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远镜的功与名,需要在不同细分领域进行对比,而取得的这些成就需要建立在哈勃先进的成像机制上,今天我们就要说说哈勃的成像与光路设计机制,看看哈勃是如何捕捉到如此美丽的宇宙影像。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1211期 今年是哈勃望远镜升空30周年,在天文界代表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30年内我们通过哈勃望远镜重新认识了宇宙,依靠其近红外、可见光和紫外观测能力发现了宇宙多个奥秘,从行星级天体,到能装下上亿个太阳的黑洞,应有尽有。哈勃望远镜向我们展示最多的仍然是可见光图像,在加上红外、紫外的叠加,一幅幅精美的天体图像在处理之后更容易让我们所理解:原来宇宙是这般模样!哈勃望远镜并不是人类第一台太空望远镜,但其影响力绝对是最大。哈勃望远镜的基本参数为13.3米长,质量为12.2吨,轨道高度为611公里,主镜面直径为2.4米,在1990年发射升空之后,已经服役整整30年。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1)

图片解读:在轨道上运行的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2)

图片解读:航天飞机正在释放哈勃望远镜,太阳能电池板还没有打开

在过去30年,哈勃望远镜的成就几乎是“不胜枚举”,因为你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证明哪个才是哈勃最牛的发现,这是因为哈勃的观测领域太大,涉及到多个学科,比如宇宙学、行星学、高能天体研究等。从宇宙学角度看,哈勃望远镜在1997年观测了3颗1a型超新星,通过亮度计算确定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并且膨胀速率与时间有关,奠定了宇宙学的基础: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3)

图片解读:超深场图像,能够拍摄出如此美丽的景象,还得归功于哈勃望远镜的内功。

2004年哈勃通过100万秒曝光成像出1万个星系构成的超深场图像,此时宇宙只有8亿年的历史,这个成果对星系演化的研究有极为重要的帮助,展示了哈勃望远镜深厚的内功,此时的哈勃应该说处于最佳状态。2005年,哈勃对柯伊伯带天体XENA进行了成像构成,距离地球超过100亿英里,在行星学上有重要贡献。因此,哈勃望远镜的功与名,需要在不同细分领域进行对比,而取得的这些成就需要建立在哈勃先进的成像机制上,今天我们就要说说哈勃的内功:成像与光路设计机制,看看哈勃是如何捕捉到如此美丽的宇宙影像。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4)

图片解读:这是牛反望远镜光路设计,目镜位于光路系统的侧面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5)

图片解读:这是卡塞格林式设计,光路系统与目镜平行

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是一个卡塞格林反射望远镜,其技术原理在1672年就已经提出,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劳伦-卡塞格伦是个法国人,1629年出生在法国沙特尔地区,学历不明,但是对光学有着非常深的造诣,也是一个高手在民间的角色。法国科学杂志在1672年4月刊登了劳伦-卡塞格伦的文章,描述了一种新式反射式望远镜。一石激起千层浪,年仅30岁的牛顿就遭遇了强大的对手,1668年牛顿才刚刚完成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的制造,仅仅4年后就有人要撼动自己的地位。

从双方的设计上看,牛反式和卡塞格林式都有两个镜面,初级镜面都是凹透镜,但次级镜面有所不同,牛反是将光线反射到目镜,目镜的入射光路与凹透镜平行,卡塞格林式的次级镜面是个凸透镜,目镜的入射光线与凹透镜垂直,将入射光线重新反射到初级镜面方向,光路从初级镜面中心穿过。两种设计都很经典,哈勃采用卡塞格林式的原因是这种成像模式焦距长,底片比例尺大,有利于对遥远天体进行成像。同时光路都在一条直线上,在初级镜面之后可以放置大型仪器,因此我们看到的哈勃望远镜就是一个长筒形状,如果哈勃采用牛反设计,那么其大型仪器需要放置在光路系统的侧面,这样会导致哈勃望远镜的横向体积增大,又短又胖,无法放置在航天飞机载荷舱内。由于双反光路的优势,哈勃采用了卡塞格林式构型,牛顿在反射构型也得甘拜下风。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6)

图片解读:哈勃望远镜上的2.4米主镜面

哈勃的光路

长筒型的哈勃望远镜长度为13.3米,直径为4.2米,折叠之后可放入航天飞机载荷舱。在哈勃望远镜前端有一个保护盖,当不可避免要将主镜面直接对准太阳时,保护管会关闭,避免镜面被太阳光直射。当哈勃开启观测模式时,打开保护罩,遥远宇宙的光线会进入光路中,光程大约有7米,先抵达主镜面。主镜面直径为2.4米,放置在哈勃望远镜的重心附近,主镜面形成两道反射光,射向0.5米直径的副镜。副镜是个凸透镜,再次反射两道光穿过主镜面中心的通道,被后面的科学仪器捕捉到。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7)

图片解读:哈勃望远镜的光路图,入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WFC3广域行星相机3,双反光路的平行设计也是卡塞格林反射望远镜的特点,优势是可以在目镜方向上安装大型仪器,否则哈勃望远镜是个又短又胖的形状。

紫外通道

星光第一个进入的是WFC3广域行星相机3,在第5次维修任务中安装,这是哈勃的最主要的观测设备,有两个独立光路通道,第一个是紫外通道,另一个是可见光及红外通道。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8)

图片解读:WFC3广域行星相机3正在安装,根据宇航员的块头,可以对估计一下这个仪器的大小

紫外通道是哈勃望远镜领先于陆基望远镜的一个设计,由于大气层、臭氧层的干扰,中短波紫外(波长为100纳米至320纳米)是无法进入地面,能进入地面的是长波紫外,波长为320纳米至400纳米,这部分紫外正好会把你晒伤。穿过WFC3广域行星相机3的光线进入了宇宙起源光谱仪,英文简称为COS仪,这是一种紫外光谱分析仪,工作波长为90至320纳米。WFC3广域行星相机3的紫外通道通过一对电荷耦合器件可记录200纳米至1000纳米的图像,对于200纳米的光线成像由COS仪补充,这样就覆盖了紫外波段的观测波长。

哈勃望远镜能够对中短波长紫外进行观测,此类天体为星际尘埃和气体,在紫外区有较强辐射的F、G、K和M型恒星,可观测其色球层,还有一些紫外辐射较强的特殊星系。可见光通道就不必多说了,处于肉眼可见的星光范围。WFC3广域行星相机3和COS仪共同作用下,哈勃望远镜能够对宇宙星际、银河系中的介质、气体进行研究,观测分子云如何形成恒星和行星系统等。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9)

图片解读:宇宙起源光谱仪正在室内进行测试

红外通道

红外通道是哈勃望远镜上也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哈勃只能对波长低于1700纳米的红外光进行观测,处于近红外波段,而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无法观测。WFC3广域行星相机3的观测波长范围基本达到了哈勃的所有观测能力极限,该相机最大工作波长只有1700纳米,只能覆盖近红外。换而言之,如果WFC3广域行星相机3坏了,哈勃望远镜就废了。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10)

图片解读:宇航员正在安装高级巡天相机,外面宇航员手上拿的是暗天体相机,把这仪器先拆出来,再安装高级巡天相机

红外波段观测能力需要有冷却剂才能进行,这也是WFC3广域行星相机3能够长寿的原因。该相机通过热点冷却器进行冷却,因此不需要消耗冷却剂。这一点与专用的红外太空望远镜有很大区别,比如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采用液氦冷却剂,确保红外传感器在零下260多度的环境中工作,这样才能捕捉到温度较低的尘埃云和气体,以及非常遥远的天体红外信号。从工作波长上看,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工作波长可达到160微米(16万纳米),基本达到了红外光波长的最远端(1毫米),远远超过了哈勃望远镜的1700纳米。不过,哈勃望远镜也有专用的红外观测设备,这就是近红外照相机和多目标光谱仪,英文简称为NICMOS,工作波长为0.8至2.4微米。在哈勃的光路上,被WFC3广域行星相机3收集之后的光谱信号,一部分红外波长的光线会进入NICMOS仪器。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11)

图片解读:这就是NICMOS仪器,拥有NICMOS仪器的哈勃望远镜,简直是如虎添翼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12)

图片解读:这张照片很能NICMOS的作用,这是已知距离最遥远和最古老的星系之一,被命名为A1689-zD1,红移7.6,距离地球为129.7亿光年。一个小图中是ACS高级巡天相机成像,看不清楚,中图是NICMOS仪成像,可以看出有个天体,下图是斯皮策红外望远镜成像,终于发现了A1689-zD1星系。

该仪器在1997年的第二次维修任务中安装到哈勃上,到了2008年脱机,主要原因是固态氮冰冷却剂用完了,同时低温循环装置也出现问题,2010年后被NASA放弃。由于航天飞机已经退役,NICMOS仪器目前还装在哈勃望远镜上,就是无法工作,变成了一个死重。哈勃的远红外观测能力被大大限制之后,出片的精彩水平也大大下降,比较红外光能够发现那些肉眼看不到且非常昏暗、被尘埃云挡住的天体,相当于给哈勃装上了一个透视镜。不难判定,拥有NICMOS仪器的哈勃望远镜,简直是如虎添翼。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13)

图片解读:图中是1997年拍摄使用NICMOS仪器拍摄的手枪星,如果没有红外观测能力,我们无法透过尘埃看到这颗4等蓝超巨星。

穿过WFC3广域行星相机3的光线还会进入高级巡天相机中,英文简称为ACS,该仪器安装在哈勃望远镜后部的仪器舱内。所谓高级巡天相机,就是WFC3广域行星相机3的高配,前者工作波长也可以覆盖紫外到近红外,因此高级巡天相机的存在是为哈勃望远镜添砖加瓦。成果比较显著的高级巡天相机高分辨率通道目前已经停止运行,原因是电气故障,剩余两个通道在用。哈勃望远镜最后一个大型仪器是太空望远镜成像光谱仪,英文简称为STIS,进入WFC3广域行星相机3的光线最后一部分进入了STIS仪中,该仪器工作波段与WFC3广域行星相机3基本相同,STIS仪有三个阵列探测器,第一个是200纳米至1030纳米的可见光谱与近红外光谱通道,第二个是160纳米至310纳米的近紫外通道,第三个是115纳米至170纳米的远紫外通道,2009年STIS仪进行了一次维修。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14)

图片解读:2009年哈勃望远镜最后一次维护,注意图中左侧宇航员已经脱离机械臂,利用背包氮气喷射进行机动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宇宙(300年前技术成就哈勃望远镜)(15)

图片解读:双腿固定的宇航员,正在接近哈勃望远镜的设备舱。

综上,哈勃望远镜在2009年最后一次维护中修复了ACS和STIS仪器,安装了改进的镍氢电池,安装了WFC3和宇宙起源光谱仪,能够满足未来10多年的观测需要。由于航天飞机已经退役,哈勃望远镜如果再出现问题,那就只能关闭故障仪器,直到无法观测为止。从目前看,哈勃上的光路和4大仪器都保持较好的状态,在可见光和紫外,近红外波段上都没有出现较大的故障,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认为,哈勃还能继续工作10年以上,经过3次升级的广域行星相机应该不会出现较大问题,ACS和STIS仪也都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未来10年还能继续为观测服务。如果美国载人航天恢复,完全可以通过人货分离的模式对哈勃进行维修,随着发射成本的降低,哈勃的寿命有望更长,毕竟主镜面和副镜,以及整个光路都不存在故障自身故障风险,除非镜面被陨石穿透砸破了,否则可能出问题的就是仪器。哈勃的仪器是模块化安装,可以拆卸和更换,因此哈勃的理论寿命是很长的。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