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哪个地方可以摘桃子(长沙观察浏阳)(1)

“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

100多年前,浏阳著名乡贤刘善泽用这句气势磅礴的诗文,描述着浏阳河的气势不凡。

长沙哪个地方可以摘桃子(长沙观察浏阳)(2)

坐拥一条世界名河,浏阳这座歌声中长大的城市,从来都是秉承敢为人先精神的开拓者。

“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在千帆竞发中下好先手棋、打赢主动仗。”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浏阳将在 “在大变局中抢抓大机遇、在大挑战中谋求大突破、在开放中实现大跨越。”

加快建成省会副中心、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挺进前五强——奋进新征程,浏阳积聚磅礴力量,奋楫前行。

高位再进位,阔步又向前。

浏阳有着十足的底气:

五年来,浏阳坚持实干争先,综合实力挺进全国十强;坚持转型升级,产业质效不断提升;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全面迸发;坚持尽锐出战,攻坚战役成果丰硕;坚持全域打造,城乡面貌更加靓丽;坚持共享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坚持依法行政,政府效能持续优化。

一组组数据体现了浏阳“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成绩。

0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达到1493亿元;

0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4%,达到93.4亿元;

03 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14.2%、9.8%。

04 引进项目1022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7个。

05 铺排建设重点项目1217个,完成投资2149.2亿元。

06 15条产业链年产值达1822.7亿元,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2万户。

惠科光电、椒花水库、长赣高铁……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给这座湘赣边名城增添更多的“腾飞之翼”。同步推进浏阳主城、金阳新城建设,“一体两翼”的格局基本形成。

长沙哪个地方可以摘桃子(长沙观察浏阳)(3)

放眼望去,浏阳这座城市的格局打得更开了:全面融入“一体化”加速的长株潭城市群,致力于打造“省会副中心”;抢抓湘赣边区域合作先机,加快建成“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10月29日,仅仅用时11天,全长达82.9公里的G106线浏阳段提质改造工程竣工通车!

长沙哪个地方可以摘桃子(长沙观察浏阳)(4)

“浏阳速度”再次让浏阳人自豪——从历史上打通蕉溪岭隧道,到全力推进金阳大道建设,到更多的交通项目从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这都印证着要跨越赶超,唯有“绝对忠诚讲政治、解放思想谋发展、头脑清醒守底线、不忘初心为人民、一往无前勇担当。”

“不向困难退半步,只为胜利添精彩!”

向前奔涌的浏阳,仔细审视未来五年的发展,“是建成‘两个中心’、挺进全国五强的决胜期。”

对此,王雄文在报告中引用了“跳起来摘桃子”这句俗语,表达了奋力拼搏的决心和勇气,“锚定建成‘两个中心’战略目标,融入大格局,推动大开放,深化大合作,担当区域合作主力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

在区域做示范、在全省当标杆、在全国争先进。未来五年,浏阳发展“既要为一域争光,更要为全局添彩。”

未来五年·新目标下的“浏阳路径”

“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总引领、‘乡村振兴’全驱动、‘区域合作’大开放战略,践行‘四个争当’,加快‘五区’建设,奋进新征程,挺进前五强,为加快建成‘两个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浏阳而努力奋斗。”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行加粗的字体,格外引人注目。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迈上2100亿元台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8%以上,突破170亿元;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挺进全国五强。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基本建成现代交通体系,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成为辐射湘赣边、领跑中西部的战略支点城市。

城市能级达到新高度

“一体两翼、一河两岸、一城两站”城市格局基本形成,迈入中等城市行列。

乡村振兴展现新画卷

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6.2%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5%以上,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

生活品质得到新提升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6万元,就业更充分、教育更满意、医疗更优质、保障更坚实。

目标既定,关键在干。

怎么干?

答案是

“雷厉风行地干、

脚踏实地地干、

掷地有声地干!”

主城 新城 园区

构筑浏阳未来大格局坚实基座

浦梓港边清风明月,荡起唐人张若虚无尽思绪;浏阳河畔桨声灯影,留住无数浏阳人悠悠记忆。

置县1800多年的“千年古县”浏阳,将在未来变得更加璀璨:持续做优主城,加快“一河两岸”开发,高品质建设长兴湖、高铁等片区,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努力打造“新浏阳”标杆;改造嗣同路历史文化街区,提质步行街、梅花小区等传统商贸街区,不断彰显“老浏阳”底蕴。

一新一老,提升了城市品质,留住了城市记忆。

而在老城30多公里之外的金阳新城,是未来浏阳全面推进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建成省会副中心的“桥头堡”。未来五年,浏阳突出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全力助推金阳新城打造成为省会副中心的承接载体、现代化新浏阳的发展标高。

金阳大道穿线而过、黄花机场T3航站楼近在咫尺,机场大道南延线、湘府路东延线、长浏快线……新城将全面融入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

咬定“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目标,未来在长沙之东,将形成一座面积达1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超50万的现代化新城。

这座新城的建设,注定与园区建设分不开。

未来五年,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瞄准“五好”园区建设,向“两千亿”目标冲刺,全力挺进全国“五十强”园区目标。

做强“三主四特两新”产业集群 打造引领中部、争先全国的县域经济标杆

先对“三主四特两新”做一个名词解释。

“三主”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四特”即烟花爆竹、绿色食品、家居建材、再制造四大传统产业;“两新”即新材料、环保及新能源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主四特两新”就是未来浏阳产业发力的重中之重。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五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五百亿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作为世界花炮之都的浏阳,当然还要提花炮产业。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用了“提升质效”这四个字,来规划未来五年花炮产业的发展,重点在“安全提质、科技革新、质量创优、文化赋能”上下功夫,持续深化独特的“世界花炮文化IP”的响亮品牌。

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方面,浏阳积极布局,抢占新兴产业高地,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项目为王 创新为魂

经济要发展,关键靠项目。

深谙此理的浏阳,在坚持项目为王、招大引强方面,针对未来五年发展格局大变化,着力建设“投资创业福地、项目集聚洼地、改革开放高地”。

基础设施项目方面,未来五年,要全力推动长赣高铁建成通车,力促南北横线、浏跃高速、株韶高速、浏宁高速、京港澳高速东移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永和通用航空机场落地建设,构建“立体式”交通网络。

产业项目方面,加快中非经贸产业园、长沙(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长沙惠科智能制造产业园、雅士林、华实半导体、天地恒一(二期)等项目投产达效。

项目是基础,创新是动力。在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改革创新驱动的表述中,“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10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这句话很是振奋人心。

当好湘赣边区域区县(市)合作的“带头大哥”

就在10月下旬,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标志着由湘赣两省共同推动,浏阳作为“主力军”参与建设的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

湘赣边区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更大的利好。2014年,湘赣边区域合作在浏阳发起,七年过去,“带头大哥”浏阳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深入推进合作,未来五年将在重点推进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协同发展、红色文化传承等40个合作项目,争当湘赣边区域合作典范。

而上述举措的实施,目标直指“建成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宏图已展,未来可期。

美丽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

打响“乡村振兴看浏阳”的品牌

同样是10月29日,当晚22:00在湖南卫视播出的《云上的小店》新综艺栏目,一开播就收视夺冠。

这个栏目录制地点在山美水美的浏阳小河乡。“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河因网红坝、农民画乡等一系列独特元素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网红打卡地”。

长沙哪个地方可以摘桃子(长沙观察浏阳)(5)

“小河之美”是广袤的浏阳美丽乡村的一部分。

云山雾罩的大围山麓、蜿蜒奔腾的浏阳河、香味扑鼻的浏阳蒸菜……浏阳乡村,有太多“瑰宝”等待挖掘开发。

在浏阳未来五年关于乡村振兴的谋划中,立足点是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目标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乡村振兴看浏阳。

通过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构建“一区四带多点”乡村产业大格局。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和“百社千户”工程,推动农业高质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分布于浏阳四区的特色小镇将进一步彰显品牌,如花木小镇柏加、油茶小镇镇头等。

乡村旅游将得到长足发展。红绿联动,争当文旅融合标杆。苍坊创建国家5A景区、高标准打造“浏阳河百里画廊”、打造美丽宜居村庄1200个以上,形成以浏东、荷文、浏跃、永社等公路为轴线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

乡村美了,农民富了,大家笑了。

浏阳将大力发展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乡村产业,吸收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新发展“六型”村级集体经济,力争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始终将70%以上新增财力投入民生领域

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在浏阳,老百姓一个很深刻的直观感受是,这几年浏阳的教育发展力度越来越大了。

一个数据印证了群众的感受:过去五年,浏阳创建省标准化学校324所,新改建学校、幼儿园92所,新增学位4.6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清零。

而教育投入的力度,未来五年只增不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未来五年浏阳将建成新屋岭中学、泰安小学、大塘冲小学等学校10所以上,改扩建南山完小、大圣中学等学校64所,新改建幼儿园74所,新增学位3万个以上。

在高等教育方面,也将实现大突破。浏阳将建成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浏阳河校区、湖南护理学校浏阳校区,引进1-2所本科院校。

扎扎实实把教育办好,是浏阳聚焦民生的一个缩影。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始终将70%以上新增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发展成果交到人民手中,让浏阳人民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感受明显的收入增长、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对此,浏阳在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打造社会治理样板方面发力,推动公共服务量质齐升,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纵观浏阳的发展史,从来就是一部改革史、创新史、奋斗史、光荣史——从偏居湘东一隅到迈入高铁时代,从国家级贫困县到阔步全国十强,每一个发展阶段,无不闪现着奋斗的身影。

未来五年,浏阳将自己置于更高坐标系中去谋划,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格局中,再度自我加压、对标更高目标,体现了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让我们期待,未来的浏阳,将更加美好。

来源:长沙观察

编辑:何正章

校对:罗 巍 张司宇

审核:李 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