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一部东北电影——《耳朵大有福》。

《耳朵大有福》2008年上映,导演张猛,主演范伟,坐标东北。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

导演张猛并不出名,但他的作品《钢的琴》小有名气,毕竟起了一个沾点“山寨”嫌疑的名字,容易引起注意也是理所当然。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

能划分在代系内的中国导演首先得是科班出身,张猛就是,但关于他的身世一直难下定论。

因为从第六代来讲,张猛比他们晚了几年,而从第七代来讲,“第七代导演”本身又是一个不太规范的概念。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

因此,生在70年代的张猛受了科班的教育,却没有代系的羁绊。能在黑土地里野蛮生长,也就能用电影传达东北情结。

《耳朵大有福》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东北情结电影。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4)

故事建构

《耳朵大有福》讲了一个55岁的东北普通工人王抗美退休后第一天的生活。

电影围绕“耳朵大有福”的俗语展开。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耳厚而润泽,则先天肾阳足,肾阳足则百病自消,那么“耳朵大有福”的说法也就有一定的依据。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5)

但在电影中,这句好话其实是王抗美生活的反语。

故事发生地在老东北工业区,背景是70后80后特有的时代记忆。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6)

王抗美是一个铁道工人,这天到了他退休的日子。

在外人看来,王抗美是铁路局宣传队独唱领唱演员,是艺术家,是明星;退休了就可以颐养天年,而且每个月都有几百块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福利待遇。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7)

但对于王抗美个人来说,他正处在人生中不上不下的年纪,家庭压力尚有,但年龄已不受市场欢迎。原先体面的身份让他放不下面子,因此就一直身处困境,心力交瘁。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8)

电影从退休欢送会的结尾开始,杯盘狼藉,王抗美形单影只的留在会场,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压抑的气氛。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9)

导演通过王抗美和同事的简单对话道出了大量信息:一是王抗美患有气管病,单位不给评工伤;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0)

二是王抗美的妻子有需要钱的地方;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1)

三是王抗美的女婿条件不错,但他指使王来问评工伤的事情,也在暗示王与女婿或许有什么矛盾。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2)

影片的大体故事分为两条线,一是表现个人家庭内部的纠葛,二是王抗美外出寻找出路。第一条线是第二条线的推动力,第二条线又反过来加强第一条线的悲剧属性。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3)

但这些东西并不是一股脑的倾泻出来,而是在故事的逐渐发展中,一点点牵代出王抗美的笑中带泪。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4)

首先是王抗美的家庭内部负担。

王抗美的老伴生病住院,每个月需要450的营养费。这里影片并没有直接交代老伴得了什么病,但给出了一些暗示:王抗美家墙上贴了十字架海报,老伴在吃饭前拿着圣经祈祷。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5)

一般情况下是在本土民俗无望时下才会寄托于外国宗教,这里的宗教元素的引入,实际上暗示了老伴的病可能比较严重;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6)

而之后临床病友搬走,老王问临床的病友老太太呢,老伴回答:“回家等着去了。”等什么?死呗。又再次确认了了老伴病情严重的猜想。这是王抗美的第一个压力。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7)

王抗美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刚好够老伴的营养费,因此生活压力比较大,但女婿的条件优越,王却一直不好意思开口,这里一是王抗美的好面子,二是王抗美大女儿的家庭矛盾。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8)

女婿和大女儿第一次出场就大吵了一架,之后导演借王抗美二儿子交待,大女婿外面有人并被捉奸在床。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19)

因此王抗美与女婿的关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融洽,甚至还要看女婿的脸色。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0)

在这里也带出了王抗美不成器的二儿子,不赚钱,不分担家庭压力,终日与女人鬼混。儿女的不省心是王抗美的第二个压力。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1)

王抗美的第三个压力是是从上一辈来的。电影中王参加了超市促销活动赢得一套保暖内衣,准备送给自己的父亲。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2)

父亲住在自己的兄弟家里,兄弟条件不错,但不务正业,终日只知道打麻将,不仅不照顾老人,老人反而还得给他们烧热水,甚至老人都吃不上饭,靠着烤地瓜充饥。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3)

其次是王抗美在社会上的碰壁。

第一是算命的情节,这个情节是影片中的点睛之笔,充分点题。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4)

刚退休的王抗美遇到了电脑算命,并算出自己是福相,还照了比较高级的照片。

虽然电脑和算命的结合有点讽刺,但对于王抗美来说,自己刚刚退休需要再度走上社会的信心,同时自己家庭的不如意也需要一种外来的希冀。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5)

算命的情节给了王抗美信心,影片中的“红色帽子”也代表了王拾起了生活的希望,因此,他能不断去打听和体验一些小职业的行情。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6)

但自身的年龄和病态的身体让他屡屡碰壁,包括误入传销组织、擦鞋摊屈服于年轻小伙、体验车夫工作结果犯了气管炎、朋友介绍到二人转剧场应聘又唱不上去等等。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7)

影片中加入了大量新世纪的元素,电脑算命,网吧,广场上的游戏,车夫的音响等等,这些都是代表着时代的更替,现代文明带来的生活的巨变。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8)

而以王抗美为代表的一类老人则是时代的淘汰品,因此他们找不到落足之处,找到落足之处也不能顺利展开工作。像擦鞋的大姨,遇到耍赖的顾客也只能束手无策。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29)

影片的结尾,王抗美气愤的走出弟弟的家,在路上和行人发生了冲突,但自己落了个人仰车翻。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0)

他撬开修车师傅的修理箱修好了自行车,给自己舞伴打电话高高兴兴跳了一场舞。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1)

最后在昏暗的路灯下,再次唱起《长征组歌》。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2)

张猛 范伟 东北

《大耳朵有福》描写了小人物生活的无奈、理想的破灭、人到中年的悲哀。

影片选择了王抗美为主人公,但王抗美可以是每一个人,擦鞋的大姨是,拉风的车夫是,促销活动上的模特是,舞台上的演员也是。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3)

电影虽然围绕着王抗美的生活展开,但刻画出了一幅东北小人物群像。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4)

张猛在他的这部处女作里加入了极高密度的背景音乐,那些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金曲是一种回忆和印记,同时也是一种时代的噪音。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5)

在这种噪音之下,成百上千的王抗美在街头上擦肩而过,他们看着,笑着,苦着,闷着,最后泯灭在人群里,淹没在歌声里。他们是时代的开幕者,最后也成为了时代的残骸。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6)

范伟精湛的演技将王抗美的悲苦刻画得入木三分,作为一个东北人,或许王抗美的种种经历也在范伟的人生经历里,因此他能找到与人物的共情之处,也就能把小人物的无奈生活演的那么生动。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7)

最后说一下电影中的东北元素。

张猛是一个有土地情结的导演,因此电影中有大量的东北意象,他描绘了那个年代东北的工业印象,长在黑土地上的钢筋水泥,融合在现代玩意儿里的白山黑水。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8)

带劲的东北话,热情的东北人,范伟饰演的王抗美身上有着东北人的随和、敞亮、不拘小节。影片在普适性的小人物主题里穿插了东北特有的风土人情。

范伟的电影热爱(东北故事的电影)(39)

在这里笔者有一个猜想,影片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有东北的街头,东北的民居,东北的街道,在不太发达的画面里似乎找不到老东北工业基地的那种威风凛凛。

这里是不是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电影中不断响起的长征组歌,,或许就是对曾经老东北的一种回忆。

非专业影评,不喜勿喷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