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草莽英雄气,一场江湖侠义志,万千无语悲凉意。”

这是水浒传的开卷语,写尽故事反应时代的悲欢离合,北宋宣和政治黑暗以及官僚腐败,扑面草莽英雄气,一场江湖侠义志,水泊梁山因为江湖侠义相聚,义字当前为的是替天行道。

无奈现实的龃龉,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落草为寇,和朝廷奸官为仇,象征正道的仕途本来就与草莽反贼背道而驰,所有违抗的起义都作为无奈的宣誓。

万千无语悲凉意,结果在宋江追求富贵的路途上毁于一旦,所有的牺牲和斗争仿佛一场空,分明让看客耻笑又可怜。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

宋江接受招安并未如同预期般收获馈赠,最后反倒下落凄惨,在曾经得罪过的奸臣高俅手里,以毒酒陷害致死,一条白道走到黑,令人不胜唏嘘。

早就看破红尘的鲁智深,拒绝宋江发出入京的邀请,放弃活捉方腊的功劳,有幸避免后来的灾祸引火上身。

在宋江的强扭之下,鲁智深沉痛的警告:“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回京得不到向往的荣华富贵,还可能被奸臣算计,落得个尸首全无,这是鲁智深的弦外之音。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2)

听懂鲁智深劝解的六人陆续离开宋江,逃过在劫的危机,结局也印证了鲁智深的远虑是正确的。

历史的背后往往是面临现实的残酷和无奈,一切的潇洒冷眼都成虚无缥缈的笑话。

内外明徹,识自本心

鲁智深原来是渭州提辖,路见不平的性格浑然天成,一次鲁智深在馆饮茶,隔墙有耳听见民女泣不成声,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民女被恶霸强取后抛弃。

郑屠是村里有名的恶霸,因为在关西一带为所欲为,自称一霸,被称为“镇关西”。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3)

为了拔刀相助,鲁智深暗度陈仓连夜送走安顿好民女和其父,隔日便来到郑屠的肉摊前报仇。

谁知道“镇关西”的拳脚功夫竟然被鲁智深巧妙瓦解,并以三拳回击打死了“镇关西”,百姓叫好。

为民除灾的同时,鲁智深知道自己已经惹祸上身,赶忙离开渭州躲避官府追缉,一路逃亡到五台山立地成佛,出家做和尚去了,并且获赐法号智深。

鲁智深也不受佛门三皈五戒的约束,更是不忌酒肉,嗜酒成性,一次喝醉鲁智深脱去外衣,露出背膀上的花绣,因此有了“花和尚”的外号。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4)

血气方刚的鲁智深依旧时常为受委屈之人事打抱不平,在桃花村解救被小霸王周通想要强取的太公女儿,收拾欺负百姓的恶霸。

后来鲁智深的好友林冲被朝廷奸臣高俅陷害,在途经野猪林的时候,高俅派人预备刺杀林冲,所幸被鲁智深解救,一路护送林冲前往目的地,鲁智深的行为却也彻底与高俅结仇。

被迫离开京师的鲁智深沦落江湖,最后在他人建议下率众投靠梁山,与梁山一百单八将大聚义,为民间除害行义之举。

后人评价水浒,都说在一百单八将里,唯独称得上真正的好汉的莫非鲁智深一人。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5)

鲁智深嫉恶如仇,有对于弱者的恻隐之心,为素未谋面的民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来又在桃花村教训归化小霸王周通,只要所有不平的危机,鲁智深都会除暴安良。

鲁智深有勇猛雄志,也有深谋远虑,在知道自己的理想主义与现实背道而驰以后,果断放弃不再纠结,所以作者为鲁智深安排别于其他一百单八将不同的结局,得以善终。

在生擒方腊以后,鲁智深拒绝所有名利红尘,坐地盘腿,圆寂涅槃,成为真正的神仙了。

帮源洞誓师起义

北宋宣和年间,皇帝宋徽宗喜好搜集奇花异石,征召百姓家中所有的精巧花石,不论百姓的意愿就硬闯抢夺,搞得天下民不聊生。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6)

在出产奇花异石的浙江一带,正好也是方腊的家乡,一时之间被宋徽宗的圣旨闹得鸡飞狗跳,官府趁乱和百姓强盗勒索,导致许多家破人亡的遗憾。

愤恨不平的方腊,一呼百诺召集百姓展开起义,很快轰轰烈烈居然聚集了十万人反对的民众参与其中,对朝廷带来造成巨大的威胁。

方腊的起义军队很快攻下杭州,紧接着往京城突破,一路上势如破竹的战势,军队也从原本的十万增长到三十万。

方腊的造反终于不得不引起朝廷的重视和危机,世间陷入一片动乱灾祸之中,百姓本就不优渥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7)

天下都在悬赏这个造反的起义者方腊,如果能活捉方腊必定获得朝廷重赏,名利双收的机会。

方腊是有野心,并且自恃甚高的人。

在造反起义的背后是想谋权篡政,曾经在溪边净手的时候,看到水中的倒影竟似“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便四处招摇说自己有天子之相的福分。

不想原本的借机起义,竟然真的搞出一番事业,且就将计就计,顺水推舟。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8)

后来宋江率领的梁山,在接受朝廷招安后奉命征讨方腊,经历一百单八将战死沙场,损伤惨重,终于结束关键的帮源洞之战,成功占领清溪,胜利已经近在咫尺。

而最后立下重要功臣,活捉方腊的便是“花和尚”鲁智深。

梁山全员出动纷纷包围住方腊的最后据点,眼看已经四面楚歌的困境,方腊依旧坚持守城不出,双方因此陷入了僵局。

此时梁山安排在方腊身边的卧底柴进出面打破了平衡,柴进信誓旦旦的向方腊请求出战,并且出言不逊可以拿下梁山。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9)

因为柴进的身份在方腊集团里位居特殊位置,柴进娶了方腊自己的女儿成为驸马,是方腊自家的女婿,因此方腊对于柴进的建议深信不疑。

鲁智深活捉方腊

不想作为一百单八将里的小旋风柴进,其实是敌营深入许久的卧底,竟然在最后一刻,对待方腊痛下毒手,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方腊应柴进的要求出站时,却被柴进背叛反击,放下戒心的方腊应变不足,被击落下马后,只能往树林里落荒而逃。

为了躲避追击,方腊狼狈的脱去赭黄袍,丢弃金花幞头,换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试图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0)

方腊一路逃亡,翻山越岭终于见到一座矗立在树林里的草庵,奔波劳碌的方腊此刻已经饥肠辘辘,决定至草庵里讨些食物。

没想到在草庵里的主人,正是有着大花臂膀的花和尚鲁智深,见到方腊一进门,便将其打倒在地,五花大绑。

在前期的战争中,鲁智深均随梁山出征,不料一次追捕的过程里,在深山里迷了路。

早方腊一步,鲁智深来到了此处草庵,本来对梁山招安鲁智深持有反对意见,歧路分明的鲁智深索性离开水泊梁山,决意在静谧的草庵里专心修道。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1)

中秋月圆之夜,鲁智深听到钱塘江忽然潮声大作,犹如电闪雷鸣一般铺天盖地而来,神秘的僧人来到此处告诉鲁智深,要是有人来到此地,便将他捉拿。

鲁智深想起来曾经师父送给自己的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果真方腊自投罗网的闯进草庵,被鲁智深轻松活捉起来。

事发过后,宋江欲与鲁智深一同进京领赏,不想被鲁智深坚定的拒绝了。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2)

还记得师父的偈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鲁智深明白这是师父给自己的暗示与馈赠,在八月十五听取潮信的时候,鲁智深就决定自己圆寂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被拒绝的宋江并不如此轻易死心,因为活捉方腊的功劳是鲁智深立下的,宋江担心被指责居功,所以又再三请求鲁智深与自己一同回京。

宋江说尽好话,称鲁智深立功如果获赏,也是光耀门楣,为佛门做贡献,可是鲁智深对于这些虚无缥缈的名利并不在乎。

鲁智深只留下一句:“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便开始打坐圆寂了。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3)

比起荣华富贵,能求个明哲保身便是知足,这是鲁智深留给兄弟们的忠告,不过一百单八将只有六人把握鲁智深的弦外之音,得以幸免。

他时若遂凌云志

在鲁智深圆寂以后,宋江理所当然的将方腊带回京师,但是结果并不符合宋江的预期。

宋江本来出生在富贵的地主人家,从小在书香门第耳濡目染,因此考进科举进入仕途,本来就是宋江认定的唯一正道。

古道热肠的宋江为了帮助好友被陷害而脱罪,被閻婆惜威胁后以金钱等价利益交换威胁,无奈宋江失手杀死閻婆惜,从此落草为寇,加入梁山的道路。

在时代的迂腐下,宋江的落草为寇实际为逼不得已,成为水泊梁山的统领以后,宋江心中的正途依旧未改,始终心心念念可以入朝为官。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4)

在鲁智深以外活捉方腊以后,宋江仿佛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离回京之路又更进一步,并且宋江早就在接受朝廷招安的时候,便透露这样的想法了。

宋江不似鲁智深等人是真的对于朝廷恶官嫉恶如仇,宋江的落草为寇属于不得已的结果,更多的是被时代逼迫的无奈。

如果有机会可以重归正途,那么宋江巴不得可以把握这样的机会。

但是宋江没有看透的是,这个时代并没有因此变好,在宋江加入水泊梁山,与众臣朝廷为敌的那刻起,宋江的道路就已经无法走向回头了。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5)

在宋江劝说鲁智深和自己一起回京投靠的时候,告诉鲁智深说了许多光耀门楣的漂亮话,无一不是透露对于宋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逞凶罚恶,而是能不能光宗耀祖。

而在当时的时代,对于书香门第里饱读诗书的子弟来说,仕官无非是光宗耀祖的唯一正途。

但是早就看透一切的鲁智深,不只拒绝了宋江,也给予宋江最严厉的劝阻。

鲁智深早就料到,尽管众人已经接受朝廷招安,但是对于先前得罪过的朝中奸臣高俅等人,曾经的冒犯是不会让高俅等人罢休,如果回京无非就是羊入虎口的决定。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6)

鲁智深一句“囫囵尸首”说出了话中之意,不用说到光宗耀祖,世风日下那些奸臣当道,是不可能为这样的朝廷统治下可以为民服务的,否则就不会有梁山聚众了。

时代没有因此改变,回京还可能导致自己死的尸首全无。鲁智深说完,便开始焚香打坐,不久便幻化成佛。

可惜留下的箴言只有六个人听懂鲁智深的话外之音,离开了宋江回京的队伍,得以幸免回朝遭受陷害的灾祸。

这六个人包含了林冲和武松,林冲得病以后,有了理由婉拒宋江回京的邀请,并且离开了梁山到山林里养伤。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7)

武松则以照顾林冲为由同样离开了宋江,武松一心向佛,并也在山林里安静修道,两人安详的过完往后余生,得以善终。

燕青也听懂了鲁智深的话中之意,曾经多次劝说自己的主人卢俊义,可惜卢俊义并不领情,也一心向往回京后的荣华富贵。

最后燕青在劝说无果下,无奈留下一封书信便离开主人卢俊义,从此逍遥在江湖,不问红尘世事。

而果真如同鲁智深的应验,卢俊义跟随宋江回京投靠,最后下场凄惨,和宋江一同遭遇毒手,被陷害致死,付出生命的代价。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8)

还有三人则是三人交好的李俊、童威和童猛,三人醒悟鲁智深的话中原意,最后离开中国来到海外,在暹罗国立地生根。

李俊成为了暹罗国的国主,童威和童猛则成为暹罗国的大臣,三个人的境遇,可以说是水浒传当中最为好的结局的之一。

结语

时代汰换了许多往事,浪花也淘尽无尽英雄,都说时事造英雄,虽然北宋宣和的混沌造成一个时代的剧变,但也造就传奇一个朝代的一百单八将,成为如今传颂的佳话。

生擒方腊后只有七个人看透宋江(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19)

虽然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充满了传奇和虚化的色彩,但是时代的无奈确实是血淋淋的事实,又有多少英雄也确实埋没于其中。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看客在沉浸于水浒传的传奇故事的时候,又有多少感受到其中英雄的无奈,和时代带给百姓和时光的遗憾,只得长埋在历史的流沙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