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年的时候,随着“盗墓笔记”系列作品的推出,其不断攀升的热度掀起了收视狂潮,从而其中的经典“行话”也被一群中二少年竞相模仿,什么人点烛,鬼吹灯,烛灭不摸金,这些种种经常被一些中二少年竞相模仿,学习,好像自己就是剧中的主人公。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1)

但是不得不说,曾经掀起的“盗墓热”也大大激发了人民大众对我国文物古迹的兴趣甚至是对“盗墓”这门行业的研究,因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相当的丰富,我们常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正是因为这五千年来漫长的历史积淀,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故事。

当然,那些曾几何时大火的盗墓系列电视剧和电影,并非是空穴来风,作为根据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和习俗创作出来的剧本,并不是说完全凭空创作,而是以当时该职业发展的现状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就算是在某部作品之中将一些盗墓的技术改的有些离谱。

但是纵观整个历史长河,其实是有据可循的,也就是说,所谓的盗墓人,在中国历史中确实存在,虽然他们的手段可能没有剧中展现的那么夸张,但是这个职业是存在的,有些盗墓者在捞到东西之后,甚至连其价值都很难做出判断。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2)

价值3亿的银鞋,盗墓贼不识货丢掉?一农村老汉“捡漏”乐开了花。

“盗墓倒斗”的兴起与发展

首先,一门行业对于社会来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条件逼迫这一个人或是一群人去做,哪怕是不得已而为之,只要是从事的人多了,就会逐渐变成一门行业,比如我们所说的“盗墓人”这一行业,也是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之下被迫产生的。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3)

首先“盗”,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的下九流职业,就当时森严的社会等级来看,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有人愿意去从事“盗”这一门行业的,毕竟这种偷鸡摸狗的行为不但为人所不齿,并且不会受到国家保护,如果是“盗墓”那就更加过分了。

所谓“墓”,其实就是阴宅,古人云“死者为大”也就是说在古代的时候,死者的地位甚至要比活人更高,对于已故之人应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而对于陵墓那绝对是一个庄严的地方,所以盗墓者按理来说是当时人们最讨厌的职业。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4)

但由于有些朝代战争频发,这种职业还是产生了,每一次的战争,就代表着有一大批人养家糊口的营生被断送,比如相士,战争年代大都家庭支离破碎,生命岌岌可危,没有人会花钱相信算命先生的鬼话,而盗,本就是下九流之中人人喊打的职业。

在战乱年代基本不可能偷到任何的东西,基于这种情况,盗墓贼这种职业才产生了,活人的生意做不了,他们就去做死人的生意,毕竟是生活所迫,尊重信仰什么的都不重要,要是饿死了,到最后还不是死人一个。

因为当时的一些富贵人家总是喜欢在一些已故之人的陵墓之中放一些陪葬品,那些流离失所的盗贼和相士们就打起了他们的主意,一个凭借高超的风水之处寻找大墓所在,另一个凭借高超的盗窃技术躲避沿途的机关暗器,可以说是分工合作天衣无缝。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5)

但是损人家的阴宅,不仅对于当事人来说十分的不尊重,对人家的子孙后代也是非常不友好的,毕竟在古代的时候,祖先的坟墓就是自己的念想,要是这个地方被破坏,那么对于别人来说是很生气的,而最早出现的盗墓贼手段并不是很成熟。

为了获得里面的陪葬品是不择手段,有些手段不成熟的人不能准确地寻获里面的机关,但是求财心切,而后就造成了坟墓的大量损坏,这种情况甚至在建国初期还时常出现,盗墓贼往往使用炸药直接破开一个盗洞,钻进去拿了东西之后转身就跑。

爆炸的威力加上后续阳光的侵蚀差不多可以将一座中等的陵墓完全摧毁,所以这也是盗墓这个行业数千年来被人们诟病的原因,偷盗本来已经很不道德了,发死人财更是离谱,主要是走的时候还要大面积的损毁,简直是无耻。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6)

所以人们常说从事倒斗的,都会折损阴寿,当然也有“盗亦有道”的盗墓贼,只是将这一身本事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施展,拿东西也是适可而止,但这种盗墓贼只管拿,却很难辨别其中的价值,搞不好一个照面就会错失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物。

偶然发现

其实我国地下的宝物蕴藏量是非常多的,只不过在建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民族都在忙于战争,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东西,而在建国初期,举国上下都在发展经济,对于文物开采方面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技术。

而那些社会底层的农民,挖地动土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有很多农民,经常挖着挖着就会挖出个古董来,这不,在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个农村之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吴天才一家作为农民,虽说整天重地维持开销,生活上比较艰苦,但是也算是充实。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7)

为了相对提高生活质量,吴天才每天早出晚归,下地干活,但是这一日在下地耕种的时候,却有了不同寻常的机遇,此时的季节正是初春,正是翻土种植的时候,赶早不赶晚的吴天才很早就带到田里锄地松土,谁能想到挖着挖着突然传出了“铛”的一声金属撞击。

此时的王天才也是奇怪,于是就很快开始将土全都去干净,最终一个金色的器具出现在眼前,王天才兴奋的拿着这个东西去见自己的媳妇,媳妇顾不得上面的灰尘上去就是一口,更加笃定吴天才挖出的是金器,高兴之余她媳妇怀疑,埋藏在下面的,可能不只这一个。

吴天才就像是开了窍一样,拉着媳妇就来到了地里,沿着发现金器的地方就开始向下挖,随着洞口越来越深,一共发现了三十七件金器,当时的夫妻二人压根就没有想这么多,只以为自己是捡到宝了,拿着这些东西就直接跑去了银行。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8)

更大的发现

当时的银行工作人员看到这两人拿着如此多的金器之后,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不简单,首先,两个朴实的农民怎么可能忽然拥有那么多金子,其次,这金器的形状和痕迹看起来是相当有年份的,所以直接怀疑这俩人是盗墓的。

很快就找来相关人员将夫妻二人扣留了,吴天才夫妇两个人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看到如此多的一群人的时候,很快就招了,而在得知王天才家的农田里竟然挖出这些东西之后,银行方面很快联系了文物专家前来勘测。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9)

很快一群见识人员就来到了吴天才家中的农田,在经过反复的确定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女性的墓葬,其中的陪葬品不在少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吴天才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的挖出这么多物件,是因为这里很早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

之随意留下这些东西,要么就是比它们值钱的实在是太多,已经没办法拿走了,要么就是埋在这里准备最后拿的,结果出了什么事情忘记了,尽管被盗窃的实事已经摆在眼前,但是一众专家和工作者们还是心怀最后一点希望,继续向下。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10)

不过这一挖,还真的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在发现金器的土层之下,发现了一只长相像船一样的银色鞋子,不仅如此,在这只的不远处,又发现了另外一只,不得不说这个发现是非常惊人的,并且充分说明这盗墓贼就是个外行。

超高价值

我们知道,古董行业,成双成对出现的东西是非常少见的,尤其是鞋,首饰等一些,往往一个不怎么值钱,如果成对出现,那么价格起码要到两倍甚至更多,不过这个盗墓贼很明显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单从材质上来说,银可能比不上金。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11)

但是这一对银鞋,根据专家推断可能价值三亿人民币以上,而这座墓的主人,经过研究之后应该是史绳祖,此人乃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大才,在学习方面可以说是样样精通,而这双银鞋无论从样貌还是大小来看都不像是一个男子的鞋。

而后为了查证这鞋的主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史绳祖的墓中,相关人员在鞋底寻找到了罗双双的名字,而根据研究史绳祖的生平,我们得知这个罗双双,其实就是他的原配夫人。

盗墓出来的古董(盗墓贼不识货丢掉)(12)

罗双双可以说是一位贤妻,丈夫在发迹之前辗转四方,罗双双也是死心塌地的跟随,毫无怨言,两人也是恩爱有加,但是到最后罗双双因为患病早逝,史绳祖伤心之余,在埋葬妻子的时候,就按照妻子的玲珑脚尺寸制作了银鞋一双。随她长眠。

总结

由此可见这双鞋不但有浓厚的历史研究价值,还体现了我国古代忠贞不移的爱情,只可惜其中的更多东西都被盗墓贼无情地掠夺了,否则可以知道其中更多有趣和深刻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