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剧已经看完了,但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高启强的起伏人生之中。高启强在关键时刻的表情包历历在目,甚至一些小动作也记得清清楚楚。

狂飙 这部电视剧为什么这么火(狂飙剧名并不恰当)(1)

唐小龙和唐小虎第一次到高启强家等他的时候,他表面平静,却已经悄悄地把电动车的钥匙尖挺出指缝,那是他手中唯一可用的利器。发现小龙小虎并无恶意,他又把钥匙尖握在手里,收起了锋芒。这一个细节已经将这部电视剧提到了经典的高度。

这个剧为什么叫《狂飙》呢?谁在狂,谁在飙?是高启强在狂飙,还是赵立冬在狂飙?还是专案组在狂飙?正如许多网友表达的,高启强作为反派角色,已经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甚至超过了正面人物安欣。这个剧究竟是扫黑除恶为主题,还是以揭示黑帮老大成长的历程为主题?这两个主题应该是都存在的。

如果从探索社会的角度讲,这个剧可以不是扫黑除恶剧,剧名也可以改成反映高启强的人生历程。某些文艺作品甚至可以用人名作为作品名,外国名著中就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简爱》、《珍妮姑娘》、《嘉丽妹妹》。中国电影中有《小花》、《五朵金花》、《阿诗玛》、《白莲花》,也是以人名为影片名。这样的设计突出了最主要的人物形象,引导读者关注这些人物形象的命运起伏,思考造成这些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

像《狂飙》这部影视作品,除了宣传党和政府的扫黑除恶决心及取得的成效,还可以帮助观众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一种价值更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像高启强这一人物形象,是有代表性的,也是有时代特征和时代烙印的。突出这一点,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曾经有这样的人。

至于剧名到底用什么,我想到了几个可供参考的名字:

一、高启强

二、安欣与高启强的故事

三、从鱼贩到黑帮大佬

四、高启强的跌宕人生

五、高启强的悲剧

六、高启强的毁灭

七、鱼贩高启强

八、黑帮大佬与白头警官

九、黑与白

十、白与黑

我觉得用《白与黑》最好,高启强由一个心地纯洁的人变成了黑帮大佬,这就是由白变黑。安欣警官的一头黑发愁成了白发,这就是由黑变白。这个剧名有文艺范儿,而且富有辩证法的哲理,耐人寻味。

以上的这些剧名,就增添了电视剧的艺术性与社会性,而减弱了扫黑剧的性质。与高启强这一人物形象产生的观后效果也是相匹配的。

至于《狂飙》这个剧名,与过去的扫黑除恶剧有类似性,比如《破冰》、《罪罚》之类的。相比较而言,《狂飙》有自己的特点,可以与其他的扫黑除恶剧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