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关系37定律 37度相处方式段指理(1)

文/二妮主编

[ 原创文章,版权归"拾点读"所有。]

前段时间一个多年好友兼高中同学跟我借了点钱,发了个信息,鉴于长期耳闻盗号骗钱的新闻,还是在询问金额后打了个电话确认下,然后就转账了。

这本来是一件特别普通的小事,谁都能遇到,何况不是特别大的金额,还生怕不够,又添了点。可大家的对话略有尴尬,就是那种站在高低台阶上说话的感觉,尤其是通话后微信上的各自找补似的解释,生怕在对方眼里扮演“强者”与“弱者”的形象。

在好朋友跟前不敢表现的太过强势,在陌生人跟前不能示弱,是我们这类人的状态。

如果是同一生活水平下,谈奢侈名牌,谈年薪多少,谈未来设想时是一种探讨和交流,一旦两人的生活有差距,就难免变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炫耀。

谁也不想比谁差,这是人的根本心理,尤其是不能比自己的好朋友差个十万八千里,长此以往恐怕自己也不好意思与对方交流,逛个街都逛不一块去,聊点脑洞话题都能惊掉下巴,只想转身去找与自己差不多的人玩。

这种朋友间的均衡相处,不全是钱的多少来决定的,还有彼此的见识、兴趣、生活圈子等因素,可以共同培养,但无法强行要求。

可以像八面玲珑的交际手,处处维护的好似良友,但自己知道,哪几个人相处起来有种严丝合缝的舒服感。

最近谈了很久的合作,结果还是没成,原因就是我受不了霸王条款拒绝了。有朋友听了事情大概后说我太任性强势,或者干脆说你这样做成不了,口吻如同投资方一样“你穷人一个,没钱怎么可能做成哦。”

不知道为何有那么多人总能以强者的自信来给别人下定义,即便最后验证是对的,怎么着,能领奖金,能吃还是能获得江湖第一预言帝的称号?

这时候来自好友的言语比陌生人更加具有杀伤力,就好像一个人站在冬日的空地上,周围却是被热情的电风扇吹着。

不否认,盲目的乐观会让自己看不清现实的残酷,需要理性的好友来直言相劝。但一句“没钱咱也干”的话,远比一上来就冷嘲热讽而不是给出具体方法的话,要好用的多,即便这话是一杯热水而已。

好友之间的均衡相处,不是给彼此天天打鸡血,像午夜电台一样暖的烫脸,不是将坏情绪通通打包给对方,成为蔫了吧唧的精神累赘,也不是五花大绑的黏腻一块,动辄就是这个宝贝那个亲爱的,认识几天就闺蜜哥们喊的勤快。

而是一种适度的亲密,能坐一起谈论人生哲学,谈论家庭生活,谈论奇怪癖好,也能在对方的敏感底线前止步离开。

我从不认为好朋友要无话不谈,没有一丁点隐私,跟赤条裸身一样,更不能强迫对方倾诉所有的成长细节,而应是一种稍有距离感的相处,就像37度体温一样,不浓烈发烧,也不冷漠无情。

拾点读

shidiandu

古往今来不羁的人都干什么?

每周一送你一篇"段指理"

每周三送你一组"真辛画"

每周五送你一首"诗闻解"

晚十点,诗、文、酒,你有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