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提倡先学语法呢?因为,汉语和韩语的语法体系很不同,就算你所有单词都懂了,你还是看不懂句子。而且,韩语的单词在句子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语法变形,不懂语法的话,遇到进行了语法变形的词,就算查字典也查不出是什么意思。相反,掌握了语法,就算词汇量不大,也可以借助词典来翻译文章(不考虑遇到特殊句型的话),对于那些因工作需要有时要译一下韩语文件的人来说,先学语法更有效率。

大体上,语言不外乎就是由单词和语法构成,学好语法,再背背单词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知道了语法的重要性的,接下来就是要怎么学。

首先,要买一本语法书,而且最好可以看多几本不同人写的语法书。因为每个人讲解的思路不同,优劣也不同,看多点不同人写的东西,有助于找出最适合自已的。

拿到语法书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全本书看一遍,了解韩语语法的大概构成,并找出学习要注意的重点。

韩语学习零基础入门教程6讲(零基础如何自学韩语)(1)

作为过来人,我觉得要学韩语语法大概要知道这些事:

首先,韩语会变形的是谓词,主要有动词和形容词,他们可以变形,变形后加上各种“词尾(有些语法书叫语尾)”,然后产生各种意义。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东西。我们需要明白动词和形容词可以怎么变形(其实和日语相比简单很多),变了以后可以加什么词尾,词尾有多少种,各在什么时候用,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助词。助词相当于英语的介词,也相当于日语的助词,而且更近似于日语的助词。学了助词,可以帮助你划分句子的成分,找出哪里是主语,哪里是宾语等等,这样就便于我们理解句子。再难的句子,利用助词的知识来对它进行成分划分,都会变得简单多了。

第三,短语和句型。单单学基本语法,还不足以解决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语法现象,因为有些语法词汇可以结合在一起,产生更具体的意思,所以,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短语和句型。

学语法时,一般都会有这种感觉:语法书上包含的内容好多,全都要记起来好难。

我的建议是: 语法不是靠背的,而是在实践中去巩固的。语法书上写的不一定是很常用的,需要靠实践来筛选。

看语法书,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清楚重点要学的是什么。然后,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类。形成对语法的宏观认识。比如说学习词尾时,会发现词尾真的好多,要全部记牢很不容易。我对词尾进行了总结,做成了一个表格,把每一个词尾的用法,意义都打出上去,随身带着,一遇到类似词尾的东西就查一查,适时巩固。于是,背都不用背就熟悉了语法。在众多词尾中,也并不是个个都常用,有的可能你一辈子都碰没几次,把时间花在背这些东西上面太不值了。所以,要靠实践来筛选,找出哪些词尾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常用的词尾理所当然会经常出现,看多了,你想不认识它都难。不常用的很少出现或不会出现,不懂也没关系。或者等学到一定程度时想要继续深造时才来把它们学全也可以。

看语法书时,要注意看例句,注意进行中韩对比,看自已能不能分析出里面的语法现象,哪里出现了什么助词,是什么用法,出现了什么词尾,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主语是什么,宾语在哪里…诸如此类问题,每学一个语法点,每看一条例句都尽量去思考。当然,一开始你什么都不懂,能分析出来的东西不多,比如你刚学主格助词时,你只能找出句子的主语是什么,但你越学越多时,你就可以把一条句子分析得一清二楚了,接下来,有什么不懂的单词,查一下字典就没问题了。

学语法时,切忌钻牛角尖。一个问题实在想不通时,不要停滞不前,一直对它不爽。把它放下,继续学习其他语法知识,等你“见过一定世面”后,也许这些都不是问题了。有些同学遇到不懂的语法时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定要搞懂才罢体。好问是好事,但从整体的学习过程来说,这样并不利于你学习的进步。很多问题你现在不懂只是因为你未到那个层次,继续学习,再学一段时间后再回头想一下以前不懂的东西,或许你就已经可以理解它了。

看语法书时,我不提倡把那些语法内容一个一个地击破。比如你先看动词那一章,不是非常懂,所以你就一直在那里拼命地想要理解它。这样的作法我觉得是不太好的。因为要理解一个语法内容,往往要配合句子的其他语法或者词汇来理解,在未全面学过语法时,想要完全理解其中一部分的内容是不太可能的。我主张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看下去,没有完全懂也没所谓。全部看完一遍后,再看第二遍,我相信每看完一遍重新再看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因为那时你的眼界已经不同了,能理解的东西也多了。

学语法的过程中,注意分析例句,那么你收获到的将不仅仅是语法,还有一些最常用的词汇。因为通过语法分析,你会知道哪些韩文对应哪些中文,学了一段时间语法后,出现得多的单词会无形中记住,而且会记得很牢固。这样就省去了初学时期背单词的麻烦,而且对单词也不至于厌恶,有利于以后的进一步学习。

 

韩语学习零基础入门教程6讲(零基础如何自学韩语)(2)

关于听力:

我觉得听力的进步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弄清了这个原理便于我们不断地提高听力。

第一阶段就是要熟悉这门语言的发音特点,让大脑跟上它的速度。从初学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属于这一阶段。当然,听力的制约因素不止这个,但在初期这个因素是起了很大的阻碍。在这个时期,就算一句话里面所有的单词,语法你都懂,但你的大脑还是跟不上录音里说话的速度。当你在考虑前面几个词是什么时,整句话已经读完了。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狂听,大量的轰炸耳朵,让耳朵习惯这门语言说话的速度,最后基本上达到"只要是懂的东西就能听懂"。第一阶段就算完成了。

第二阶段就是要不断地增加自已的知识,包括单词,语法,句型,惯用句等。因为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只要是懂的东西就能听懂",所以,接下来我们只要让自已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就可以了。试想,自已根本不懂的东西怎么可能听得懂?所以,完成了第一阶段后,第二阶段最重要的东西已经不是听了。这时想要不断提高听力,要做的就不是整天听,而是尽量地学多点东西……

 

笼统地说来语言是由单词和语法构成的,但实际上,只懂单词和语法还是不行的。除了单词,还必须掌握一些惯用句,成语和谚语,这样在遇到时才有备无患。而除了语法,还需要掌握一些句型,这在前面也已经说过了。

惯用句,谚语,成语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们往往很形象,只要学过了,下次遇到时挺容易可以想起它的意思,但如果你没学过的话,一般遇到它们时却很难猜出它们具体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的应对招数就是预先学一些,做到有备无患。

大概要学多少呢?一般来说外语的惯用语等各学几百条就基本够用了。虽然以它为母语的人懂的远不止这个数,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各掌握几百条已经够用了。背太多反而用处不大,会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

韩语学习零基础入门教程6讲(零基础如何自学韩语)(3)

 学语言,其实最难的是初学时,因为对这门语言不了解,方向不明确,一不小心搞错方向或方法有误,就会经常有挫折感,容易放弃。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必须要主动地去对它先进行宏观了解,搞清楚要学的究竟有什么内容,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这样一步一步学下去,目标会比较明确,进步也会较明显,容易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