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宗旨(世界献血者日关于献血)(1)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

旨在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

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

对于献血,还存有疑虑?

别担心

今天小编就来为您梳理一下

关于献血,你关心的5个问题

想要献血,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宗旨(世界献血者日关于献血)(2)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通过下列检查:

1. 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 体重:男性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

3. 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差大于30mmHg。

4. 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l00次。

5.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正常,无贫血症状,血红蛋白女性大于110g/L,男性大于120g/L。

6. 基本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皮肤无创面感染或皮肤病;五官与四肢无严重疾病;浅表淋巴、甲状腺和关节均无肿胀现象;心肺功能正常;腹部无压痛。

7. 体温:体温正常,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工作人员会在献血登记同时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

另外,一般不建议孕妇、哺乳期女性献血。

献血会不会影响健康呢?

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宗旨(世界献血者日关于献血)(3)

首先,多数人一次献血量为200ml,不足体内血液的5%,健康人体可以轻松地进行代偿,几乎都不会动用肝、脾中的血液,对健康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其次,献血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有助于保持机体细胞活力。

此外,有研究证实,献血可以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病几率,例如血液中铁离子的堆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而献血的过程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铁离子浓度。

献血有可能会导致贫血吗?

并不会!

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都有40ml左右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

献血后,血容量减少会刺激红骨髓造血功能,只要营养适当,几个小时后血液中的水分就可以得到补充;30天内,血液中铁、蛋白质、维生素、叶酸等物质含量会逐渐恢复;血红蛋白虽然恢复比较慢,但也只需要2~3个月就可完全恢复。

献血能否降血压?

并不能!

有些人误认为,献血后血量减少,血管内的压力应该会下降。但其实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容量的减少有可能诱发血管收缩或痉挛,使得血压瞬间增高,导致增加脑出血、眼底出血的风险;同时,血管痉挛可导致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供血障碍,严重时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供血不足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献血后会有不良反应吗?

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宗旨(世界献血者日关于献血)(4)

献血后的不良反应的确存在,但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却与献出血液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有关研究证实,献血后的不良反应包括晕针、疲劳、精神紧张等,其中精神紧张占了绝大多数。究其缘由,往往是因为初次献血太过紧张、焦虑。

此外,通过献血感染疾病的概率也非常低。

血液中心所使用的采血针头和血袋等器材均为经检验合格的一次性器材,使用完毕后,会统一回收,集中销毁处理,不可能重复使用。

采集血液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预防交叉感染的制度,相关部门也会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

采血工作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会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采血工作,并对采血环境、献血者采血部位等严格消毒。

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献血前

◆ 注意清淡饮食;

◆ 不饮酒吸烟;

◆ 保证充足睡眠。

献血后

◆ 按压穿刺部位10~15分钟,穿刺部位至少在24小时内不要被水浸润,也不要被不洁物品污染,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

◆ 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等活动;

◆ 多饮水,饮食要清淡,进食不要过量,推荐进食新鲜蔬菜瓜果、豆制品、奶制品、新鲜鱼虾肉蛋等。

◆ 注意休息,不熬夜。

两次献血之间应该间隔多久?

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宗旨(世界献血者日关于献血)(5)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两次献血之间的间隔时间是有明确要求的,并且捐献不同的血液成分要求也不相同。

● 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不少于1周。

● 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

● 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间隔:不少于3个月。

作者:鞠一楠

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头条”

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宗旨(世界献血者日关于献血)(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