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诗词,是古代诗词中很经典的题材,主要是抒写一些古代弃妇及思妇的感受。既然有一个“怨”字,自然就意味着这种题材有很多专门写来出气的作品。那么小美问一问大家,平时你们看到写得最狠的闺怨诗词是哪首?

氓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无名氏写首得罪男人的氓)(1)

或许有人会想到南宋朱淑真的《断肠迷》,才女一连用了10个谜面,藏着从1到10一共是10个数字,句句扎心,要和花天酒地的丈夫一刀两断。或许有人会想到北宋大才子晏几道的《清平乐》,他替女子写怨,用一句“此后锦书休寄”告诉男子:你走了就别再回来。而在乐府诗中,民间才女则写得更为霸气:“摧烧之,当风扬其灰”,这是听说对方有二心,就要把对方送的礼物都烧成灰。

氓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无名氏写首得罪男人的氓)(2)

然而这些闺怨诗词,与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一首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首诗就是《卫风·氓》。此诗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与《诗经》中的很多作品一样,作者为民间无名氏,是一首来自民间的作品。目前专家们普遍认为,它出自古代一位才女之手,此女为丈夫所弃,所以一气之下写了这首诗。

氓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无名氏写首得罪男人的氓)(3)

既然是《诗经》里的作品,向来都是经典,但不少朋友读完这首诗后,却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诗为何能流传下来”?大家且看诗中的这段内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内容前两句是起兴,这是先秦诗歌常用的写作方法,并没有太具体的意思。重点在于后3句,它的意思是:哎呀,我告诉你们这些年轻的姑娘们啊,千万别对男人用真情。男人们的爱情是说来就来,说没了就没了的,很容易脱身。但我们女人要是爱上一个人,就没那么容易解脱了。

氓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无名氏写首得罪男人的氓)(4)

全诗一共有6节,以上选的是第3节的内容。其余5节,每一节都用细节描写了婚后丈夫对自己是如何不好,男人是如何无情无义等。而这第5节的内容,大家一看就能明白诗人的用意。她就是自己受了委屈,所以要告诉全天下的女子:男人薄情的,不能上他们的当。

有怨气是闺怨的特点,但一般大家都是写某一个男子的无情,像这样得罪天下男人的作品,仅此一首。所以很多朋友很多人犯嘀咕:这样的诗作为何能流传至今,毕竟我国古代男尊女卑,而《诗经》作为五经之首,是古代男子必读、必背的诗集,他们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作品一直传下来?

氓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无名氏写首得罪男人的氓)(5)

而让很多孩子家长不理解的是:这样的诗怎能入课本?难道真的不怕让女生们恐婚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这首诗的文笔实在太好了。先秦文学往往受当时汉字的局限,遣词略显粗糙,多数都是平铺直叙,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虽然十分朴实、真挚,却少了一些文采。而这首《氓》的问世,则打破了这种风格。诗中通过人物行为、对话、表情、心理活动,等一系列描写,将女子的痴情和男子的薄情,写得淋漓尽致,所以它是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的。

不得不说,《诗经》的编撰者(是否是孔子编的有待考证)确实是很有眼光的。而古代的读书人,一方面对《诗经》是极为推崇的,另一方面对好的文学作品并不会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它们。所以这篇得罪男人的作品,才得以流传下来。

氓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无名氏写首得罪男人的氓)(6)

至于它入选如今的中学课本,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毕竟这只是一首诗歌,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想来女同学们也不至于因此就恐婚。

《氓》这首诗的存在,不但对诗坛很重要,对大家了解古人也很有意义。它的流传,其实打破了很多人对古人迂腐形象的看法。古人真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狭隘,就算是一首得罪天下男人的诗,只要写得够好,他们就能接受。若是没有这份度量,其实很多作品都是流传不下来的。

这让笔者想起了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在此文中把武则天损得一无是处,还扬言要灭这她。武则天读完此文后不但不生气,还把宰相叫来,责问他:“这么有才的人为何不能为我所用!”此后,此文也顺利地流传了下来。对于这些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