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文化点心铺”:诗和远方并不遥远,它就在眼前。多数时候,这里只谈文学;偶尔也会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曹植的七步诗是怎么来的(世人皆知曹植7步成诗)(1)

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青春,中国人有一句俗语说的很好,叫“莫欺少年穷”。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处于青春年少的时候,即使物质贫困,生活困窘,也不要轻易地鄙视他嘲笑他。因为对于青春年少的人而言,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说不定有一日他就会做出令你刮目相看的成就来。

因此,在中国人心目中,年少时代的志向,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的一生,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知老”。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大家早在少年时代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远大的志向。例如,北宋年间的“铁腕宰相”寇准就是一个年少时就志向远大的历史名人。

曹植的七步诗是怎么来的(世人皆知曹植7步成诗)(2)

寇准年少有为,7岁时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对此,有人或许会说,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有多大志向?对此,寇准七岁时写下的一首小诗《咏华山》或许能够给你答案。全诗如下: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作为北宋著名的铁腕宰相,寇准在历史上素以刚直耿介著称,被后世尊称为寇忠愍或寇莱公。他从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素有“神童”之称。这首《咏华山》便是其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位铁腕宰相的些许不凡。

曹植的七步诗是怎么来的(世人皆知曹植7步成诗)(3)

据载,有一次,父亲在家中请客,喝酒喝到高兴之处,客人便提出让小寇准以附近的华山为题,作一首“咏华山”的诗句。小寇准听了客人的要求后,便走到阶下踱步思索起来。一步、两步,等走到第三步时,小寇准突然想到前几日与先生一起爬华山的经历,心里便一下子有了答案,随口吟出了这首小诗。

众人一听,拍手叫绝:这真是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意思非常简单:天地之间,除了高高在上的天空以外,世间再没有什么崇山峻岭能够比华山还要高了。站在华山顶上抬头望去,太阳似乎近在眼前,云彩似乎从我们的身边飘过。

曹植的七步诗是怎么来的(世人皆知曹植7步成诗)(4)

对于这首诗,可能有的诗友要嗤之以鼻了:“这首诗有什么好值得欣赏的?太小儿科了。确实,与历史上那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诗作相比,与寇准自己长大成人以后所写的诗作相比,这首咏物小诗的确要逊色很多。

可是,站在一个7岁孩子的角度,从咏物诗的创作要求来看,此诗的确写得不错。它是一首即情即景之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小诗人就抓住了华山高峻陡峭气势非凡的特点,用语质朴却贴切而生动;此外,为了更进一步突出华山的非凡气势,小诗人在诗作后两联中,不加入了自己登华山时的切身感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曹植的七步诗是怎么来的(世人皆知曹植7步成诗)(5)

而且,整首诗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用语精炼,自始至终没有一丝一毫炼字造句的痕迹,浑然天成,十分流畅。作为一首咏物诗而言,它既写出了物的特点,又突出了物的神韵,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无论从用字造句还是意境上,实在很难想象它是出自一位7岁孩童之手。

试想:如果7岁的寇准不是一个心怀远大志向的孩子,他怎么能够写出如此气势非凡的华山呢?同样一座华山,从不同人的角度看来,就带有不同的特点。而在7岁的寇准看来,就是一种俯视众生的高远与不凡。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