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饭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90%的问题,同意吗?

包括两个口味完全不同的人,都有可能因为经常一起吃饭,擦出爱的火花。

就算是,

一个吃香菜,一个坚决不吃香菜。

一个吃苦瓜,一个吃苦瓜就想吐。

一个不吃辣会死,一个吃辣会亡。

都有可能走到一起。

你别不信。

人生之不正常,十有八九,而吃饭能解决六七。

这句至理名言,绝对经得起推敲。

吃了我家的饭就是我家的人了(吃了我的饭就是我的人了)(1)

上一个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地道的广东潮汕男孩,热爱吃牛肉火锅和寿司,基本不能碰辣,一碰就全身爆炸。

那会儿我们部门很多深圳人,只有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是湖南的女孩。湖南女生怕羞,不敢和深圳人玩在一起,只能找潮汕男孩说话。

一来二去,他们成了同甘共苦的深漂族。

更巧的是,他们租的房子都在一个小区,没理由不一起吃饭,不开心的时候还会约着在宵夜档借酒消愁。

故事讲到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点。

忠于清淡和无辣不欢的两个人,为什么会一直一起吃饭,还不停约宵夜。

但他们就是这样做了。

吃了我家的饭就是我家的人了(吃了我的饭就是我的人了)(2)

有时候湖南女孩会跟着潮汕男生去喝粥,有时候潮汕男生也会妥协于麻辣火锅(的鸳鸯锅)。

时间久了,湖南女孩居然会脱口而出想吃寿司,潮汕男生还会特地带女孩去新开的火锅店。

吃饭带来的饱足感,一定是能让身体产生一种奇妙的反应,不然怎么会突然收到他们谈恋爱的消息。

这是我第一次相信,吃不到一块去也能处对象。

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大概也不是假的。

吃了我家的饭就是我家的人了(吃了我的饭就是我的人了)(3)

因为听过这样一句话:爱情就是和他一起吃好多好多饭。在我的定义里,口味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很难谈恋爱。

但我想爱情也可以是:不论吃什么,就是喜欢和他一起吃饭的感觉。

人有一日三餐的需求,恋爱之后和另一半做过最多的事,也是吃东西。

第一次正式约会的时候,你们去了装潢精致的音乐餐厅。

这一顿饭的定位就是初恋,连最原始的烧鸡都被精心雕琢过。你们低头一笑,喜悦和羞涩都恰如其分。

热恋期的你们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普通的周末窜到微博推荐的老字号小店。也到网红饮料店门口凑过热闹排队,晒得你们连挨在一块儿站都嫌热。

吃遍一座城市之后,你们的关系也变得很熟络了,这时候更喜欢窝在家里。

看着综艺节目在家打火锅,吃撑之后猜拳决定谁去洗碗。往往你都在结果出来之后耍赖,他招架不住只好去洗碗。

吃了我家的饭就是我家的人了(吃了我的饭就是我的人了)(4)

“吃”这件事太琐碎了,频繁得早就融入生活而不自知。很多情侣想追求的特别的事,其实就发生在这大餐小餐的每一顿饭里。

这些食物见证过你们的纪念日,承受过你们冷战的情绪,肩负过给你惊喜的使命,还负责填满你们每一个相处的空隙。

都说能吃是福。我觉得能吃的爱情也是福。

一旦发现吃东西是多快乐的事,你会发现作为一名吃货,爱情也变得很简单。

吃了我家的饭就是我家的人了(吃了我的饭就是我的人了)(5)

吃饭这件事,同样是跟着恋爱的进度在变化的。

当爱情走过最黏腻的几个月,关系也慢慢变得平淡和真实。

我们不再追求多豪华的大餐,也不是非要去多高档的餐厅,我们更想寻找生活气息。

不会想着一定要吃特别新奇的东西,只想跟随生活的习惯,饿了就吃,想吃就吃。

如果碰巧两人都爱清淡,他们会在阳光温柔的早晨自然醒,穿着人字拖去到附近的粤式酒楼,在那一坐就是一个白天。

晚上打着“养生”的名义,饿得睡不着也可以去吃砂锅粥和椰子鸡。

吃了我家的饭就是我家的人了(吃了我的饭就是我的人了)(6)

无辣不欢的“重口味”情侣,工作压力太大就去路边的烧烤店吃羊肉串儿喝啤酒。

周末就找一部看过好多次但还是想看的爱情电影,准备好一大堆快乐肥宅零食。

他窝在沙发上,你窝在他怀里,他吃他的辣条,你啃你的鸡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