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神器

它是我国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是古人眼中的“天赐神物”,刻有大量无从解答的文字,出土后的1300多年历经坎坷。

从古至今,历代统治者都下令将它妥善保管,无数文人学者试图勘破它身上的秘密。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1)

当年蒋介石败逃台湾时,也曾想将其带走,但是由于太重只能将其留下,后来,它便成为了中国的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出土后的1300年里都经历了什么?

它身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天降神物”?

1948年底,国军的败势不可逆转,蒋介石只得选择退到台湾。而他在启程时,并不准备空着手离开,不仅带上了早些时候囤积下的黄金,还准备把一批珍贵的国宝文物也带走。

当时,运送国宝的飞机都停靠在机场上,被塞满后随即起飞,接着又有新的飞机停靠过来。但其中有一架飞机迟迟没有动静,国军负责人过去询问了一下情况,这才得知原来是飞机超重了。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2)

飞行员请求给飞机减重,于是就将十块其貌不扬的大石头卸了下来,飞机这才扬长而去。逃去台湾的他们并不清楚,这十块被留在机场的大石头究竟有多珍贵。

这十块大石头名叫“陈仓石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不仅是中国的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还有着“中国第一古物”的美誉。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陈仓石鼓在历史上的每一次出现,总是伴随着杀伐流血事件,它的每一次转移,都会涉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队的战争血海,这些经历为陈仓石鼓蒙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陈仓石鼓第一次被人发现,是在公元627年,当时还是唐朝初期,正值贞观之治初年。

当时的陕西凤翔陈仓山,也就是如今的陕西宝鸡石鼓山一带,一位老牧羊人像往常一样上山牧羊,意外在陈仓山北面,看到了10个像鼓一样的奇怪石头。石鼓似乎是用花岗岩做成的,上面竟然刻着奇怪的文字。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3)

毫无人烟的荒山野岭,突然冒出刻着字的石鼓,这件事充满了诡异色彩。老牧羊人不识字,却能意识到此事的不对劲,但他觉得这是从天而降的神物,不敢乱碰,连忙跑回去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山下人。

山下人也都觉得这是“天降神物”,都想去山上看看,结果谁都看不懂石鼓上刻的是什么字。就连当地最有文化的读书人也跑去看了,只觉得这些文字笔法相当奇异,根本看不懂。

读书人都看不懂的字,难道是“天书”吗?

当地人越发敬畏这10面石鼓,隔三差五就要结伴去山上看看石鼓,有的人已经坚信这是上天送来的神物,平时有个头疼脑热,或者想要求个香火,都会跑来拜一拜。

此时,虽然石鼓的出现很离奇,但是至少一切还算相安无事。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4)

一段时间后,有几个村民“拜石”后真的开始转运了,他们都认为这是“神石”显灵,于是关于这些石头的离奇故事便在当地传开了,而且越传越远,来磕头上香的人也更多了。

渐渐地,就连当时的皇帝都听说了传闻,命人将石鼓迁过来。没想到这一迁,竟然迁出事儿来了。

历经坎坷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肃宗李亨,能听说石鼓的传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很多文人雅士贴出重金悬赏,希望找到能够解答石鼓文字的人,这就让石鼓的传闻传播得更远了。

另一个原因则是之前爆发了安史之乱,战火四起,大唐王朝“大”字不再,皇帝都要四处避难。唐肃宗正好避难到雍城,也就是如今的陕西凤翔之南,想起之前听说过的传闻,唐肃宗就叫手下人把石鼓迁来看看。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5)

结果满朝文武也都不认识石鼓上的文字,而就在石鼓迁到雍城短短几个月后,战乱的脚步也随之赶到这里。叛军逼近了凤翔,唐肃宗只能赶紧带着百官逃离。

可惜石鼓实在太重了,其中任何一个都有一吨重,唐肃宗虽然不舍,但也只能将其草草掩埋到荒地里,一旦被人问起,就说是石鼓已经在战乱中毁坏了。很多文人雅士听说之后,都感到遗憾不已。

不过安史之乱很快被平息,公元806年,凤翔的地方官查到了石鼓的下落,韩愈还亲自带人前去挖掘。

作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文人,韩愈一眼就看出了石鼓文字的特别之处,当即上书请求将石鼓运去京都,以供保管和研究,可惜没能获得朝廷重视。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6)

好在,后来上任的凤翔地方官郑余庆看法与韩愈一样,再次上书,终于获得了重视。朝廷将石鼓送去了最近的孔庙之中,但是在此期间却丢失了其中一面石鼓。

而剩下的9面石鼓的日子过得也不安稳,李唐王朝摇摇欲坠,最后在接连爆发的战乱中走向灭亡,存放石鼓的孔庙被人一把火烧没了,10面石鼓也被人趁乱偷走,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直到宋王朝的建立。

公元1052年,在位的宋仁宗从书中知晓了那10面石鼓的存在,命人在民间重金悬赏,寻找失散的石鼓。这面失散的石鼓被称为“作原鼓”。

当时负责寻找石鼓的官员就是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他只找回了9面,又命人伪造了一面。宋仁宗很高兴,重赏了司马池,还命人对石鼓文字进行翻译。结果那位学者虽然没能破解文字,却发现作原鼓是伪造的。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7)

刚刚获得赏赐的司马池,没多久又受到了严厉惩罚。而消息传到民间后,大家都知道还有一面石鼓至今没有找到,于是纷纷加入了寻找石鼓的大军之中。最后是一位金石收藏家,在一个凤翔屠户家中找到了最后的作原鼓。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屠户一直以为这是祖传下来的磨刀石,每天都会用它磨刀。因为觉得石头很平整,还凿出一个小坑,作为米臼使用。最后这面石鼓找到时,上面的字都被磨掉了大半,让人心疼又无奈。

十面石鼓重新团聚了,后来继任的宋徽宗看着石鼓,感到非常喜欢,命令匠人们用黄金填充文字,继续找人研究。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8)

或许真的是某种“诅咒”,没想到团聚后的十面石鼓再次招来了战乱。

绝非“天书”

在靖康之变中,北方过来的金兵直接攻进了都城之中,将皇帝和那十面石鼓都掠走了,可是这些金兵不懂中原文化,只知道金子值钱,于是便将黄金剔出来,然后把石鼓随意丢弃到了荒野之中。

到了元代,有中原大臣无意中发现了那些石鼓,连忙把石鼓送去了孔庙中,专门请人看护。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9)

朝廷还专门派人在石鼓周围修筑栏杆进行保护,这些石鼓就在燕赵之地,见证了元明清诸朝的变迁。

等到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避免石鼓和其他国宝文物被侵略者抢走,故宫博物院就在战火中,将这些文物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南方。

而为了保护石鼓上的文字,专家们在启程前,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用湿透的绵纸将文字沟壑塞满,里外包了五层,之后还用厚棉被包裹着,装进定制的大木箱中,空隙都用稻草塞满,这才开始了转移。

之后,战火一再蔓延,国宝文物也一再转移,一直送到了成都,直到抗战结束才移入南京博物馆。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10)

据说,蒋介石在撤离大陆时,还想着将这些珍贵的陈仓石鼓运走,可惜它们实在太重,只得留在了机场,等到新中国成立后,石鼓又被运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才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涯。

可以说,唯一打破了陈仓石鼓战乱诅咒的,只有新中国。

国宝终于安定下来了,专家学者对石鼓的研究才始终没有停止过。经过历朝历代学者们的研究,大家发现石鼓上记载的“石鼓文”并非“天书”,而是用大篆刻下的一些先秦诗文,记载的应该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每一面石鼓上都刻着一首长诗,描述的是秦王祭拜祖先、训练兵马和外出狩猎等事件,诗与诗之间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只可惜最初石鼓被发现时就没人在意过这些细节,如今也很难再查证了。

陕西的国宝石鼓(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11)

虽然可以肯定是先秦时期的文物,但关于陈仓石鼓具体的年代,学术界依然争论不休。唐宋时期的韩愈和欧阳修认为石鼓是周宣王时期所刻,中国现代考古学家郭沫若则认为是秦襄公时期的作品。

而最近的学界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专家根据石鼓文字的形体和刻制所用工具,以及文字中关于秦君的称谓判断,石鼓文应该是战国晚期作品,只不过这种观点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不过正所谓“学无止境”,考古发现也是如此,想来随着考古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我们总会解开陈仓石鼓上的所有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