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就像今天我们称美女为“美眉”、“靓妹”一样,在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中,作者笔下的“美女”大多另有所代。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避免了词语的直露和重复,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新奇性、凝练性,从而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美丽多姿。

古代女子名字唯美诗句(古典诗词曲赋中美女的别称)(1)

五、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有多少天仙玉女。”古时常用仙女或貌美的女子名泛指美女。“争如我解语花?”古时常用植物尤其是用花代称美女。如称美女为“名花”,美女有了婆家或意中人曰“名花有主”。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称社交场合中活跃美丽的女子为“交际花”,称学校中最漂亮的姑娘为“校花”,称以美貌作摆设,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女子为“花瓶”,都是取了“花”的相似点或引申义。

仙子

原指仙女,后比喻容颜姣好的女子。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白居易《长恨歌》)

“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前蜀·韦庄《春陌》)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五代·阎选《临江仙》)

虹女

据南宋曾慥在《类说》中记载:首阳山有晩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明帝召入宫,曰:“我仙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有难色,忽有声如雷,复化为虹而去。后人从此便用“虹女”代称美人。

“水天虹女忽当门,午光穿漏海霞裙。”(元·杨维桢《花游曲》)

玉女

此代称来自于萧史弄玉的故事。《列仙传·卷上·萧史》云:“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玉女”于是成为仙女的代称,再后来又逐渐成为年轻美女的代称。

“到晚后乘龙车凤辇,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

“乐奏箫韶花烛夜,风流玉女才郎。”(宋·无名氏《临江仙》)

“看双美,郎君俊秀,玉女更宜家。”(宋·无名氏《满庭芳》)

巫娥

原指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后泛指美女。

“劝不醒痴迷楚子,直要娶薄幸巫蛾。”(元曲《风雨像生货郎担》)

“倾城倾国 越 西子 梨梨枣枣,行云行雨 楚 巫娥 暮暮朝朝。”(元·张可久《折桂令·赠歌者秀英》)

玉真、玉妃

原指仙女或杨贵妃,后泛指美女。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北宋·晏殊《木兰花》)

“玉真能唱朱帘静,忆上双莲池上听。”(北宋·晏几道《木兰花》)

“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南宋·汪元量《越州歌》)

西施

即“西子”,当年越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娶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使其迷惑而忘政。越灭吴后,范蠡携西施泛五湖,逃之夭夭。后来西施就泛指所有美女。

“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唐·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丽姬、丽娟

前者被庄子誉为“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的美女,后者因“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为汉武帝宠爱,后皆泛指美女。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先秦·庄周《庄子·齐物论》)

“帝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东汉·郭宪《汉武洞冥记》)

“封矦志愿何时毕,多用黄金取丽娟。”(清·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四)

谢娥

谢家美女。亦泛指大户人家的美女。

“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唐·韩琮《题商山店》)

“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韦庄《叹落花》)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南唐·张泌《浣溪沙》)

碧玉

原为人名,姓刘,《通典·乐典》称,碧玉是晋宗室汝南王司马义的姬妾,出身平常人家,汝南王宠爱过甚。后以“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

“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唐·万楚《五日观妓》)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

“小家碧玉镜慵施,赵娣停灯臂支粟。”(明·范文若《鸳鸯棒·慕凤》)

娇娆

一作“娇饶”,原为美人名,后代称美女。

“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董娇娆。”(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宋玉愁空断,娇娆粉自红。”(唐·李贺《恼公》)

“一自遇娇娆,相思日夜熬。”(明·沈鲸《双珠记·助恶除奸》)

“那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孔尚任《桃花扇·逃难》)

窈娘

“窈娘”本为女子名,为唐武则天时左司郎中乔知之婢女。窈娘貌美,善歌。后为武承嗣所夺。乔知之愤痛成疾,作《绿珠篇》以讽。窈娘得诗,悲惋自杀。后借指美女。古来“窈窕”和“窈窕娘”均指美女。

“暂沾朝露领朝阳,镜里朱颜似窈娘。”(清·金农《兔垸之阴有野花色如退红每迎朝阳而开惜未及日昃则飘谢矣因成》)

“曲房有窈窕,空白事眉额。”(宋·梅尧臣《隐堂》)

“雾鬓云环窈窕娘,绣球打中状元郎。”(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

“娇花巧笑久寂寞,娃馆苎萝空处所。”(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北宋·苏轼《海棠》)

海棠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

“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清·刘廷玑《在园杂志》)

解语花

据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自此,“解语花”成了善解人意的美女的代称。

“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南宋·赵彦端《鹧鸪天》)

“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语花。”(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元·王实甫《西厢记》)

国色天香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形容仪态万方的美丽女子。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李正封《牡丹诗》)

“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你看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明·汪道昆《洛水悲》)

“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果是国色天香。”(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虽非国色天香艳,秀目修眉樱口鲜。”(清·秋瑾《精卫石》弹词)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