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24年左右,王羲之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获得了当时了朝廷重臣郗鉴的青睐,迎娶了郗鉴的女儿,成为郗家的东床快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旧时王谢堂前燕典故蕴含的哲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旧时王谢堂前燕典故蕴含的哲学(旧时王谢堂前燕)

旧时王谢堂前燕典故蕴含的哲学

公元324年左右,王羲之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获得了当时了朝廷重臣郗鉴的青睐,迎娶了郗鉴的女儿,成为郗家的东床快婿。

公元334年,继长子王玄之之后,王羲之和郗氏夫人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他就是王凝之。

王凝之的出生后,母亲又给他添了五个弟弟,分别是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和王献之。

翻阅魏晋南北朝历史,是否发现人名有些不对劲?古人不是要避开父亲的名讳吗?可王羲之这一大家子,几代人都是“之字辈”的。难道是要故意表现王家遗世独立、卓尔不群的情怀吗?

其实,这恐怕是个很大的误会。六朝“天师道”信徒中以“之”字为名的人很多,而“之”在名中,其实是代表他们的宗教信仰,而这个“天师道”也就是在六朝的贵族圈里很盛行的“五斗米教”。

除了王羲之一家外,我们耳熟能详的数学家祖冲之、画家顾恺之和史学家裴松之的名字,都是因为信仰的传承。而这种信仰,对王凝之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中,王凝之的知名度不小,仅次于王献之和王徽之。

王献之出名,靠的是书法;王徽之出名,靠的是性情;而王凝之出名,靠的是平庸。

王献之会自豪的说,老爸,你的才华我不但可以复制,而且可以创新!王徽之会自豪的说,老爸,你的风雅我不但可以复制,而且还可以升华!

而王凝之能复制的,大概只有老爸干过的职位了。王凝之主要当过的官主要有江州刺史、右将军和会稽内史,而这几个职位的最大特点是,都是他老爸曾经干过的。王凝之在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但只能在外人面前显露一下,在家里却并不出众。王凝之也能吟上几句诗,还沾了父亲的光参加了那场著名的兰亭集序,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他的诗写的和在场的诸位大家基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过,王凝之虽然资质平平,给人感觉应该还算靠谱。长兄夭亡后,王凝之以实际意义上的长子身份,继承了老爸大多数的职位。

当谢安为侄女谢道韫寻找夫婿的时候,王凝之也成功的PK掉了才华更胜一筹,但过于随性的弟弟王徽之,迎娶到了这位超级大才女。

可惜,才气和妻子相差太远的王凝之,难免遭到妻子的嫌弃。除了王凝之本人资质所限外,谢道韫对王凝之的不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王谢两家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差异,王羲之对子弟的教育多少有点重文轻武的问题,而谢安的教育却显得更加文武并重。和既能吟诗作赋,又能驰骋疆场的本族兄弟谢玄、谢琰等人相比,文采平平却又有几分迂腐的王凝之,不受谢道韫待见也在情理之中。

谢道韫和王凝之,共同生活几十年,生下了四个儿子。相夫教子,诗酒年华,本应算是相当惬意的人生,只可惜,此后的惨烈变故改变了这一切。

这场惨烈的变故,与王家的共同信仰——五斗米教有关。王羲之一家对五斗米教信仰的很是虔诚,从父亲王羲之到弟弟王徽之和王献之,也颇都有过一些因迷恋五斗米教而导致的荒诞不经行为。但在这条路上走的最远的,应该还是王凝之。

就任会稽内史的时,王凝之对五斗米教的沉溺达到了极致,每天不理政事,神神叨叨,疯疯癫癫。而他新上任的一位担任江州祭酒的下属,也经常感到苦恼,因为王凝之整天安排他从事五斗米教的活动,以至于他实在搞不清,王凝之到底是把他当作官府的祭酒还是五斗米教中的祭酒。而这位对王凝之的工作安排非常不满的江州祭酒不久就选择了辞职,他也就此成为嫌弃王凝之的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因为他的名字叫陶渊明。

陶渊明那句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除了表达不愿为微薄的俸禄卑躬屈膝之外,也有不愿意屈从于以王凝之为代表的朝廷中那些信奉五斗米教的权贵的意思。

陶渊明辞职的几年后,也就是公元399年,和王凝之同为五斗米教信徒的孙恩趁着当时人心不稳,率众谋反,在攻占了上虞之后,直奔王凝之担任长官的会稽杀来。

痴迷五斗米教的王凝之,死活都不相信和他有共同信仰的孙恩会谋反!直到叛军逼近时,他才不得不相信,却还是不组织军队抵御,而是采取了“踏星步斗,拜神起乩”的玄幻模式。一番仪式下来,王凝之走出密室,自信的对下属说:“我已经请了鬼兵相助,让我们坐等敌军溃散吧”。

结果?当然没有什么鬼兵相助,孙恩迅速攻破会稽,王凝之被一刀枭首,结束了他平凡而被嫌弃的一生,他的四个儿子也同时遇害。

关键时刻,王凝之的夫人谢道韫展现出了女中豪杰的气质。年少时和兄弟谢玄等人习武的功底发挥了作用,谢道韫率领着家人婢女进行了抵抗,据说还亲手杀死了几个贼兵。等到气力不济被俘的时候,她毫不畏惧的向孙恩慷慨陈词,让杀人如麻的孙恩深感震慑,最终释放了谢道韫和她的外孙刘涛。

这个事实也充分表明,除了才情,在应对变故的谋略和胆色方面,王凝之和他的妻子谢道韫之间,也存在天壤之别。

回顾王凝之的一生,虽然笼罩在家族的光环中,但大多时候,他不过是家族内外诸位明星人物的衬托而已。

除了介绍王羲之的书法传承时,有轻描淡写的记载“凝之得其韵”之外,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对王凝之的积极评价。

他和谢道韫相伴几十年,而且谢道韫在王凝之去世后,终身未嫁,在魏晋相对开放的风气中,这一点其实颇为难得。虽然我们无法断言两人一定是举案齐眉的恩爱夫妻,但想必王凝之也是用心的经营这个家庭的。

此外,王凝之忠实的追随家族信仰的五斗米教,真诚相信这个传承自家族的信仰能让自己有如神助,化险为夷,却也因此丢掉了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