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是领导概论

第十三章 激 励

第一节 激励原理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如何对组织中的人或员工进行激励,是建立在对人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而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的。这个环境包括气候、水土、阳光、空气等自然环境和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经济地位、文化条件等社会环境。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从而激励基础上人的行为可看成是人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显然,激励的有效性在于对内因和外因的深刻理解,并达成一致性。

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领导者既可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的环境。这个环境被研究人员称为人的行动的“力场”。对企业而言,领导者对在“力场”中活动的员工行为的引导,就是要借助各种激励方式,减少阻力,增强驱动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果,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

四、激励的心理过程

激励的心理过程模式可以表示为:个体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进而形成动机,激发或驱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状态。

(1)需要是任何行为受到激励的前提,必须对被它有欲望的人们所感知或认识到才能起作用。

(2)当需要出现时,引起个人内心的不平衡,出现紧张的心理状态。

(3)为了缓和这种心理紧张状态,需要转化为意图和愿望,即动机。

(4)行动是在动机的直接推动下,进行满足需要以求实现目标的活动。

(5)当目标达到后,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动机逐渐减弱,满足需要的行为就结束,人们的紧张心理得到消除。然后又有新的需要发生,并转化为新的动机,引起新的行为。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使人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

最后,小赛也给大家准备了福利,私信小赛即可获取完整版《专升本管理学黄金笔记 专项训练》!

19年专升本管理学试题(专升本管理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