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原阳深化课堂改革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原阳县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1年12月28日,原阳县教体局在路寨乡召开“原阳县课改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暨路寨乡学校课改经验交流”现场会,路寨第二初级中学和路寨小学面向全县中小学介绍了乡村薄弱学校走出逆境的课改经验。原阳乡村教育能从困境中涅槃重生归根于坚定不移的课堂改革。2022年,原阳县又相继出台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文件,把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作为重要目标,深化课堂改革,坚持城乡一体,强化全县统筹,全面打造教育强县。

从今日起,“原阳融媒”将开辟“原阳教育改革”专栏,推出原阳教育系列深化课堂改革举措、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题报道。

长期规划绘蓝图 筑牢课堂改革根基

原阳深化课堂改革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一

枞阳教育现状的思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1)

原阳县教育基础薄弱,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原阳教育长期落后的局面,原阳教育以实施课堂改革为突破口撬动教育整体发展,从课堂的战略地位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致力于探寻课堂改革的路径。

课堂改革初期 培育种子学校

课堂改革之初,原阳县实施首先培育种子学校,再以点带面,逐步深化的推进策略。2019年底,“原阳县课堂教学改革启动暨光华中学课改经验交流会”在县唯一一所开展课堂改革的民办学校---光华中学召开,光华中学面向全县中小校长分享了6 1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原阳教育以此为改革契机,发动参会校长组织教师团队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并学习借鉴全国课改名校长李金池在《中国课堂的奇迹》中列举的成功经验,号召全县中小学启动以“6十1”课堂模式为基础的教学改革。

为了培育优秀课改种子学校,原阳教育鼓励县城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堂改革的实践中率先垂范,教研部门与先进县城学校联谊对“6 1"教学模式进行借鉴和改进,通过多次召开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推广和宣传先进课改理念和方法。强调中小学实施课堂改革必须遵循学生人性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终身发展的规律,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遵循“预习、展示、反馈”三个基本教学流程的“四遵循”原则,要求各个学校以“四遵循”为基础实施课堂改革,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指导和引领功能,因地制宜,反复研判,探寻符合我县学情的高效课堂模式。

在原阳教育的强力推动下,一批优秀课改种子学校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第一小学的 “4 1金质课堂”教学模式,第二小学的“本真课堂”教学模式,东街小学“5 2”课堂教学模式,南街小学、北街小学第一、第二初级中学等学校都孕育出了适合本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使课改的理念与经验在县域内推广实践,首选13个学校的成功课堂教学经验被汇集成册---《课改之路》作为地方特色课改经验读本面向全县中小学作为培训材料。

枞阳教育现状的思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

课堂改革关键期 强化课改重心

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城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的基础上,为巩固取得的成果,促进课堂改革可持续发展。原阳县在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改革体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夯实。在这一课堂改革关键时期,原阳教育提出“坚持一个中心、夯实两个基础”作为课堂改革的基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生书写质量的降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体能和技能得不到锻炼,缺少艺术修养,核心素养亟待培养。为扭转这种差距,原阳教育通过顶层设计,出台《全面提升中小学学生书写质量和培养阅读习惯》的文件,下发关于体育、美育考评标准,在全县掀起夯实两个基础实施活动。各个学校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书法比赛活动,强化体育、美育的课程力度,探索学科融合路径,完善体育和美育课程评价制度。经过两年的努力,学生的书写能力明显提升,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枞阳教育现状的思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3)

课堂改革提升期 实现提质增效

在课改初期,原阳教育的课堂模式以“预习、展示、反馈”为基本流程,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础,以“6 1”高效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为支架推进改革。在课改的提升期,原阳教育以“教无定法”引领教师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无模式化上下功夫,追求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构建基于情景化和问题为导向的思维课堂,注重引领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高效课堂。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实践,学生的主体虽然在课堂中得到了凸显,但却出现了课堂的扁平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在过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的地位削弱所致。在课堂改革提升阶段,原阳教育又提出了课堂中要突出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并重,在具体课堂课堂实践中,基础部分的认知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高阶思维的培养应该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如此才能够使真正实现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共同达成的高效课堂。

教育的规范化实施,是促使课堂改革提升深化的保障。原阳教育开展完善“双规程”建设,要求全县中小学制定本学校教学管理规程和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引领各个学校从“教科研、课改、评价、素养、精管"五个方面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依据《河南省义务教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指导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程,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三大环节,从不同维度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明确了规范和建议,结合我县课改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课前、课中、课后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规程,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课堂这一媒介,组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融媒记者:云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