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牢牢守住几亿亩耕地红线(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1)

必须牢牢守住几亿亩耕地红线(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

在广州市番禺区大刀沙作物王国幸福田园,孩子们下田体验“粒粒皆辛苦”。 南都拍客 苏裔燕 摄

9月19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有关情况。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国洪在会上指出,十年来,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目标,守住了耕地红线。

刘国洪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资源部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可以用五个“严”来概括:

一是严密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修订实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黑土地保护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国务院印发文件,就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作出专门部署。

二是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保护优先序,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中,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做到优先划定、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三是严控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加强改进占补平衡。全面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强调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严格补充耕地核实认定,建立补充耕地地块公开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可靠。

四是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实行“进出平衡”制度。针对国土“三调”反映出的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造成大量耕地流失的问题,明确要求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必须在年度内补足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

五是严肃耕地保护督察执法。强化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对省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持续督促整改;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土地卫片执法,及时发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向全社会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发挥震慑作用。

刘国洪表示,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十年来,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目标,守住了耕地红线。特别是近两年来,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

●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

所有市县基本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

9月19日,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国洪介绍,十年来,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有力保护了企业和群众财产权,有效保障了不动产交易安全,“服务各行各业、造福千家万户”。

刘国洪指出,全面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已如期实现目标。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2014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颁布,2015年全国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到位,2016年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发新停旧”全面完成,2017年所有市县级登记机构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我们用5年时间实现了登记机构、登记依据、登记簿册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的改革目标。”他说。

同时,在全面提升登记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方面,也做到了便民利企。比如,实行信息集成、流程集成或人员集成,减少申请材料和办理环节,不断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推行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等。目前所有市县基本实现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

刘国洪还提到,自然资源部持续推动各地加快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大批群众拿到了房屋的产权证书;部署开展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稳妥推进化解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任务,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258.18万套建档立卡户应登记安置住房全部完成不动产登记。

●海洋经济实力

总值达9万亿元,占GDP比重9%

在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年来,中国海洋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2021年海洋经济总值增长到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9%左右。此外,中国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海洋港口规模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占世界第一。

张占海表示,海洋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新成效。

张占海指出,十年来,中国海洋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2012-2021年,海洋经济总值从5万亿元增长到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9%左右。海洋产业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特别是新兴海洋产业的增速超过10%。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个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海洋港口规模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占世界第一。自然资源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指导意见,主要的银行海洋经济贷款余额都保持在6000亿-7000亿元。

张占海介绍,十年来,中国海洋科技进步创新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国在轨运行的海洋卫星已经达到了10颗,海洋卫星星座正式建成。以“蛟龙”号、“奋斗”号潜水器为代表的海洋探测运载作业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雪龙2”号破冰船作为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破冰船,填补了中国在极地考察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同时,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连续运行时间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

●地质勘查成果

新发现23个大油田、28个大气田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石油、天然气新发现23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8个千亿方级大气田。

于海峰介绍了相关具体数据。一是石油、天然气新发现23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8个千亿方级大气田,非油气矿产新形成32处资源基地。

二是西部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占了全国一半以上,产量约占全国的1/3。西部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80%以上。海域油气产量约占全国1/4。特别是2021年,渤海油田原油产量超过3000万吨,新增产量明显增加。另外,我国还新形成了32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有25处都在西部地区。

三是80余座老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了大中型规模,近800座生产矿山不同程度地延长了服务年限。

四是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不断提高,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由24.7%提高到45.5%,重要找矿远景区调查工作已经全面覆盖。

五是“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固体矿产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等科研成果,极大地支撑了国内的找矿行动。

六是发布煤炭、铁等124个矿种“三率”指标要求,遴选推广360项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及装备,石油采收率平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固体矿产开采回采率平均提高8个百分点,选矿回收率平均提高9.5个百分点。

七是推进修订《矿产资源法》,深化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形成了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规范。

●泸定地震救援

14颗卫星连拍7天更新地图

在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国洪介绍了应急测绘在四川泸定“9·5”地震救援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他表示,震后3小时紧急调集14颗卫星连续7天进行编程拍摄,并派无人机获取了震区0.3米分辨率的雷达影像,为抢通道路、搜救人员提供及时精准定位服务。

刘国洪介绍,我国国产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能力显著提高,十年间,国产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获取实现了零的突破。十年前,我国的高分影像都要采购国外卫星。目前,仅自然资源部作为牵头主用户的国产在轨卫星就达到了25颗。我国实现了对全部陆地国土2米分辨率影像季度全覆盖,亚米分辨率影像年度全覆盖。

刘国洪说,“2021年,我们提供的测绘成果有46.3万幅,打个比方,所有这些测绘成果可以覆盖我们全部国土20遍。”

全国卫星导航定轨基准服务系统已经全面建成,实现向全社会提供厘米级实时的导航定位服务。时空数据库、新一代全国数字高程模型、实景三维中国和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等,这些技术工作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板。

另外,刘国洪表示,应急测绘保障被称为“灾区上空的眼睛”,为核实灾情、精准组织救援可以提供及时、可靠的地理位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间,先后为200余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提供了保障服务。通过十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应急测绘快速响应机制。

刘国洪以四川泸定“9·5”地震救援为例介绍了应急测绘的作用。“我们在震后3小时,就向前方指挥部提供了现场指挥地图,同时紧急调集14颗卫星连续7天进行编程拍摄,定向定点定时的拍摄,以便于及时在救援过程中更新指挥地图。我们迅速派无人机,获取了震区0.3米分辨率的雷达影像。对于边远地区,由于道路中断,地面救援难以到达的地方,我们及时获取了0.1米分辨率高清影像,为抢通道路、搜救人员提供及时精准定位服务,为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刘国洪也指出,这套机制还要在现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以便于更好地提供服务。

声音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十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实现增长,煤炭、铝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国洪:十年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2012-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了40.8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的72%得到了有效保护,东北虎的数量达到了50只以上。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我国还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个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海洋港口规模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占世界第一。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十年来,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十年来中国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成就:为全球贡献1/4新增森林面积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严格划定并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煤炭、铝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城镇住宅、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大幅度增长

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

◎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

◎2012-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

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

◎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0.32%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编制完成第一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

◎全国所有市县基本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实习生 王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