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学者陶潜在他的《与子严等疏》一文中有个名句,叫“开卷有益”。这里说的“开卷”即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就是好处,收获。打开书本阅读,总有益处。这是在勉励人们勤奋学习,多多读书。

读书要知味(开卷总会有益谈读书)(1)

来自网络

这里说的读书是指获得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行为。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读书可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通过读书,可以彻悟人生的意义,洞晓世事沧桑,广济天下民众,深入科技殿堂。读书还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阔眼界,滋润心灵,化解烦恼,直面困难,充实生活,提高修养及各种生存能力,如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

读书要知味(开卷总会有益谈读书)(2)

来自网络

古今中外不少名家对读书有很多的论述。如清代学者金缨在他的《格言联璧》中说“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就是说,我们刻苦读书,即使未能成功成名就,但最终也会使人的品格高尚,品行优雅。孟子说: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乎禽兽。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辨——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书籍,总能给人以帮助,或者是知识,或者是能力,或者是生存的哲学。马克思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读书要知味(开卷总会有益谈读书)(3)

来自网络

既然读书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读书,怎样读书才能效果更好?归纳中外名人学者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泛读法。这里说的泛读,顾名思义,就是广泛地进行阅读,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使我们能够具备一般的知识常识。我们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我们都应该广泛地去阅读,通过广泛涉猎,博采众家之长,开拓自己的思路与视野。

精读法。所谓精读,就是在读书时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吸取其精华。对自己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读书办法。只有精心研究,细心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我们可以这样说,精读是读书活动中最重要的方法。

读书要知味(开卷总会有益谈读书)(4)

来自网络

通读法。就是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地进行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得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局”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阅读方法。

跳读法。跳读即跳跃式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进行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以前后贯通了。

读书要知味(开卷总会有益谈读书)(5)

来自网络

速读法。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地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略读法。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观略书报的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词语,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以大致了解了,已经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