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你出生之前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家境贫困但智商超常,一个是家境尚可但智商普通,你会选择哪个?

也许很多人会选择前者,认为可以靠自己的天赋摆脱贫困的命运,实不相瞒,要我选,我也会选择前者。可是,真的可以靠天赋智商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1)

11年前就有这样一个实验,从北京市打工人的孩子里挑选出智商超常的儿童,对他们进行最高质量的教育培养,试图让他们摆脱父母辈的贫苦生活,最终实现阶级的跨越。这个实验叫做“青云学子计划”。

一 、充满希望的开始

徐博,来自河南信阳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天资聪慧,智力过人,后来跟随父母到北京生活,小学就读于北京东坝皮村的同心实验学校,小学毕业那年只有十岁。后来因为智力超群被校长推荐去参加了“青云学子计划”的初试。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2)

“青云学子计划”初试的题目很难,不是考常规的数学英语,而是考这些孩子天生的逻辑和思维能力

考试一共分为三轮,前两轮都是笔试做题,第三轮则是把这些孩子们带到中科院,分配老师来讲授高中物理,有专门的老师会在旁边记录孩子们的学习和吸收能力。

2009年,这个项目开展的第一年,总共招收了24个9、10岁的学生,他们每一个都是从九百多个满足条件的孩子中脱颖而出的,而当时的条件只有两条,家境贫困且智商超常。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3)

这个实验整整用了十年时间,花费了5000万元。他们被安排到芳草地小学的万和城校区,每周一到周五上课,他们拥有最好的学习环境,最棒的师资力量。这个实验的创始人们也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最美好的未来。

他们一起去山东爬山,参观各式各样的展览,甚至参加人民大会堂的活动,老师们带领24个小神童领略着这个世界的一切。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4)

除此之外,他们与普通学校最大的区别就是更出色的素质教育,他们的课程分为四大类:自然学科、语言与文史哲学科、身心健康学科、艺术与生态学科。

实验将现代教育忽略的身心健康与艺术学科也抓得很严,还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从不压抑他们的天性,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并接纳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尊重、理解、乐观、包容等。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5)

二、磕磕绊绊的过程

可是,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2012年夏,结束了三年的小学生活的24个孩子,到了升初中的年纪。然而这个实验项目却面临着第一个严峻的问题:打工子弟如何才能在北京上初中?

虽然项目的发起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升学问题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但是还是保留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美好期待。他们想过要自建学校,直接在自建学校中让孩子们读到高三,也省去了初升高的问题,现实却总是残酷的。他们确实在昌平区办了一所这样的学校,但是随着入学时间的推移,申请却迟迟没有获批。当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东北师大附中在朝阳区的分校接收了青云班的孩子。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6)

只不过最终还是有几个孩子离开了青云班,其中两个家境较好的孩子一个本科毕业后去了美国进修,一个最终通过高考上了北大。李小溪,由于校区离他们在北京租房的距离太远,也不得不离开青云班,跟随着父亲颠沛流离,从北京到河北,最终回到江苏老家上学。

而其他留在东北师大附中分校的孩子们在学校顺利地度过了初中的三年。由于小学接受的良好的教育,他们始终自信且名列前茅。但是初升高又是一个难题,要么回原籍念高中,重复之前贫穷的生活,要么再进北京职高。

青云计划的创始人之一刘正奎联系了俞敏洪,让孩子们去新东方国际学校就读,既然无法在国内读高中,就去国外读国际学校,虽然费用高昂,但是俞敏洪给孩子们做了大部分的减免。 他们重新集合了当年的24个孩子,虽然人没有齐,但是并不影响他们重新起航。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7)

可是没有人知道,他们还要面临无数次金钱或者家境带来的种种困难。徐博曾回忆说,在念国际学校的几年,他最不希望的就是他们班以整体的形象出现在学校里,因为那样会显得他们更穷。

他们在国际学校偶尔也是自卑的,也有学生家长反问为什么学校会有这些穷人家的孩子,项目的创始人之一刘正奎亲自去解释。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健康快乐的成长着,也逐渐融入新的集体。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8)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出国留学努力着,但是命运还是如此坎坷。最后面临出国时,少年们的命运又一次走到了分岔路口。

一开始是通知全部终止对美国大学的申请,改成申请西澳大学。由于西澳大学的校长对青云班的情况有所了解,并且表明会给予奖学金全力支持,少年们去西澳大学留学的费用仅有去美国大学的二分之一。为了能让全部的学生能出国,项目组决定让孩子们集体去澳洲。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9)

接下来,如果孩子们自愿去澳洲,除了西澳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以及青云计划项目组提供的补贴之外,他们各自每年的生活费需要自备每年五万元左右。

面对高昂的生活费用,全班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放弃出国的机会。李小溪也又一次选择放弃,回到了江苏。但是由于天资聪颖,最终考取了211。

最终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去西澳大学的学生在国外依旧过着不那么富裕的生活,放弃出国机会的学生有的重新参加高考,最终考上大学,有的直接工作,也有的上了技校,只有极个别的上高中之后没了下文。可是他们已经比其他没有参加青云班的农民工的孩子们优秀了太多。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10)

三.不太圆满的句号

故事在这里也画上了一个不那么圆满的句号。项目的发起者最初是希望这批孩子能够挣脱家境的束缚,成长为社会的可用之才。

少年班11岁神童破解教授难题(11年前有人做实验)(11)

总结:

可是随着实验的推进,他们也渐渐意识到,也许阶级的跨越并不是仅有聪明的头脑,敢于奋斗的精神就可以实现。

教育本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实验是成功的,因为他们真的成长为了一个个温暖、积极、向上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