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惹的祸(受之无愧溺爱成灾)(1)

卢梭在《爱弥尔》中指出:“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

我们总是说要好好爱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就不知不觉中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问原则对错。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被爱是应该的,父母就该这样对我。很多人成年之后还理直气壮地啃老,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更不懂关心和感激他人。

有一位女孩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日子过得很“高级”。

她嫌单位盒饭难吃,每天中午出去下馆子,下午还必定订一杯几十块钱的外卖咖啡。出去逛街,她总会吃人气很高、价格也很昂贵的餐厅。她对景区里各式物价虚高的食物和纪念品,向来都是潇洒地买买买,花钱如流水。臭豆腐不算好吃,她尝了一块,吐出来,嫌恶地皱皱眉,扔了。

每次试图奉劝她花钱别太大手大脚的人,她都不服气地斜着眼,搬出她的那两句名言,理直气壮地开腔。

第一句,“女孩子,要富养。”

第二句,“出来玩,就一定要开心,别太在乎钱。”

 如此这般想必家境殷实,其实她住在城郊的民房里,老旧潮湿,又窄又小,从一楼上二楼,要从一个很陡峭的楼梯爬上去。一个去她家做客的朋友见到她的奶奶穿着她高中时的校服外套,坐在家里拣菜。她问奶奶怎么不去打牌,老人家说道:这两天输了几十块钱,今天不高兴去了。朋友借用他们家卫生间,她奶奶不忘嘱咐,要用桶里盛的洗过拖把的水冲,别按按钮,水一冲哗啦啦的,浪费钱。

正是这样节俭的老人,却把自己靠卖菜一块一块攒来的积蓄,尽数交给孙女,任由孙女挥霍。中午和她爸爸妈妈一起吃饭,她爸表态,不指望她赚钱养家,她赚的那点工资,给自己吃穿用度就好了。

后来,听说她想买车因为冬天上下班很冷,家里人也同意给她买。

网上讨论过孩子究竟该穷养还是富养,提倡富养的人问:男孩要穷养?你孩子跟你多大仇啊?不过那些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挥霍无度的想没想过你爸妈究竟欠你多少钱啊?

朋友和她女儿的故事。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朋友呼唤女儿:“吃饭啦。”“等一下”,她答。

朋友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朋友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

朋友想: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朋友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仍然会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

以前一直是朋友替女儿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她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她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朋友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朋友很明智的觉察养育女儿是她作为母亲的职责,不图孩子的回报。但是,如果女儿长大后认为妈妈替她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妈妈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妈妈……如果发生这些,那则是一场悲剧。

于是朋友告诉女儿:我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朋友更加警惕是否替女儿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份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女儿,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家务劳动的时候,邀请(并要求)她帮忙,让她体会劳动的辛苦;教导她表达感谢,物质方面减少满足,让女儿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可能他就要心生怨恨了。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换来的都是伤心和失望,那就请有限度地去给予,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亲子关系,不然终有一天会溺爱成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