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参加学校的观影活动,完整地看完一部评分非常高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阿米尔汗的演技自不用说,网上疯传其减肥的例子和《三傻大闹好莱坞》经典影片足能说明其影响力强大然而这都是演员的必备素质,不应该过多夸奖我主要想分享的是看完后的感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摔跤吧爸爸第一期?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摔跤吧爸爸第一期(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第一期

今晚上参加学校的观影活动,完整地看完一部评分非常高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阿米尔汗的演技自不用说,网上疯传其减肥的例子和《三傻大闹好莱坞》经典影片足能说明其影响力强大。然而这都是演员的必备素质,不应该过多夸奖。我主要想分享的是看完后的感受。

电影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以中年大叔梦想失落为起点来进行开场。曾荣获国家奖而无缘世界冠军的父亲,在名落孙山后不得不回到原来的小山村进行平凡生活。但不甘心就此失败的他,寄希望将来的儿子继承父业,实现曾未完成的事业理想。然而老天作弄,老婆一连生了四个女娃,无一是儿子。电影里的印度,女性地位低下,女摔跤运动员更是少之可怜。已经发觉梦想破灭的父亲,只好收起曾经的奖杯,过上平静的乡村生活。

正在逐步跨入中年大叔的父亲,意外发现两个弱小的女儿竟然把邻家强大的男孩打得鼻青脸肿。他重新点燃斗志,决定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专业的摔跤运动员。然而首先遇到的便是妻子的反对,女儿的抗议。作为一个负责的父亲形象,他限定了以一年为期来说服妻子。女儿的抗议后来在她们发现如果不学摔跤,就会在14岁被嫁出去,从此为一个不认识的男人生孩,洗衣服,然后一辈子只做家庭主妇的悲惨生活。

电影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必然是两个女儿获得冠军,赢得胜利。然而仍旧在观影中,为此步步惊心,处处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这里面除了演技的逼真,还离不开故事情节的构造完美。父亲最后获得家人支持后,带上女儿去参加比赛。然而遭到比赛方的反对,最后以一种运气获得通过。随后出现跟主办方,教练的较量,并最终以光辉的胜利结束。

就个人而言,这部电影适合两个人在一起看,欢快度过两个多小时不仅可增进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还可获得一份回味无穷的励志感觉。反过来,说点不认同电影中的三观。电影里开头就是父亲强迫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身上。就算后来孩子看到同龄人的悲剧开始自动自发,但全片都集中把胜利堵在金牌上,这着实会让我感到一阵恐惧。

自由主义者的典型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父亲刚开始采取强迫的手段,是万万不可取的。此外把全部的赌注压在一个虚无缥缈的第一名上也是极其脆弱的。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前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经典著作《大败局》里对失败做了经典的诠释:“失败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是一个阶段,而非全部”。就我个人的话来说,换一个人同样的过程,最终的结果都有极大的概率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拿到第一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本不值得把全部的荣誉和胜利压上去。

人应该是自由的,正如同性恋的合法性。我本人是强烈支持同性恋正常化。试想一下,如果你本人是个异性恋,那么怎么会跟同性牵手,甚至是亲吻。性取向本来就是天生的,不应该算作是病,更不应该算作是不健康。

电影是一门艺术,阿米尔汗的这部电影点到为止的批评了印度的现状,尤其是对女性的不公正待遇。这显然在当代中国已经看不到这种景象,但仍旧有大量的父母强迫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我们大部分人注定是普通人,幸福与快乐才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当然勇于进取是好事,但被强迫的成长,只能是拔苗助长,导致苗因缺乏养分而死亡。现实是苦逼的活着,甚至得抑郁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因为在这个时候,个人变成行尸走肉的僵尸,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体会。

行为经济学中定义人是不理性的,是常常会犯错的。这不正是彰显人的可爱,表现出生活的意外美好。当然也可以借助“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这句话来提醒,早日努力!

你如果不能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活,必然会按照所活的方式想!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限制我们思维自由的枷锁。就好比我们真正短缺的不是资源,不是美德,而是对于现实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就个人而言并不认同电影里的三观,但这并不妨碍我享受视觉冲击的快感!谢谢阿米尔汗,至少这部电影是成功的!最后借用北岛的《一切》来结尾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