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中学毕业的时候,正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他们那时是由工人宣传队指定下乡地点。有的同学被指定到甘孜、有的到阿坝、有的到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去了,那是当年四川最苦寒的地区,她却被分到川东达县,说起来她还算幸运。

一路风雨一世情刘晓庆(一生情艳刘晓庆)(1)

那时谁也不想下乡当农民,她也想留在成都去考文艺团体。“你有把握么?”母亲问她。

“当然有把握呀!”她充满了自信。

“你呀,你就是一辈子犟性!你不想想,你这次分配的地方算是顶够运气的了。况且到广阔的天地里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毛主席指出的必由之路,你就不要再三心二意了。”

她母亲正在同她说得起劲时,他父亲开口插了一句:“你要是不下乡,就是不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女儿。”那时节的人革命精神很高。

毛主席的话她是要听的,就这样她就上了去达县的火车,全家人都到成都火车站送她,难免都有骨肉离别之情,成都火车站那时上下好多人都哭了,但刘晓庆一家谁也没有哭出来。她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这点刘晓庆像她妈。

一路风雨一世情刘晓庆(一生情艳刘晓庆)(2)

刘晓庆在农村没完没了地劳动,一天十个小时以上,中午休息两小时,下田中间休息十五分钟。

遇到夏种秋收双抢季节,还要从天未亮忙到夜半,况且川东北的气候,热得无法安眠,那时农村条件不好,蚊虫跳蚤咬外,还担心蛇来,因为是土墙房子,那土墙会开裂,蛇和老鼠都会到裂缝里来。他们真是在惶惶不安的劳累日子中去“接受再教育”,同时还要在思想上给他们一个任务,是要去移风易俗。

有一天半夜,刘晓庆起来上茅坑解手,看见生产大队队长,县上党代会的代表,正请了巫婆来在竹林里点燃香烛,焚化纸钱,他儿子求菩萨保佑呢。知青们毛头小子、黄毛丫头来移风易俗,打破几千年封建落后的东西,去“改造”旧习俗过来,天啊!

一路风雨一世情刘晓庆(一生情艳刘晓庆)(3)

她们把晚上看到搞迷信活动的事,悄悄地,极其谨慎地互相谈过了,并且用郑重的态度互相关照说:“千万不要传开去,除非你想在这里劳动改造一辈子!”因为那时不光生产队,就是公社区上县上都一样,在农村普遍地存在着,只不过为了革命大多在夜深人静私下干,烧香点蜡,请神求鬼很正常!可是在大白天,他们就高呼决打倒封建迷信!因为社会环境如此。

刘晓庆那时正处生理成熟的发育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经痛,易疲乏,多次病倒在赤日炎炎的田里。可她敢拼

不管再艰难困苦,她从不请假,凭她那股犟性格,拿命拼。她同小伙子们下田、插秧、打谷,除了使牛以外的一切劳动,都积极地参加了,有时要去河边扛麻袋,装船,同小伙子一样干重体力活。

累得过度疲乏之后,反而睡不着,在床上辗转反侧,思前想后,她不知怎样,想到了“爱情”上面来。人在生理发育期的变化,不仅有生理上有变化,心理上也会产生了这种要求。

一路风雨一世情刘晓庆(一生情艳刘晓庆)(4)

她想:如果有个小伙子能代替她的劳动,她就嫁给他。别说还真有小伙子愿意替她劳动。可是真正能搞好劳动的,只有农村青年,而城里下来的知青们,真干不好。她可不愿意嫁给农村人,她还是想着要回城里。其实当时候也有一个知青,让刘晓庆有好感,可那个知青却不知道,而刘晓庆也没有表达,因此这个让刘晓庆心动的人就成了刘晓庆心中永远的秘密。

后来,公社组建了一个宣传队,名正言顺地代表农场到县城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他们这个宣传队在全大巴山区域也是最出色的一队,他们有刘晓庆的扬琴,走到哪儿都吃香,一下子就被宣传队队长发现,不到一个月,就把她借到县城里去了。

她工作努力,又颇有演技,很快博得声誉,成为县宣传队的主力,并去慰问修建襄渝铁路的民兵团,又被民兵团长看中,调到民兵宣传队。

刘晓庆苦练出来的扬琴技术,很快就传遍全达县专区。

水到渠成,一年部队召文艺兵,她凭借优异的势力,她光荣地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一路风雨一世情刘晓庆(一生情艳刘晓庆)(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