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齐国故都临淄区东北部,距临淄城区14里,面积87.9平方千米,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余人。镇政府驻地皇城营村。

《临淄区志》载:皇城在西周时期称酅邑,属纪国。公元前691年,齐伐纪,酅邑归于齐。公元前386年,改酅邑为安平。南北朝(刘宋)时期,废城而立村。因此处是战国时齐相田单的封地,系皇亲居处,故名皇城营,俗称城家营。后来人们将安平一带称为皇城。皇城镇是临淄区文物古迹集中的乡镇之一,有古文化遗址20处,古台址2处,古城遗址1处,古墓葬13处,革命遗址2处,这些都是皇城古老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安平故城 原称邑,也称城、石槽城,位于皇城镇南荣家庄南,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360万平方米。春秋早期为纪国(今寿光境内)属邑,纪侯之弟纪季封于此。《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从此,齐纪两国结下世仇。公元前693年,齐襄公为转嫁国内矛盾,兴兵伐纪,连取纪国三个城邑。危机之时,纪季投降,“以邑入于齐”,换得“先祀不废,社稷有奉”的承诺。然而,齐国次年还是吞并了纪国,改邑为安平。1973年和1981年,文物部门曾对遗址进行两次普查。城垣大部夷为平地,仅东北角仍保存长50米、高2米的残垣,为夯土建造。

田单墓 位于安平故城内、皇城营村东南约700米处。墓高约7米,南北约26米,东西约25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单,战国末期临淄人,齐国名将。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乐毅为上将军,率燕、赵、秦、韩、魏五国联军伐齐,齐军大败。燕军长驱直入,连下齐国70余城。此时,田单只是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吏,在安平邑避难,到燕军进攻安平时,城内人争相逃走,车轴撞断不能行进者不计其数。田单及其宗人因车轴短而结实则出行顺利,一路退到即墨城。后燕军攻打即墨城,即墨大夫战死,城中军民因田单智谋超群,共推田单为将拒燕。田单临危受命,以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举收复齐国失地。齐襄王因田单复国有功,封其为安平君,任为相国。

皇城人民勤劳智慧,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不俗表现和卓越建树。

八仙戏 临淄民间小戏,清代康乾年间形成于今皇城镇五路口村,已有300多年历史。由于演出此戏时惯例是开场演《八仙庆寿》,故称之谓“唱八仙”,遂定名为“八仙戏”。基本取京剧的表演程式,乐曲伴奏上与肘鼓子戏相仿,唱词多用方言俚语,生活气息浓郁,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四官撑子 皇城镇四官村的撑子制作工艺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一般精选上乘檀木(紫檀、红檀、黑檀)、乌木、红花梨等进口木料和本地多年生红芯枣木制作,手工精心雕磨,经蒸馏脱脂、烘干使其永不变形、不干裂。四官撑子古朴典雅、庄重大方,既是使用性很强的日用品,又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艺术价值。

皇城镇也是英雄们建功立业的光荣之地,古有田单,今有李人凤。

李人凤(1911—1973),原名李本厚,皇城镇南卧石村人。1929年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读书,受教师马千里影响,走上革命道路。1931年赴济南出席“左联”代表会议,返回即发动学生参加救亡运动。被通缉后,遂去西安入杨虎城部任军需员。次年返临淄,先后任县立第一小学教师、临淄县第二小学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人凤与共产党员李曦晨组建了临淄县“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练团”,率队于矮槐树村附近铁路上伏击日军小分队,击毙日军小队长。后“志愿军训团”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李人凤任团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任三支队副司令员。1940年秋任清河专署专员,后任渤海行署主任。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农村水利部副部长,地方工业部工业局局长、轻工业部部长助理等职,1973年去世。

皇城镇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临淄地区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最早、发展革命武装最早的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皇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先后进行了于家庄军民阻击战等20多次战役战斗,有4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作者:齐文化研究专家

王方诗

姜子牙齐国传了几代(齐国历史故事)(1)

姜子牙齐国传了几代(齐国历史故事)(2)

姜子牙齐国传了几代(齐国历史故事)(3)

姜子牙齐国传了几代(齐国历史故事)(4)

姜子牙齐国传了几代(齐国历史故事)(5)

姜子牙齐国传了几代(齐国历史故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