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同姓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尚未有发现,为什么这种现象单单会发生在四川呢?

“隔代同姓”的背后是“湖广填四川”的世纪悲歌,是先民们背上的行囊,衣襟上的尘土,是匆匆踏上的背井离乡之路……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1)

湖广填四川 油画 刘遂海

“孩子跟谁姓”,对每个家庭都是一件大事。按照新颁布的民法典第1015条规定,孩子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

但在四川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地,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习俗,孩子既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具体是怎样的呢?

01 奇特的隔代同姓现象

在四川当地,有很多家族保留着一种“父子不同姓,孙辈随爷爷姓”的奇特现象,比如父亲姓李,儿子只能姓郭,孙子再姓李,曾孙又姓郭......民俗学家把这种习俗称作“隔代同姓”,放眼全国也只有四川存在这种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邑和犍为等地至少有三个家族存在着“隔代同姓”现象。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2)

湖北发现两百年前《谢氏族谱》

“张吴姓”家族

四川犍为的“张吴姓”系家谱所定。按照家谱规定,此家族从明朝初年开始就实行一代姓张,一代姓吴的规定,世代相传,绵延至今。

根据记载,张吴姓”家族的老祖公和老祖母分别为吴万一和张秀英,夫妻二人于明太祖洪武2年(公元1369年)从湖广(今湖北省长江以北地区)麻城县筲箕岩,迁徙到四川犍为县罗城白鹤林。夫妻二人决定他们的后代实行一代姓张、一代姓吴的规定,并将其写入族谱。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3)

族谱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传承!

“陶徐姓”家族

四川大邑的“陶徐姓”家族,“隔代同姓”的习俗也是源于家规和族谱的约定,最初是始于清朝末年。

据家谱记载,“陶徐姓”家族的一世祖为陶宗伯与徐桂旭,他们的原籍都是湖广麻城县,清朝初年结伴入川。据族谱记载,陶宗伯的父亲与与徐桂旭是莫逆之交,在入川途中,陶宗伯的父亲病故。于是徐桂旭收陶宗伯为义子,并为其改名为徐诸子。

此后,徐诸子为了兼挑两姓,约定子孙后代一代姓徐、一代姓陶,并将其定为家规,由此代代相传。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4)

字辈族谱传承历史,但很多人都已不知道自己的字辈。

“李郭姓”家族

四川大邑的“李郭姓”家族,实行“隔代同姓”制度已经有300多年了,往前推算大概是始于明思宗崇祯年间。

根据记载,“李郭姓”家族的一世祖为李正春,在明末张献忠屠川后从郫县酸草河鬼打湾迁至现今的大邑县苏家场定居,并娶妻黄氏。黄氏前夫姓郭,对前夫郭某家仍然寄托着深情。

李正春为了迎娶黄氏,便与黄氏约定一族二姓,子孙一代姓李、一代姓郭,隔代而姓,并将此作为家规,世代相传。

此外,在四川不少地方还有类似的隔代同姓家族,比如“李王家族”等。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5)

02 隔代同姓背后的世纪悲歌

隔代同姓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尚未有发现,为什么这种现象单单会发生在四川呢?这要从“湖广填四川”说起。

众所周知,在元末明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四川遭遇了战争和瘟疫的严重破坏,导致人口锐减。因此,到了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出于发展经济的目的,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运动,将湖广等富裕地区的人口分批迁往四川,四川民间称之为"湖广填四川"。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6)

湖广填四川: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就是这次“湖广→四川人口迁徙”“山西(洪洞县)→河北山东人口迁徙”一起,共同构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中国人口大迁徙”运动。

在这次大迁徙运动中,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阻塞,人们进行长途迁移非常不易。因此,人们往往以血缘或地缘关系结合而成一个群体,互相依赖,彼此照应,共同应对各种困难。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7)

成都大邑县新场古镇

就这样,不同姓氏的移民群体,一路同生共死,患难与共,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结下了极为深厚的情谊,甚至达到了“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程度。

当其中某一个姓氏人家后嗣中断,出现香火无人为继的情况时,另一姓氏家人就会义不容辞地把自己的后裔过继给对方,甚至于干脆把对方的姓氏冠在自己后裔头上。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8)

“被薄衣单盐一两,半袋干粮半袋糠”,说的就是移民入川途中“三件宝”:盐、干粮、糠。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这些移民人家中形成“隔代同姓”的奇特现象,进而影响到四川本地人也开始逐渐接受并形成了“一族二姓”的习俗。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这种“隔代同姓”的现象,正是中国人口大迁徙运动影响下的产物,是移民史在姓氏文化上烙下的生动印记。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9)

成都具有湖广移民风格的建筑

03 结束语

“隔代同姓”的背后是“湖广填四川”的世纪悲歌,是先民们背上的行囊,衣襟上的尘土,是匆匆踏上的背井离乡之路……

300年之后的今天,一切都已远去,只有仍在流传的“隔代同姓”习俗,还在隐约讲述着曾经的心酸、惆怅、艰辛、痛苦、悲壮……以及相互扶持的人间温情。

四川湖广姓氏排名(四川隔代同姓习俗的背后)(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