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可分为“计数型”及“计量型”测量系统两类。测量后能够给出连续性的测量数值的为计量型测量系统。而只能定性地给出测量结果的为计数型测量系统。“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包括偏倚(Bias)、稳定性(Stability)、线性(Linearity)、以及重复性和再现性(Repeatability&Reproducibility,简称R&R)。在测量系统分析的实际运作中可同时进行,亦可选项进行,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计数型测量常见的结果往往是通过/不通过,或是不同的级别。计数型数据不能量化零件的好坏程度,如果生产过程输出的特性为计数型数据时,应对这些计数型数据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以保证测量数据的一致性。

1、测量数据的获得

数据一般取20个或[20~50]个数据,合格与不合格各占一半,从事该活动检验的人员至少2名测量者,每个测量人员分别对每个零部件重复测量两次,以决定该零件是否可以接受。

重复性:同一测量者对同一零件实施不同测量轮数时的一致程度。

再现性:不同测量者对同一零件测量时的一致性。

计数型:若已知测量对象的属性,可以分析不同测量者相对于标准的吻合程度。

2、通用方法

计数型数据测量系统可以从有效性、漏判率、误判率三个方面进行。

2-1、有效性

分为测量者有效性和系统有效性。若测量人员对同一个被测零件的所有测量结果一致,且与基准一致则称为有效。测量者有效性指有效零件数目与被测零件数目之比。若所有测量者针对同一被测零件的所有测量结果一致,且与基准一致,则称为系统有效。系统有效指系统有效零件数目与被测零件数目之比。

2-2、漏判率

对每个测量者,将基准为不可接受的零件漏判为可接受的机会百分率。此评价值可以为改进提供机会。

2-3、误判率

对每个测量者,将基准为可接受的零件误判为不可接受的机会百分率。此评价值可为测量者的改进提供机会。

具体判断准则可通过下表进行

分析检验技术教学标准(教学属性值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1)

判断标准

3、案例教学

3-1、方案名称:产线QC考核方案

3-2、罐缺陷测量系统分析

3-3、考核规则:

[1]选取25个空罐构成考核空罐,内混有问题空罐及无问题空罐;

[2]每个考核者首轮随机观测25个空罐,判断空罐是否ok。然后重复再重复1次;

3-4、考核内容

[1]相同操作者重复观测同一样品,判断质量问题的符合性,即:人员两次判断同一样品重复性。

[2]考核者两次观测结果与标准的吻合性。

[3]所有观测者观测ok的结果与标准一致性。

3-5、考核指标

测量系统一致性分析:

[1]操作者各自的判断合格的一致性:操作者2次观测结果ok一致的数量/观测样品数量;

[2]每个操作者与标准的一致性:操作者2次与已知标准一致数量/观测样品数;

[3]所有操作者与标准的整体比较:所有操作者2次一致性的一致性/观测样品数,大于85%

分析检验技术教学标准(教学属性值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2)

案例表单

以测量者A为例。所有测试样品均为“盲样”,测量者不知道合格或不合格。测量者A第一次观察10个样品并进行判断,组织者进行记录。然后打断10个样品顺序,测量者A第二次观察10个样品并进行判断,组织者进行记录。如果两侧观察测量者对样品1的判断结果一致,表明两次观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性一致。如果两次判断结论(合格)与样品本身结果(合格)一致,说明测量者A对于样品1的判断一致性好,并与样品标准判定一致性好,测量者对样品A的质量属性指标把控合格,也即通过。

由此类同,会得出参与考虑的9名测量者观察10个不同样品质量问题属性的结果一致性、与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所有参加测量人员判定结果与标准的一致性比例。从而根据标准表判断该工序QC成员对产品质量属性把控是否合格,也即该产品质量特性MSA是否可被接受。不可接受进行整改,整改时根据表单方案,对一致性不好的人员进行赋能,直至达到接受水平。

分享不是目的。希望读者可以按表单格式自行创建,按照步骤进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