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潜山市三国文化之二乔公园侧记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1)

仲春的早晨,阳光和煦,春风拂面,位于潜山市城东的大型三国文化主题公园——二乔公园已经是游人如织,打太极的、练器乐的、跳广场舞的,甚至不乏亮嗓一曲的,那歌声悠扬、高亢,那黄梅戏的韵味夹带着泥土的芳香,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引子:古皖才俊女杰多

《三国志·吴书》记载: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攻皖城(令港山市区)郎拔之,得乔公二女,告国色,策自纳大乔,瑜娶小乔;乔公为国大,人称乔国老。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2)

明代诗人徐贫诗云:城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义;奇姿联壁照江东,都与乔家作佳婚”;“大乔聘婷小乔媚,秋水并带开关春,身嫁英雄知大节,日共诗书自恰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

皖山、皖水、皖城

潜山市区,史上为皖国封地。早在春秋初年,东夷集团的皋陶后代迁至淮南一带,建立了群舒系方国,皖国为其亲族之国,国君偃姓,因贤德清明、治政有方,故享崇誉,人称皖公。老百姓为纪念他,便把境内天柱山尊称为皖公山,水称皖公水,城称皖公城,自春秋末期至战国初年,这里先后被楚 吴吞并,故有吴头楚尾之说。

皖城为楚灵王(公元前540-前529年)所建,故皖地建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汉末初平四年(193)年,庐江太守陆康避袁术锋芒,遂将庐江郡移治皖城。“皖田肥美”,庄稼兴旺,每年“收孰”丰盈,谁占领皖城就等于占有了粮仓,“中国得之可以制江表,江表得之亦以患中国”,故这一带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对于东吴集团来说,要实现自立于江南的目标,必须以长江中下游两岸六郡为霸业基地,“合肥以南惟有皖城”(《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庐江郡治皖城在六郡中地位突出,故孙权于建安五年继孙策位后,五十多年间与曹氏集团发生23次争夺战,以争夺皖城、居巢、合肥等地。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3)

曲径通幽处,处处有琴声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4)

大乔小乔塑像

二乔故事的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黄巾军沉重打击了汉王朝的统治。为了尽快平定战事,朝廷下放军权至地方,助长了地方军拥兵自重,群雄趁势而起,相互攻击,逐鹿中原。在京城参与平息外戚与宦官之争而得以统兵进京的董卓,专权施暴,竟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初平三年(192)王允、吕布杀死董卓,关东同盟军解体,开始了争夺地盘的长期混战。进而形成大大小小诸多割据势力,曹操占领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和河南东部),刘备、吕布在陶谦之后占据徐州(今江苏北部),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今淮河下游一带),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这种纷争局面直到赤壁大战后才得以改观而基本形成三国鼎立格局,二乔故事即发生于这一重大历史转变时期。

初识二乔

东汉末年,孙坚奋起组织义军,孙策带着母亲移居庐江舒县,与周瑜交往,情投意合。周瑜领兵归之,协助孙策在江东打了不少胜仗。建安三年,孙策任周瑜为建威中郎将,二人同龄,时为二十四岁(虚岁)。一时间,孙郎与周郎声望高涨。

为了实现“东据吴会、荆扬合一”的立业思想,孙策向西扩展,以占据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5)

乔国公试婿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6)

周瑜与小乔喜结连理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7)

由此庐江郡便成为重要的攻取目标。当时庐江郡治皖城,孙策与周瑜便采取调虎离山、轻军奇袭之计,攻拔了皖城.皖城一带人口众多,土肥水美,历来为鱼米之乡。灵山秀水出佳人,皖城二乔皆国色。自小就在同一郡区内生活的周瑜对此早有耳闻。攻城拔地后的一个下午,周瑜信步出皖城北廓,往乔家庄而来。

从一片松竹环绕的屋舍之中传出悠扬动听的古琴声,曲调竟是那样的熟悉,周瑜不觉倾心入迷,遂跨上一个土墩探寻,见楼窗下一丽人,正抚琴弄弦,巧手如荑,突然间发现有滞音瞬息而过,于是便上前指出音误之处,丽人抬头,四目相对,各自寻思,莫非小乔乎?周郎乎?周瑜不仅英俊帅美,青年将才声名远播,而且会弹琴鼓曲,儒雅过人,此前已有所闻的小乔自然一见钟情,于是便演绎出英雄怜美女的故事来。周回营即向孙策描述所见,也是天赐良缘,原来前一日,孙策亦邂逅一射猎丽人,疑为大乔;于是同时备礼谒乔公。

国老助媒

据《三国演义》载,继孙、吴联合抗曹赢得赤壁之战不久,又发生了一段到刘联姻的故事:孙权、周瑜为索回荆州币制定“美人计”,派人注荆州说媒,欲马骗刘备到东吴就婚于孙权之妹。刘备依诸葛孔明妙计,一到南涂州(今镇江市)即先住乔宅拜见乔国老。牵羊担酒,告知娶亲之事;作为吴国太亲家、孙权长辈的乔国老一贯热心成人之美,马上兴冲冲地赶进吴侯府,向国太贺喜,一下子就打乱了孙权瞒天过海的如意算盘。

深为吃惊的吴国太感到受了欺骗。在孙权面前搬出自己的姐姐。痛斥孙权、周瑜卑劣无能,竞以自己的女儿为诱饵,逼得孙权俯首贴耳,听凭国母调遺,结果吴国太在甘露寺一眼就相中了刘备。拍板定下了这门亲事。刘备又ニ次登门拜见乔国老,请求乔公出面,催促早早完婚,以免节外生事,吴国太听从乔公之言,让刘备入住书院,数日之内。即テ结亲大典,最终刘备得到孙失人理解而设计脱身东吴,于建安15年春回到剂州。

伴瑾比瑜

皖城一役使英雄美女的故事在天柱山下传颂。小乔和周瑜的结合是三国中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婚配,以至于八百年后大询人苏东坡还感慨出千古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据(三国演义》载,曹操曾对乔公二女动过念头,有所谓“授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之说,其实乃诸葛亮施激将法以促成吴蜀联合抗曾而偷梁曲解(铜雀台赋)中名句的结果,其赋中原句为:“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龊练。”

小乔貌压群芳,娇俏可人,灵秀自蕴,知书达理,精于刺绣,其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共处了11年。其间,相夫教子,理解支持在外忙于军务的丈夫,使周瑜得以施展文韬武略,先后奔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名扬天下。所惜天妒英才,周瑜在准备出征西蜀时,半途染病,死于巴丘,其时小乔亦不满30岁,英年痛失佳偶,小乔护柩,抚养遗孤,坚持为丈夫守墓多年。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8)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9)

周瑜一生,人如其名,如瑾似瑜,小乔伴君,其德堪比美玉。周瑜给小乔遗留下二子一女。女儿嫁给了孙权之子孙登;大儿子周涌有周瑜之风范,曾被拜为都尉,但过早离世;小儿子周胤也被拜为都尉,但放纵情欲而获罪,后病死他乡。《三国演义》作者特别演义出诸葛亮借曹操筑铜雀台之事以激怒周瑜的情节,说是曹操发誓有二愿:一是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是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诸葛亮还改曹植《铜雀台赋》中“连一桥于是西兮,若长空之缀竦”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一气之下立马改变吴魏议和的立场,协助孙权,联吴攻曹,夺得赤壁大战胜利,正如宋代苏东坡所写的那样一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10)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11)

后人将“二乔”故事编成许多优秀剧目,如《凤凰台》、《凤凰二乔》、《诸葛亮吊孝》、《周瑜拜帅》等,不同角度多方面塑造了二乔的形象,赞颂美女的妩媚睿智以及英雄接手美女的风流佳活。

故地新颜:“乔公故址”被载入潜阳十景

“乔公故址”为之一,据唐宋明清相关史志记载,其宅曾被改作双溪寺,又称广教寺,但乔公亭、乔公墓、秀英亭、胭脂井均长期存在,至解放后仅存乔家故井。先贤乌以风教授曾哀叹乔公故址的情结而诗云“双双身世付王侯,倾国空怜汉鼎休;谁识深闺残井水,至今似有泪痕流”。

情书赠君千百圭(千秋佳话终成史)(12)

为弘扬汉文化,传承皖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港山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斥资恢复乔宅,并建成二乔公园,约占地千亩,园区以二乔路南北向相隔为东西两区,集观光、游览、尚学于一体,也为天柱山下的古城潜阳增色,为市民与游人新添了怀古凭吊与休憩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