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子观于吕梁①,悬水三十仞②,流沫四十里,鼋鼍(yuán tuó)③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④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⑤发行歌而游于塘⑥下。

孔子从而问焉⑦,曰:“吕梁悬水四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龟瞥之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⑧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并流将拯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蹈水有道⑨乎?”

曰:“亡⑩,吾无道。吾始乎故⑪,长乎性⑫,成乎命⑬。与齐⑭俱入,与汩⑮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⑯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

曰:“吾生于陵⑰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⑱而然,命也。”(选自《庄子•达生》)

文言短文经典(文言短文精讲系列之一百四十五)(1)

①吕梁:水名。在江苏省。

②仞(rèn):古代七或八尺的长度单位。

③鼋鼍(yuán tuó):鼋,大鳖。鼍,就是扬子鳄。

④并:通“傍”,沿着。

⑤被:通“披”。

⑥塘:堤岸。

⑦焉:他。

⑧蹈:踩。这里指游泳。

⑨道:奥妙。

⑩亡:通“无”。

⑪始乎故:故,本能。指人类固有的习惯,即在陆地上生活。

⑫长乎性:性,人类后天的适应性。指适应于生活环境的能力,在水边生长自然学会游泳。

⑬成乎命:命,天命。指通过实践反复锻炼,就能自如地驾驭一切复杂的事物,所谓习惯成自然。

⑭齐:中。这里指旋涡中心。

⑮汩(gǔ):向上涌起的水流。以上两句是说:遇到旋涡时,能随旋涡潜入水底,然后再乘涌流浮出水面。

⑯私:主观意志。

⑰陵:陆地。

⑱然:这样。

【评析】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谓是戏水的高手了。

在常人看来,有水之处常常是危险的地方,何况是飞瀑急流。风景是可以欣赏的,但可远观不可亵玩。就是因为,大家知道水火无情的道理。

可生活中就有一些敢于挑战极限的人,他们偏偏就要去冒这个险。相当多的人都会认为,他们是吃饱饭撑的。

其实,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些人也是高人。在常人看来的冒险行为,他们自有其能力和自信。

不过,庄子作为一个提倡无为的自然主义哲学家,更多的是强调:对于一个常人来说,难以完成的任务,之所以能有人完成它,关键是顺其自然,这个自然就是忘我。

就拿游泳来说,有观点认为这是人天生的一种本领。只是,随着成长,由于缺乏必要的环境,人们把这种技能给忘掉了。在水中,人只要自然的有节奏的舒展四肢,而不是胡乱扑腾,就不会沉下去。暂不说,会不会向前游动的问题。

还是俗话说的好,靠啥吃啥,离水边近,自然水性好,离大山近,自然脚力好。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在完成高难度任务的时候,需要聚精会神,集中精力,切不可分心,要顺其自然,不强求,不要有太强的功利心,不能太在意成败。

只是做最好的自己就成,其实这是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支撑的,一般人处于险境之中,是最容易惊慌失措的,而这往往是最忌讳的。

还是那句老话,功到自然成。这种境界,就如同开车,要想最终达到人车合一的状态,操作流畅,随心而动,而又不违反任何交规,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