巨大挑战与性情急躁、略显狭隘的缺点,形成了突出矛盾。罗荣桓在无盐村同陈光促膝谈心,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振作精神,还对一些中层干部做工作,鼓舞士气。
山东根据地的创建、巩固与发展,陈光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政委的罗帅同样功不可没。
团结陈光、朱瑞、黎玉等干部,是罗荣桓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成功的基础。
山东根据地的创始人黎玉,1936年被北方局派往山东,重建山东省委,抗战爆发后,领导了著名的徂徕山起义,后来担任起义部队政委,协助延安干部张经武,在短短两年山东纵队发展超过5万人。
但是,山东纵队和115师没有统一指挥的问题随之而来。到1943年整编合并以后,新的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是罗荣桓,黎玉改任副政委,山东根据地一元化正式形成。而此时,罗荣桓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但为了大局着想,毛、朱复电:“你的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
在这1943年4至9月,山东军区干部多次调整,各个军分区人员配备基本就绪,司令和政委的搭档渐渐成形,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胶东许世友、林浩,冀鲁边黄骅、王卓如,清河杨国夫、景晓村,鲁中王建安、罗舜初,鲁南张光中、王麓水,滨海陈士榘、符竹庭……
与此同时,罗瑞卿外访新四军,分享联合作战经验;内部减租减息,落实“十大政策”,到1944年,进行减租减息的村庄占山东解放区2.34万个村庄的63%,组织群众达400多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的罗荣桓
罗荣桓的五大特质,让他在残酷的抗日战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执掌大战略区之一的山东。
抗日战争结束后,山东根据地给四大野战军都提供了优质的兵员,奔赴各大战场。更重要的是,山东作为进军东北的桥头堡,贡献了6万多精兵强将,渡海跋涉,开赴东北黑土地,从那一刻开始,蒋家王朝的根基已经注定要被推翻。罗帅从此携手林帅,开始了解放战争的风云际会。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