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象征,是一种图腾标志有人对龙的存在还是持怀疑的态度,觉得不大可能存在,龙是基于一些动物的特征集成的一个图腾标志今天我们来看看《左传》中告诉我们关于龙真实存在的故事,其中一个佐证是,如果人们没有见到过龙这种动物,《易经》中怎么会多次提到龙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左传记录了多少位国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左传记录了多少位国君(晋国太史蔡墨说)

左传记录了多少位国君

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象征,是一种图腾标志。有人对龙的存在还是持怀疑的态度,觉得不大可能存在,龙是基于一些动物的特征集成的一个图腾标志。今天我们来看看《左传》中告诉我们关于龙真实存在的故事,其中一个佐证是,如果人们没有见到过龙这种动物,《易经》中怎么会多次提到龙呢!

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秋天龙出现在绛地郊外,魏献子就这个问题向太史蔡墨请教,蔡墨比较详细地解答了这些问题。在古代有专门负责养龙的豢龍氏、御龍氏。这个封氏是这样来的,飂国国君叔安有一个后裔叫董父,非常喜欢龙,了解龙的饮食嗜好,很会养龙,很多龙都主动跑到董父家。董父在舜帝的领导下,安心做着饲神奇动物龙的重要工作,取得了令舜帝非常满意的饲养成果,舜帝就奖励董父,让他姓董,氏为豢龍。帝王给臣民赐姓氏是中国古代一种高规格的奖励。这是舜帝时代辉煌的养龙工作。

到了夏代国君孔甲统治时期,侍奉天帝非常前程,宗教工作繁荣昌盛,天帝大悦,就赐给孔甲四条用来驾车的龙,在黄河和汉水各两条,都是一雄一雌。孔甲不懂养龙的技术,就四处寻找,找到了一位曾经跟着豢龍氏学过养龙的叫刘累的养龙专家,专门负责饲养这四条龙。孔甲给刘累赐氏为御龍氏。后来一条雌龙死了,刘累没有如实向孔甲报告,而是偷偷把龙肉做成肉酱,呈送给孔甲,孔甲吃后,觉得味道太好了,要求刘累再送。这时候刘累慌了,既不能向孔甲承认错误,又不能继续犯错,杀一条活龙,做成肉酱。权衡利弊后,就弃官而逃,跑到鲁县定居下来。

因为没有了养龙的官员,没有了养龙的技术,所以现在没有龙了。但是在古代龙是真是存在的,要不然,《周易》上怎么会出现“潜龙勿用、见龙在天、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类的卜词,要是古人没有见到过龙,怎么能描述地这样逼真呢!

这是《左转》中记录的关于龙的故事,可以看出古人是相信有龙的,这种龙就是《周易》卜辞上提到的龙。朋友们如果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可以参考资料,阅读《左传》原文。我把繁体原文附录在后面,供大家参考。

本文主要参考:

Yang Bojun杨伯峻,编著.2016. 春秋左传注.第4版(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

Yang Bojun杨伯峻、Xu Ti徐提.2016. 白话左传.北京:中华书局.

Guo Dan郭丹、Cheng Xiaoqing程小青、 Li Binyuan李彬源,译注.2012.左转全本全译全注.北京:中华书局.

附录:《左转》昭公二十九年 原文

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於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於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不知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范氏其後也。”

獻子曰:“今何故無之?”對曰:“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業,其物乃至。若泯棄之,物乃坻伏,鬱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其同人曰‘見龍在田’;其大有曰‘飛龍在天’;其夬曰‘亢龍有悔’;其坤曰‘見群龍無首,吉’;坤之剝曰‘龍戰于野’。若不朝夕見,誰能物之?”

獻子曰:“社稷五祀,誰氏之五官也?”對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脩、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脩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