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益善”是人们生活中的共识,对于财富与名利人们只想要更多,认为只有这些才能更好地铺垫人生之路,成为他人口中的有“福”之人。但是“福”不止是物质上的追求,还有精神上的富足。

有福之人的四种祥兆(有福之人有三寡)(1)

为了得到更多的“福”,于是人们不断地争取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但是却忽略了最本质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做减法,学会“寡”的道理。俗话常说“有福之人有三寡,越寡,福气越多”,一个人学会这“三寡”那福气将不请自来。你的身上有这“三寡”吗?

寡行,在精不在多

“寡行”意味着少做事,提到这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难道“福”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吗?那自然就少不了多奔波忙碌了,怎么需要少做事呢?其实,这道理就等同于常人所知的“在精不在多”。成就一件好事,有的人只是尽了一点力,有的人却为其忙前忙后,煞费苦心,虽然同样都成事,但很显然前者的做法更高明,

有福之人的四种祥兆(有福之人有三寡)(2)

就像“擒贼先擒王”一样,做事情我们要懂得抓住要害,这样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不仅自己节省精力,也能得到他人的赏识。然而有些人整天忙忙碌碌,工作量非常大,但都没有理清因果关系,一味地在瞎忙,结果不仅事情进展不顺利,最终也在他人那里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有福之人的四种祥兆(有福之人有三寡)(3)

明代有一位经商有道的人才,名叫王海峰。当他最开始经商的时候,也和别人一样路途遥远地去往秦陇、蜀、浙淮等地,但是这一来二回之间,他发现可取的利润并不大,于是他暂停了原有的模式,而是独自一人去往山东地区,旁人都取笑他不懂得经商之道,然而这山东地区不仅路途更近,而且在他的治理与整顿下,盈利不断翻倍,他也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商。

有福之人的四种祥兆(有福之人有三寡)(4)

他的成功之法,就运用的是“巧力”摆脱掉寻常人的普通做法,大胆地为自己寻找更妥帖更适宜的方法,这样才能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过程固然重要,但是懂得运用局势,省时省力地办出最好的结果更为让人称赞。

寡心,抑制本性的欲望

人活着就有欲望,读书学习的求知欲、吃饱穿暖的生活欲、爱美心切的色欲、追逐金钱的贪欲等等,但是欲望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有福之人的四种祥兆(有福之人有三寡)(5)

如果能平衡好心中的所念所想,走上人间正道,便能成就一番好前程,成为他人口中的“有福”之人。但是如果被过盛的欲望所驱使,毁掉心智,那只会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所以,在众多准则的社会中,欲望是要适度的,更要抑制的,理智要凌驾于欲望之上。

有福之人的四种祥兆(有福之人有三寡)(6)

大唐一直是后人心中的盛世朝代,但是这样文明富裕时代的终结,却与一个充满私欲的人脱不了干系。安禄山生前深受当朝皇帝唐玄宗的喜爱,官途平步青云。但逐渐拥有权势的他,却慢慢地起了贼心,通过贿赂其他朝廷官员,带领军队发动了兵变,这也就是“安史之乱”的开端,直接的导致盛唐由盛转衰,最终走向灭亡。而被利益驱使的安禄山,也没有拥有他所妄想的地位,而是被身边的太监刺杀,死于非命。

寡言,懂得沉默是金

很多人招致非必要的祸端,都是因为一张嘴,这也就是常人所说的“祸从口出”。说话不经过深思熟虑,而是胡言乱语,对别人信口开河,这样的人又能有什么“福”呢?

有福之人的四种祥兆(有福之人有三寡)(7)

“寡言”,不是不要说话,而是学会“沉默寡言”。在社会上行事,就会发现人言可畏,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话,但也有可能被他人大方文章,从而引发非议导致祸端。所以,说话的时候,要懂得先思考再发言,如若不会可以保持沉默,不经过考虑的虚假谎话是很容易被拆穿和诟病的。

小结

“寡行、寡心与寡言”这能获得“福”的三寡,看似很简单,谁人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最容易被人忽略和误解。

有福之人的四种祥兆(有福之人有三寡)(8)

在不断想要“更多”的潜意识里,我们也要学会去改变,什么多,什么少,讲究的是平衡,如果只注重一边的贪欲,那是成就不了“福”的,有些事物越少才代表着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