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一篇很著名的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它被称为是“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它本是一篇新闻,但标题却说“没有什么新闻”。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既然“没有”,又为什么要写呢?10个字的标题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从写作技巧上看,这就是在利用语言的反差效果设置悬念,读者知道人家那是在欲擒故纵呢,可是即便知道,也依然想往下看。如果一篇作文能在开头留下这么一个悬念,那就成功了一大半。
江苏某市中考出过一个作文题“我在___里看太阳”,学生在横线上填的内容一般与家庭、学校相关,比如“傍晚”“教室”等,一个学生填的是“南京”,开头一句便是“八十年前的南京,没有太阳”。现在有,而过去没有,为什么?看着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读者心里会瞬间升腾起一种悲怆感,即便知道文章下面要写什么,还是会觉得个开头精妙绝伦。
某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关键词是“车”,那年有几篇满分作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像标题和韩寒的《杯中窥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车中窥人》,全文都在写孔子、论孔子的《木车上的人生》,还有就是这里要说的《车的诗学》。
标题叫“车的诗学”,文章应该是想说“车”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吧,而考场作文的开头最好开门见山呀。可人家不是这样的,拿起笔便是一句“谁曾听闻过车的诗学?没有”。那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作者要表达什么呢?作文在几秒钟之内就把阅卷老师的心牢牢抓住了。
这几天关注乌、俄之战的人都应该听说了这个名字——切尔诺贝利。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核泄露事故,具体情况就不说了,总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多年后,一个高中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写就了一篇作文《回切尔诺贝利的路》。可以“回”,当然是有“路”的,可是此文第一句却为“回切尔诺贝利,没有路”,这句话简短,却足以震撼心灵。据说,此文只扣了一分,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满分作文”,其作者后来考上了北大。这个开头很天才,一句话就打开了全文的格局。
这种反差式开头用好了,效果奇佳。当然,开头的方法有多种,想写好作文的同学,还要多看多学,像这篇《纸梯》的开头也很好啊,直接点题“纸梯”,直接让主人公“父亲”出场,简单,清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