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帝国以后,明朝一共经历了276年。从朱元璋称帝开始,到崇祯帝自缢结束,明朝一共经历有16任皇帝。作为亡国之君的崇祯,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据说崇祯帝曾经找过一个高僧测字,要知道当时的人们十分迷信玄学,统治者也乐得其见这些人迷信。却没想到明朝的统治者居然会去找一高僧算国运!这件事之后也成为了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崇祯帝去找高僧算命,他有心写下自己梦中所见的有字,却没想到高僧给他当头一击。失魂落魄的崇祯帝打算付了钱再走,却没想到这高僧给了他最后会心一击:“快拿走快拿走,我可不收死人的钱!”

得道高僧算命故事(崇祯找高僧测字)(1)

神秘高僧

若是说起这位神秘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关于他的高光,也许就在他铲除了魏忠贤这等奸臣之后,却在煤山自缢而亡结束了帝王生涯。民间关于他的传言不下百条,其中有一个故事就十分值得人思考。

崇祯的结局想必不用再说,但是当时的崇祯并不知晓自己后来的情况,他想要改变这一局势,干脆微服私访上街妄图寻找新的方式,结果崇祯帝在路边找到了一个“活神仙”。

这“活神仙”可不一般,一副神秘莫测的样子坐在路边摆摊。崇祯病急乱投医,于是打算让这位高僧替自己算命一把,看看自己国家的命运将会如何,又有何办法可解?

得道高僧算命故事(崇祯找高僧测字)(2)

高僧精通周易里面的拆字算法,于是崇祯帝运笔写下了一个“有”字,大师一看皱着眉头问:“您是算命还是算国运?”崇祯答国运,大师直截了当地说道:“这个有字本来是好事,但若是问国运,可就是一场灾难了!”

崇祯问为何,大师道:“这个有字乃是大名二字各去一半,国家都被拆解了,这如何能算得一件好事?”崇祯连忙说道:“我本想写一个友字。”大师点了点桌子让崇祯写出来。

“这友字若也是问国事,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友字是反字出头,寓意反贼出头之日,这对于国家大事来说可以说不是什么好事!”这一顿询问下来让本就病急乱投医的崇祯逐渐心灰意冷。

得道高僧算命故事(崇祯找高僧测字)(3)

他愤恨地咬着头巾拿着银两想要给这个高僧,却被人家一口回绝了。崇祯忙询问为什么,只见大师嫌弃地说道:“口咬头巾,不就是一个吊字。你这将死之人的钱财不吉利,可别在我这小摊脏了地!”崇祯直接被打击得回了皇宫,没过多久大明就灭国了。

这故事到这里本该接近尾声,但是据民间流传说这是李自成的攻心之计,高僧也是李自成亲自找来打击崇祯帝的。不论是否真的是李自成打击崇祯帝,崇祯测字却在民间广泛流传下来。

亡国之君

虽然崇祯帝是一位亡国之君,明朝却不是因为他而亡。总的来说,崇祯帝是当了一个冤大头,本来就亡国之君的头衔不该是他,没想到他的木匠皇帝哥哥走得早,按照大明兄死传弟的传统轮到他。

得道高僧算命故事(崇祯找高僧测字)(4)

亡国之君里面能留下相对好名声的,崇祯至少能算上一个,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又十分节俭颇有当年朱元璋的样子。朱由检在位17年,为国奉献良多,但是依旧难逃亡国之君的名号。

大明王朝早在朱由检的父辈们时就已经被挥霍殆尽,加上奸人玩弄朝廷,一时间致使民声载道。苦不堪言的农民百姓们纷纷举起了反抗的大旗,这也使得大明王朝的国运危在旦夕。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朱由检可怜吗?他确实可怜,明朝的腐败不堪,命数是已定的注定不可能挽回。但是朱由检就真的没有过错吗?他虽然勤勉有加,却在治国上有心无力,最关键的一点是他用人不当。

得道高僧算命故事(崇祯找高僧测字)(5)

朱由检从小不被受重视,再加上早年丧母,导致他多年来无人依靠。从小就养成了多疑的性子,长大之后更是发展成了猜忌与偏执。这其实对于一个帝皇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性格,尤其是一个亡国之君。

疑人不用

据后世史学家统计,崇祯帝在位期间,短短的17年,他就杀了50位内阁大学士,还有14位兵部尚书。这还不算上被他用各种手段陷害的那些高官。

崇祯帝其实也是一位杀伐果断的人,在他亡国前三年,拥有牢狱之灾的官员就多达100余人。若是他杀伐不够果断,也就不能果断地铲除魏忠贤一党。但是铲除了奸人,魏忠贤所留下的那些隐患却随之而来。

得道高僧算命故事(崇祯找高僧测字)(6)

当时正值明末农民暴动,尤其以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最为嚣张,朝廷极为需要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前去平乱。这个时候驻守在辽东的袁崇焕就被推选了出来,袁崇焕当时受崇祯的喜爱,授予太子太保一职。

袁崇焕这个人确实骁勇善战,不负众望地平反了李自成的起义军。镇压暴乱的农民他居首功,然而功高盖主却不是一件好事,崇祯帝暂时动不了他,却也开始对他产生的疑心。

真正让这对君臣反目还是在几个月之后,皇太极略施反间计,崇祯帝就迫不及待地入了他的圈套。崇祯帝以通敌的罪名将袁崇焕打入大牢,中秋后被凌迟处死,地点就选在北京闹市区。

得道高僧算命故事(崇祯找高僧测字)(7)

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之上,却死在了帝王的猜忌之下。袁崇焕的结局不免令人有些寒心,明朝的灭亡更多的是崇祯的性格所致,他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决定了明朝覆灭的结局。

崇祯帝的悲剧可以说是近百年以来最令人惋惜的事情,他作为一国之君,却不懂得帝王之术,也不懂得知人善用。在明末政治形势如此危急之时,却仍在猜忌友军,将大好的河山从此拱手让予了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