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人人心中皆有个天理在,所谓的所有的天理、真理乃至于道理,反正您能说出来的,都在我们心里,不在我们心外的事物上。这是王阳明心学的基石。
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是在破朱熹的影响中诞生的。朱熹虽然承认天人合一,但不承认事物之理,就是本心之理,认为人要认识事物,还得持本心实践,恭行践履,即物才穷理。即,就是走进即物,走进事物;穷理,探究事物的物理。
王阳明年幼受朱学影响,为了实现圣人理想,便有了“格竹”的典故。结果,竹子没格成,没有探究出竹子的物性,反而得了场大病,这一挫折。虽然在当时只是让王阳明怀疑自己的智慧,而一时放弃,成圣之志,但为他日后另辟蹊径提供了契机。
于是,有了后来龙场悟道——心即理。《传习录》上的表达: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要明白《传心录》上这段“心即理”的话, 有必要从宇宙生成基本理路上去理解体会。
宇宙如何来的?世界文化中基本上有三种回答:
第一,神创论,将宇宙的生成归于神,神创设主宰了宇宙
第一,神创论,将宇宙的生成归于神,神创设主宰了宇宙,如。归基督教中的上帝。万能而又有着凭人的智慧所不能想象的地方。看《圣经创世纪》就会明白,神创宇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概是说,上帝只是人类对宇宙的生成没有达成共识的时候,无可奈何的拟出的一个归属,本质上是大道的人格化。
第二,将宇宙创造主宰归结于物质的。但......
第二,将宇宙创造主宰归结于物质的。但如果“心即理”,那一定是物质长期演化而有了意识,有了心,会思考。可以,宇宙本原没有心的因素,如何能演化出心来、会思考呢呢?作为本原的物质,又是如何生成的呢?这些问题,到目前我们还不清楚。
第三,将宇宙的创造主宰归结道。
第三,将宇宙的创造主宰归结道。道是不可思议的,大多以道为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并未明确指出,道是什么?是心或者是物?所以不能简单的将道归为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
上面三种认知,可以理出一个
人类关于宇宙深化及人之行事的模式: 道——性——心——意——身——行——事。这七者,说的是一件事,就是宇宙的生成和深化以及人类的诞生,分开是道、性、心、意、身、行、事七者,一即是七,七即是一,一而七七,七七而一。
关于道——无论道家、儒家、佛家、基督教还是现代科学,都认为宇宙之初是近似“无”的存在,不过这“无”不是“零”的存在,不是全然没有,而是“有有之无”,只是虚而难见,常以“太虚”名之。此太虚,道学家名之为“道”,指宇宙的创宰。
关于性——道创生万物,构成万物的名为“性”。道以性显,物有物性、人有人性,万物皆各有本性,本性即道性、本是道显。
关于心——心乃性之灵明。“性”本是一气流通,大化流行,无拘无束,无有分别。因流通中轻重缓急,而致使所成之物结构有异。结构影响功能,故万物各呈其态,各具其性,同是物,物性纷繁,同是人,人性禀异。在人,结构优秀,道性之虚灵不昧,即是心。 这是正是人与物之区别,也是人成为万物之灵之所在。
心乃性之灵明,本与道、性为一。但因个人秉性有异,习气污染,原来澄明的心性,受气拘物蔽而不明,每个人不明的程度不一样,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有智慧的,有愚蠢愚笨的。
关于意——心发动意念支配身,身发动行为以地事,意念正则身正,行正、事成,意念邪则身邪、行邪、事败。
以上,说来说去,就是王阳明说的“心即理”的意蕴。如果用一句话说的话,谅是:
“心”是道、性所显,故曰:心即理“。如果您对”心即理“感兴趣,请关注和留言,下一篇,何i党生老师将为您讲述:
从量子学的角度看,为什么王阳明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