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与青年发展”系列专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十年之后我们再相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十年之后我们再相会(再过十五年我们再相会)

十年之后我们再相会

“‘十四五’与青年发展”系列专题

再过十五年,我们再相会

曹东勃(上海财经大学党校副校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军的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判断。

一是战略机遇期的延续。本世纪初,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事实也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久久为功,空前发展和壮大了我们的综合国力,即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2020年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全会郑重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只要我们准确识变应变求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在新的百年征程上谱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二是新发展阶段到来。正如所强调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主题和目标,在此过程中,我们根据形势变化,先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四个现代化”、八十年代提出“三步走”、本世纪初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九大则进一步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凡此种种,都是在持续不断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移步步为营向着理想目标进军的体现。

三是新发展格局构建。在4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所作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的重要讲话中,深刻分析了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的基本历程,特别前瞻性地就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这次疫情可能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出现重大变化”提出预警,进而提出逐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判断。应当说,这一判断既是历史行程的推动,也是一个既成事实,决不是闭关自守、闭关锁国,而是为了开启新的航程所必要的练好内功、补齐短板的重要阶段,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四是新发展理念“续航”。2015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继续指导我们在以人民为中心、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奋进。未来十五年,我们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各方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五中全会明确将创新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认识创新的关键意义,结合今年7月关于研究生教育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批示,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更应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在新发展阶段中的重大战略意义。

2020年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早在两年前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的00后即已开始步入大学校园。曾经被视为新生力量的90后、80后也开始步入他们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据统计,2019年起,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人口超过了改革开放之前出生的人口。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是在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深度推进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也是在中国国力不断上升也日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这一代新青年必将是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中深刻塑造中国命运的关键力量。当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跨越了百年民族复兴的第一个重要门槛,又面对着突出重围、应对新一轮冲击和挑战的历史关头,未来的希望仍然寄托于青年一代。

1980年2月,中央决定在时隔多年后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酝酿编制“六五”计划。当时《词刊》的第3期刊发了词作家张枚同的新作《八十年代新一辈》:“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它一下子吸引了作曲家谷建芬的注意并激发了她的乐思,最终,《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传遍大江南北。

两年后,时任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的同志主动提出到河北省正定县工作。《在正定》一书披露了这一心路历程。当时,一部分返城知青产生了一种“补偿心理”,甚至有意无意地注重物质享受、安于现状。同志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代人就应该用这样的方式补回失去的青春吗?”(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在正定》,2019年,第143页)七年的插队生活,让他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一切,让他始终牵挂着远方贫困的沟壑和山岭。这份牵挂,从他的青春岁月一直带到了后来治国理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立足于改革开放新时期,那一代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光荣和奇迹。

站在2020年新发展阶段的门槛,眺望未来的十五年,我们或许也可以热情地向青年朋友们发出“再过十五年,我们来相会”的邀约;而且,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创造这奇迹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二十年代的新一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