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孩子现在四岁,看见人就藏起来,小家子气,家里也没有缺他什么东西,怎么办呢?”

我看到两个关键词“小家子气”“怎么办呢”,我愿意讲讲我的育儿过程。如果对你有启发帮助,记得点赞 收藏 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幸福的人生!

01

娃2岁多时在小区健身器材小广场玩。姑娘很捣蛋,抓着漫步机上的横杆甩来甩去,抓不住了,落在地上,恰好摔倒,就势在地上滚来滚去,开心得很,我在一边看着,因为他们在家开心了也是在地上爬、滚,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孩子太难缠怎么教育(孩子小家子气)(1)

旁边椅子上的老太太很嫌恶地说:“咦,怎么还在地上滚着呢啊?啧啧,耍死狗呢啊(方言:耍赖),赶紧起来赶紧起来!”

我姑娘看看老太太,看看我,嘴角已经撇下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两岁多的孩子,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不满。

我快步走过去把她揽在怀里,拍拍她:“没事的没事的,宝宝,奶奶怕地上有什么东西把你硌疼了。”

哪里想老太太不但没住嘴,还更大声地数落起来。

我火了,瞅着她说:“阿姨,你出门晒晒太阳,管好自己孙子就行,我的孩子我会自己管教的!”

老太太愣了一下,念念叨叨地走了。

02

3岁,带娃在公园的斜坡上玩,俩宝喜欢滑溜溜板,便在斜坡上滑了一遍又一遍。过了一会,一个老太太带个小男孩过来玩,六七岁吧。

儿子玩得有点兴奋,滑得太快了下去没有站稳,膝盖磕在了跟前的草坪边的砖上,嘤嘤地哭起来。

孩子太难缠怎么教育(孩子小家子气)(2)

我扶他起来,问他疼不疼,他止住了哭声,说有一点,我说:“那妈妈帮你吹一吹,很快就好啦!”

小男孩在边上看着,张嘴了:“你真是个爱哭鬼,这么点伤还哭呢!”

“小哥哥,你不能这么说他,他是真的磕疼了,他才三岁,磕疼了就是会哭的。”我解释着。

“那也是爱哭鬼,我弟弟平时就是爱哭得很!真是烦死了!……”

他的奶奶看着我这边,没有阻止。

我抬头看了看他,抬高了音量:“如果你一定要这么说就回家去说你弟弟吧!但是你不可以在这里说我们家的小朋友!”

这奶奶脸上挂不住了,强拉着男孩走了。

我继续安慰儿子:“刚才磕到砖上有点疼对不对?所以哭了是不是?没事了,妈妈磕疼了也会哭了。不过你下次小心点,慢慢跑好不好?”

“好!我下次慢慢跑。”儿子已经笑起来,又继续去玩了。

03

有时候,孩子哪里做得不好,爷爷奶奶就会吓唬孩子:“你再……你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

孩子总是会一脸困惑地来找我:“妈妈,奶奶说我……你就不爱我了,那你爱不爱?”

孩子太难缠怎么教育(孩子小家子气)(3)

每每这个时候,无论我在干什么,我都会马上停下里拉着孩子的手,或者把他们抱在怀里,一字一顿认真地告诉他们:“不会的,宝宝,无论你们怎么样,妈妈都爱你们!你们搭漂亮的积木妈妈爱你们!你们摔碎了杯子妈妈孩子爱你们!你们给妈妈耍奶疯妈妈依然爱你们!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爱你!不过,你们打碎了杯子要小心不要把自己割伤,而且要尽量少给妈妈耍奶疯,有什么话好好跟妈妈说好不好?”

孩子听得很认真,他们还会自己再讲一遍甚至两遍:“妈妈永远爱我们,搭漂亮积木爱我们,摔碎了杯子也爱我们…”

然后又高高兴兴玩去了。

04

说实话,我家两个孩子也胆小,以前出门甭说问人了,都是躲我身后的。儿子还爱哭,遇到一点点事情都要哼哼唧唧嘤嘤呜呜。

但是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一直告诫自己:孩子没有错,我自己绝不能嫌弃孩子。

那么错在哪?错应该在大人的育儿过程上。

我的两个孩子为什么胆小呢?因为我和他爸爸全职上班,爷爷奶奶帮我们带孩子,但是两个老人身体都不好,不能带孩子出门玩。我和孩子爸爸周内中午回家、下午回家才能带娃出去溜达。何况这两年动不动疫情,经常不能出门,出门也不能到人多的地方去,孩子见生人见得少,他怎么会不胆小?我凭什么怪孩子?

那一直胆小也不是事啊。怎么办?我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意见。

遇到熟人,我会他们:“愿不愿意给阿姨打个招呼,说“阿姨好!”?”你看,这是尊重孩子,问他们的意愿,而不是强迫他们,小孩子也有自我意识的,不要以为人家小就什么事情都命令好不好!

其次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也给孩子台阶下。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请学生起立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我一般会这样说:是不是刚才我的提问没有说清楚?//是不是这个知识点我没有给大家讲清楚?//我的提问太突然了,你可能还需要再组织一下语言对吗,那我过会再提问你好吗?

事实上学生不能回答问题,责备是没有用的,反而会让学生更胆怯甚至逆反。育儿也应该是同理。

刚开始姑娘只要开心,还是愿意说的,儿子不愿意,他通常抱住我的腿躲起来,但是他会和我明确说自己的意思:“可是我不想问!”你看,这是你经常尊重孩子的结果,他会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时候我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向别人解释:“我领他们出来的次数太少了,孩子有点怕生,以后得多带他们出来玩。”或者以孩子的口吻表示歉意:“钢镚今天有点累,不想说话对不对,那我们下次再问阿姨好不好?”

家长这样说,其实就给了孩子一个潜意识的引导:我没有问别人不是我的错,是妈妈很少带我出来,多出来就好了。//我今天没有问人是我太累了,明天我好一点就能问人了。

然后当然是要多练习。

能力通过练习就能达到熟练嘛!从熟人开始!同一单元的老爷爷啊,小区的朋友啊,楼下的小伙伴啊,让孩子见了他们多练习问候,次数多了孩子不就习惯了嘛,当然,这个过程大人不要急,慢慢来,其实要不了三五次孩子就能很熟练地问候自己认识的人了。

最后是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教学中在练习完还要拓展的,那问候人也应该是同理。

仍旧从熟人开始,我变着花样地给孩子做示范:爷爷早上好!爷爷中午好!爷爷买菜了呀!爷爷今天很高兴呀!见到爷爷真开心!

是的,见到熟人我会看着孩子,然后直接这样示范问候,孩子就跟着学了,一次两次三次,现在,孩子已经能很大方地问候人了。

但是,偶尔他们还是会因为和我闹脾气或者真的是太累,不愿张嘴。我依然尊重他们,帮他们解释。谁都有个喜怒哀乐,孩子也是人啊!

05

前段时间手拿馒头的北大韦东奕被网民封神,不知道大家关注过没有。

孩子太难缠怎么教育(孩子小家子气)(4)

据网络资料说,他的“情商”并不是特别高,刚考入北大不适应,母亲还赴京陪读两个月。

我在读这些新闻的时候就想啊,不知道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有没有嫌弃过他,有没有对他并不那么完美的方面表达过不满。

我无意去追求“有与无”的答案,我只是在想,作为大人,尤其是父母,不应该对孩子求全责备,而应尽力帮助孩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资源条件。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能成为学神,但是他肯定要幸福啊!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我是“可妍格妍”,如果我的文字对你有启发帮助,记得点赞 收藏 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幸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