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冷月青史

一、秦始皇真是为了那谁谁谁才要建阿房宫吗?

秦始皇有记载的遇刺事件至少就有4次,分别是荆轲谋刺、高渐离仇刺、张良椎刺、兰池遇刺。

前3个是杀手明确、目标清晰的精准狙杀;后一个不知是偶然遇到地痞流氓的意外,还是有人指使的故意事件。

4次遇刺行动,除了张良选择在远离都城咸阳的博浪沙(今河南原阳)。

其余3次,两次在咸阳皇宫内,1次在宫殿外不远的兰池(兰池宫外的地方)。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1)

(西咸新区兰池大道应是秦始皇当年遇刺的地方)

虽然,刺杀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但留给嬴政心理的阴影,却无比深刻。尤其以荆轲的刺杀最惊险也最著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文武百官众目睽睽下,被砍断衣袖、吓得四处乱跑、连剑都拔不出的堂堂大秦之王,该是多么狼狈?

那可是在他天天上班的皇宫大殿上。荆轲被砍断大腿动脉的鲜血,喷洒在王殿上到处都是,最后还死在这堂堂七国之首的王殿上,该多么晦气。

人都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恐惧,那嬴政每当坐在王座上,荆轲差一点就成功的那惊险场面。历历在目,谁在这么大心理阴影下工作,能舒心愉快呢?

于是,秦始皇35年(前212年),也就是统一后的第10个年头。秦始皇回首看看,天下大事已经安排差不多了,也该犒劳一下劳碌又后怕的自己了。

他决定要为自己建一座新宫。当然,要给天下和历史一个可以摆到桌面上的堂皇理由:咸阳宫太挤咸阳人多,先王之宫殿小)。

那么大的咸阳宫太拥挤?这个理由算不算是个冷笑话?真是这样的吗?

嬴政可不是杜牧,喜欢搞什么文学创作,善用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

他说的是实话。

咸阳宫确实太挤了——被上万名美女佳丽们挤爆了。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2)

(争奇斗艳的六国美女)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每灭一个国家,就命令少府的建筑工程师把该国的王都宫殿测量绘制出来。原样在咸阳宫东边地区,1:1复制建设一份。

意思很明白,把辉煌的胜利成果放在这里,向自己和天下人显摆一下战利品。

然后,把该国王的财宝和美女不远千里,运到这所宫殿里。

秦始皇以平均2年灭1国的速度进行着统一大业。十年间,复制的六国宫殿,的确把渭水和泾水之间的咸阳原要占满了。

六国的美女可不是要把咸阳宫挤爆了。

难怪嬴政看着乌泱乌泱的美女说,咸阳宫人太多,老祖宗留下的老宅子住不下了。

他不是开玩笑,说的都是大实话!

还是借大诗人杜牧的文笔来看看美女有多少吧!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六国美女打开梳妆镜,就是银河里耀眼的繁星;佳丽们的洗脸水,都把浑浊的渭河染成红脂色了;

你以为云是黑的、烟是白的?错了,那是美女们的飘逸的秀发和熏香点燃的椒兰呢!

这虽是诗人的文学想象,上万名美女一起梳洗、熏香的大场面,我们谁都不曾见过,但绝对是不得了的宏伟壮观!

除了搜集来的上万美女(还没算服侍随从人员),还有随着国土面积增多、帝国工程等需要,日益庞大的官僚队伍;以及炼仙丹、帮助秦始皇成仙的术士队伍等等。

说咸阳宫确实过于拥挤,秦始皇真真是没有说谎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要找个好地方成仙!

这个地方既不耽误作为职业皇帝的日常工作,又能经常接见神仙,让他们助自己早日成仙。

于是秦始皇大手一挥:在上林苑那块地势最佳的地方,周武王建了丰、镐二都,是帝王建都最好的地方。给朕重建一座皇宫。名字还没想好,以后建成了再起个符合神仙心意最好的名字。(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冷月认为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目的主要是:

1、咸阳宫的确太小了住不下这么多人,这是客观现实情况。

2、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建一个连接神仙,准备成仙的地方。

3、最不可能的是为任何女人去盖宫殿,非要说为谁而建,那也只能是嬴政为自己而建。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3)

(清晰可见夯土层次的阿房宫遗址)

二、为啥阿房宫成了半拉子工程?

盖皇宫可不是搭个猪圈,一个人一天能掏三五个。

尤其是始皇帝的宫殿。

谁敢马虎?

秦时建宫殿,是先建最核心主要的主殿,然后是次要从属的配殿,最后才是外面的甬道、宫墙、阙门等等。

1、那好了,阿房宫最核心主要的就是正前殿。有多大呢?

东西500步,南北50丈(约115米),上面坐个万把人都稀松平常。

这尺寸是司马迁亲自用脚在遗址上丈量、估算的。相信太史公的人品,不会错。

考古钻探得知,前殿台基南北长1270米,宽426米。司马迁应是站在前殿最高的阶台上步测的,看来还谦虚了不少呢。

这个东西长南北宽的台基,明显是朝着正南方终南太乙山方向的。(冷月这么说,主要参考的是离阿房宫年代最近,几乎是同期建造的未央宫,坐北朝南的建制推算的)。

为了现地考察,冷月专门找了个视线好的大晴天,跑到未央宫前殿遗址最高点。

往正南方眺望,恰好神奇的是:终南山有一段连绵的山脉,刚好有两个突兀的高峰,像极了对称的笔架,也就可以看做是皇宫大门的门阙。

推而想之,阿房宫正对着的也是这两个山峰,并把他们当成了大秦皇宫的南天门。

这座山传说是神仙住的地方,秦始皇把阿房宫朝着这座仙山,把山峰当成南大门的门阙。

目的太清楚明了:要在这座专属皇宫里——修炼成仙!

这么大的前殿都是人工打夯筑成的。

打夯是古老的建筑工艺,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俗称三七土,就是7分细粘土掺3分生石灰,拌匀。几个壮汉合力用大绳把大石提高,然后使出吃奶的劲,一起拼尽靠着把地球砸穿的斗志,反复砸、往死里砸。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4)

(古人是这样打夯的,直到电动打夯机出现)

2、夯土地基还是宫墙,达到什么标准算是合格呢?

秦代主管皇家工程建设监工的,是“少府”的下属机构“考工室”“东园匠”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

他们到现场检查工程质量,会拿一把强力蹶张弩(用脚才能蹬开的弩)。

放心,这个时候弩不是用来杀人的。

你会看到“少府”的专职质检官,走到一处刚刚完工接受检查的施工段,就用这把大弩,对准夯土就是一顿猛射。

只要你负责的地基或是墙面,弩箭能扎到上面,就算质量不合格,你就完蛋了。

想想射程可达500步之远的秦弩威力有多大,就能想象到秦朝宫殿的坚实程度有多牛!

这夯土简直就是425以上高标号水泥的强硬档次呀!

一旦弩箭扎到了夯土上,打夯的工人、现场施工的各级领导,就等着挨收拾吧!

所建工程要推倒重建不说,相关人等还要依照秦法判处相应的罪刑。

听着贼严酷,对吧?

但这也正是秦朝制作的所有产品(大到长城、驰道、灵渠;小到箭头、瓦当、铠甲片)质量都是杠杠硬的绝对保证。

这种严苛的制度下,谁想造豆腐渣工程,就是嫌自己活得太久了。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5)

(秦弩除了作战,还可检验工程质量)

3、既要工程质量,又要工程速度,在一切靠纯人力打造的时代,只能多派人手了。

人数就那么多(全国约2——3千万),除去一半女人。

剩下的男人里,再除去15岁以下幼小的、60岁以上病老的,还要刨去因作战、因徭役残疾的。

剩下的健全青壮年全劳力顶多在500——800万。

他们的人生不是在战场上厮杀,就是在准备战斗(种地做工);不是在服兵役就是在服徭役。

开始建阿房宫的这年(前212年),蒙恬北击匈奴兼修理长城已经带走了30万;屠睢、赵佗开拓岭南又带走了50万,这可都是帝国最精锐的军队。

剩下的帝国劳动男人,要么在绵延数千公里的直道、驰道上当牛做马;要么在灵渠的水利工程里水深火热;

全国百姓,都在秦始皇以严苛秦法的长鞭催促下,投身到没有休止的工程建设中。

即便摊子铺得如此之大,还是没能妨碍秦始皇梦想成仙之路。

在秦始皇陵“丽山”和修仙皇宫“阿房宫”的施工现场,共有70余万“隐宫刑徒”(与世隔绝的劳动改造地区,由犯人组成的。很可能是被战败的六国俘虏或遗民,如赵高就是出生于隐宫的赵国人),参加了为始皇帝铺设修仙之路的巨大工程。

开始时,修阿房宫的人数,肯定要超过修皇陵的。

毕竟活着的秦始皇想要成仙之路,远比死后的埋身之所更重要、更紧迫。

没人傻到敢说:皇帝陛下,您的陵墓马上就建好,就等着您死哩!

只有说,皇帝陛下您春秋正富,没个百八十万年,皇陵是不可能修好的。

山可穿水可穿,马屁永远不会穿!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6)

(秦始皇长子扶苏)

4、就没有人反对秦始皇超帝国预算,大搞土木工程?

秦始皇长子扶苏,这时正是不到30岁的鼎盛之年。

对霸道老爹不顾百姓死活,同时上马这么多国家级大工程,很有反对意见。

冷月猜测,对于阿房宫的开工建设,扶苏一定也是提出了反对意见的。

这不是耽误了老爹成仙的节奏吗?

秦始皇正憋着顶门火呢:怎么,你老子修长城防匈奴有错吗?搞水利建设增加粮食产量有错吗?修高速路巩固四方有错吗?老子成仙以后,这国家不都是你小崽子的吗?你阻止阿房宫建设,就是不想让老子成仙,简直不识好歹嘛!

刚好,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坑儒”事件。

借着卢生等460多儒生(有人说是江湖术士)被活埋,扶苏再次劝解老爹:“天下刚安定,还有很多地方的百姓视帝国为仇敌呢,这些儒生传播孔子仁义之道,也不是全没有道理。皇帝陛下您老人家一言不合就把人家活埋了,儿臣恐怕天下会再次大乱呀,还盼父皇仔细想想吧!”

我们今天回头看扶苏讲的,还是很温和也很有道理的。

如果秦始皇能按照儿子的说法去办,在那个时间节点拨乱反正、及时修正自己错误的话。

历史很可能发生改变!

但这个时间的秦始皇,成仙之心越来越痴迷急躁。哪会听进任何人的话?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7)

( 云雾飘渺、仙气十足的终南山)

5、谁要敢耽误自己成仙,谁就是仇人——儿子也不例外!

扶苏惹怒了老爹,被老爹一怒之下赶出了咸阳。

立刻马上滚出咸阳,前往蒙恬北部长城军团劳动改造,看在你是朕大儿子的份上,给你个遮脸头衔,名号为“监军”。

扶苏这一离开咸阳,就等于脱离了首都核心政治圈。

为2年后的胡亥“沙丘政变”,埋下了悲剧伏笔。

阿房宫的开工建设时,47岁的秦始皇已感到身体明显走下坡路了。

成仙的心被患疾的身体催促得越加爆烈、急切。

江湖术士卢生用如簧的巧嘴,给秦始皇描绘了一副通往仙界的途径。其实是忽悠秦始皇,为自己找不到神仙,找个解脱的理由。

卢生的忽悠是这样的:皇帝住的宫殿,那么多凡夫俗子都知道,沾上了粗俗气,所以神仙不愿接见皇帝陛下。想要成为神仙待见的真人,就要赶紧远离那些俗人。住的宫殿也不能让任何俗人知道。

这样,成仙的药方俺才能从神仙那里求来。

这明显糊弄鬼的话,今天的我们谁都不会信,但秦始皇信了。还信成了无法自拔的骨灰级信徒!

因为他非常不想死、极端害怕死。

对卢生说“我仰慕真人”,连“朕”都不要叫了,请叫我“真人”。

并且命令咸阳周边2百里内,修建供神仙降临和修炼仙丹的宫殿270座,并且全部用专用甬道把它们连接起来。

那些上万名佳丽美人,你们也别闲着了,也不要再为常年独守空房而苦恼忧愁了。

你们有新工作了,就不会无事生非叽叽喳喳了。

把你们分配到这270座神仙宫伺候神仙去吧!

神仙在哪?只有鬼知道!

凡人谁胆敢泄露皇帝行踪,绝不废话,就一个字:死!

给神仙贡献了270座宫殿,秦始皇还要给自己建一所成仙的超级奢华宫殿。

这就是脱离俗人气太重的咸阳宫,新建阿房宫的理由。

5、为啥不早不晚要在这个节点呢?

秦始皇感到身体明显大不如前了,再不加班加点成仙,就搭不上成仙的末班车了。

因为2年后,秦始皇就病逝了。

即便是秦始皇如此迫不及待地等着成仙的时候,阿房宫的建设质量也没打折扣。但毕竟工程量太大,直到沙丘病逝,阿房宫也没有完工。

上位的秦二世胡亥,得赶快把已经腐烂发臭的老爹下葬呀!于是,一等到秦始皇的尸体运回到咸阳,赶紧开始把老爹葬进“丽山”。

人不够用,就赶紧把阿房宫的工程停下来,集中所有力量加入到始皇陵复土工程。

共70余万人参加了此次葬爹大会战!

二世元年秋,刚埋完老爹不久,秦二世就把老爹的阿房宫继续建设下去,

也想当成自己纵情享乐的神仙宫殿。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8)

(影视剧中的陈胜)

7、谁想,皇帝算也不如天算——陈胜吴广起义了!

皇帝内府大总管(少府)章邯带着这70万民工队,摇身变成了威武秦军,开始了秦军最后的辉煌岁月。

但,这一出战,秦军再也没有回到阿房宫,他们不是战败被项羽活埋了,就是被刘邦收编了。

一直到秦国灭亡,阿房宫前殿还是矗立在偌大关中平原上的那个夯土台基。

刘邦接盘秦朝的时候,天下就是个被战争碾得稀碎的烂摊子。

刘邦根本没钱也不愿重蹈秦始皇的“覆辙”,去把阿房宫烂尾工程继续建下去。

就在紧邻阿房宫前殿北侧不远的地方,重新建立了大汉朝的未央宫。

虽然也是巨大的皇宫,但前殿的规模比阿房宫前殿的规模还是节俭、压缩了很多。

即便如此,主持修建未央宫的丞相萧何,还是遭到刘邦火冒三丈地严厉批评:“秦朝为啥败亡的,你不知道么?为啥还盖这么奢华的宫殿?”

可见,刘邦从心里也把阿房宫当成了不详的亡国之兆。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9)

(刘邦大骂萧何太败家了)

8、 跨越2千年的考查,证实了楚霸王“火烧阿房宫”是被栽赃的。

一百多年后的汉武帝时期,太史公司马迁考察阿房宫遗迹。

他只需从未央宫往西南走不到十公里路,就可看到阿房宫巨大的夯土遗迹。司马迁亲自丈量了“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并把考察结果记录进《史记》。

并明确说明“阿房宫未成”。

既然是没有完工的工程,就不可能存在被项羽火烧的可能。

《史记项羽本纪》中“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的记载,确是铁一般的事实。

但请注意那是咸阳宫,司马迁从没说过火烧阿房宫这几个字!

二千多年后(2002年),阿房宫考古领队李毓芳,用科学考古数据,向世人纠正了以讹传讹了2千年的“项羽烧阿房宫”的故事是虚假的。

考古发现,阿房宫遗址压根就没发现火烧痕迹,甚至连标志宫殿封顶完工的阿房瓦当也没有发现。

而咸阳塬上的宫殿遗址,随处可见被项羽火烧的遗迹。

考古科学证实,司马迁写的《史记》那是非常靠谱的。

既然史书记载那么靠谱,那又是什么力量让项羽又多戴了顶残暴的帽子呢?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10)

(杜牧眼中不仅有漫山红叶,还有家国情怀)

三、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诗影响有多大?

公元前202年,这一年中国发生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农民出身的刘邦,搭顺风车创业成功,当上了皇帝。

同时,以项羽的乌江自杀为标志,反秦斗争和楚汉斗争也彻底结束了。

按照成王败寇的历史法则,项羽不仅兵败身死,被砍成8大块,还要背上所有污点骂名,被钉在史册上。

刘邦给项羽背在黑锅上的罪名,共有十条。

其中大多是栽赃、泼污水,只有屠杀秦军20万降卒和火烧秦宫是项羽应该承担的事实。

到了晚唐,这事已经过了1千年了。

诗人杜牧有感当朝皇帝唐敬宗李湛,又开始上演骄奢淫逸那一套皇帝老戏路。

就特意写诗,委婉了几道弯给唐敬宗提个意见。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政治讽喻诗——《阿房宫赋》

杜牧本想借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警醒一下唐敬宗。

没想到,情绪太饱满,文笔太出彩;只顾着一泻千里地倾诉了,一下没搂住,竟成了千古闻名的著名讽喻诗!

顺便用文学笔法,把秦始皇和阿房宫给描黑了许多倍。

文笔确实没得挑,至于史实吗?

反正杜牧又不是司马迁,他的历史标签是诗人。

没必要对历史负责,他只对文学负责、对诗负责。

鉴于,这首诗除文笔绝佳外,还兼有对皇帝的警醒作用。受到历代读书人的钟爱。

在官场清流界、读书儒生界都有极高的地位。

来二去,借着这首诗的传播,人们就把杜牧诗意想象出来的阿房宫,当成了历史上真实的阿房宫。

文学形象遮盖了历史形象。

至于真假,没人去考证,也没法去考证。

反正杜牧的感情是真的就行,给帝王拐个弯提的建议,也正是百姓希望看到的样子就行!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11)

(用脚步丈量、用灵魂书写的史圣司马迁)

四、为求阿房宫真相,古有司马迁用脚丈量,今有李毓芳用考古科学数据向传统说不。

2002年古代都城考古学家李毓芳,开始了阿房宫的考古。

在经过数年的考古数据支持下,李毓芳向国家主管部门递交了考古报告——阿房宫就是一个没有完工的夯土基台,根本不存在火烧。

报告一出,考古界和文史界一片哗然。

难道大家传信了上千年的阿房宫,竟是一场以讹传讹的误会?

不少人感情上接受不了,李毓芳顶住各方压力,坚持用科学数据说话。

终于,考古数据铁一样摆在面前,人们逐渐开始扭转了固有认识。

用事实数据说话,比文献记载靠谱,比杜牧的诗更真实可信。

在代表考古学术权威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修订的《中国通史读本》中,采信了李毓芳的考古研究成果。

并正式作为科学论断,载入史册。

至此,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为了辩证真伪、求证数据,亲自丈量阿房宫;

如今李毓芳用数据驳倒传统认知,不正是承继了太史公有一说一的实事求是精神吗?

正是这样倔强不屈、较真求实的精神,才使得真相被掩埋2千年之久,也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清浊自明纤毫不爽!

再次向伟大的求实精神致上深深一躬!

精神不灭,真理长存!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12)

(考古学家李毓芳)

五、阿房宫到底该怎样读呢?

阿房宫的读音,一般主流标注为(e pang gong)。

除了词典主流传媒这样标注,在西安和咸阳交界的阿房宫遗址附近,有村庄、道路,比如阿房宫街道办事处、阿房宫一二三四路,都是这样标注的。

但作为学术研究,许多专家学者却并不这样认为,而且都可以从各自专业角度分析。都很有道理!

为了不搞混大家的视听,此处就不一一介绍了。

冷月比较赞同从历史、地理、方言等因素解释这个读音。如果你想不通为什么?

就请用陕西关中话去读这三个字,蕴含在方言里古老的文化密码会就会让人豁然开朗。

关中话“阿房”读作(饿庞)。

“额滴神”是电视剧《武林外传》女主角——关中人佟湘玉的口头语,其中“额”就是“我”的意思。至今地道关中人还这样发音。

那么,“饿庞”的意思,也就是“我的旁边”。

当丞相李斯请示秦始皇,新建皇宫的建设位置时。

秦始皇很可能站在高高咸阳原上巍峨的皇宫阶台上,趾高气扬地面对着渭水南岸的上林苑,用骄傲自得、目空天下的秦人语气说“饿庞”——就在我咸阳宫旁边的那个地方吧!

因为旁与房上古读音一致,“阿”又是秦人“这”的意思。在书写成全国统一文字时,就假借音写成“阿房”了。

这两个字,用关中话读出,谁都知道啥意思。但关中以外的人就不清楚了。

久而久之,关中以外的人就按字面意思去读音去理解,也就难免一头雾水了。别说字义不明白,连读音也彻底整不明白了。

所以,还是大多数主流观点(e pang gong)更接近历史真相,这样的标注也是古老秦语的遗存保留。

只不过广泛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我们,随着时间的久远,各地语言的交流融合,产生混淆了。

想不通的时候,不妨模仿佟湘玉的陕西话,读一下“饿庞宫”,就顺了。

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因何而建)(13)

(关中老板娘佟湘玉)

此是冷月一家之言,算是抛砖引玉,读者朋友自行判别。

当然,学生朋友考试时,还是要以教育部规定的读音为准。不然丢分了可别怨我哟!

———————————————————————————————————————————— 冷月青史原作,欢迎批评指正。

谢绝抄袭,剽窃必究。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杜 牧《阿房宫赋》

段清波《秦始皇陵园考古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