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贺岁家书600字(过年好高群书与观众的情书)(1)

认识高群书导演,很少见面,互通微博与微信,每天见字如面,常常被他文字的幽默捧腹,我曾多次对他说:你不拍喜剧片太可惜了。从《征服》到《东京审判》《风声》《千钧一发》《西风烈》《神探亨特张》《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高群书从银屏走到银幕,关注都是凌冽人性中的温情,他自身的幽默很少成为喜剧电影的样本。喜剧其实很难拍,因为喜剧的最高境界是悲怆,所谓喜剧的忧伤,是最通俗的诠释,而《过年好》已达到了这种境界。

《过年好》开机时已是岁尾,高调宣布2月8日大年初一档期,给竞争激烈的春节强档扔下一枚重型炸弹。片名是大实话,主演赵本山、闫妮都是擅长喜剧的好演员,加上高群书朋友圈好友助兴,可以想见此片的热闹。昨晚看首映片头字幕,改编自李宗熹话剧《守岁》,方知导演的用心与坚持。

近年话剧市场开始复苏,如同16年前的电影院线市场一样,剧场艺术正在回归大众娱乐生活。戏剧一直是电影创作的源泉,在中国电影繁荣年代,不少经典均改编自舞台剧,比如《兵临城下》,甚至成为一种剧情模式影响至今。在电影要扔掉戏剧的拐杖的艺术争论中,中国电影一度重视影像美学而忽略叙事核心戏剧功能,又恰逢中国戏剧市场整体崩溃,戏剧已与中国电影远离。就在中国电影重视所谓IP的风潮中,戏剧作品重回电影产品视野,成功案例便是《夏洛特烦恼》。从改编自《守岁》的字幕上,感到高群书对戏剧的尊重,难得。

《守岁》是近年难得常演的话剧作品,话剧相比电影就是小众市场,我就是其中之一。该剧讲述的是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与子女的除夕之夜,看过此剧的观众无不被催泪。这样的故事被高群书导演改编喜剧电影,给《过年好》一个核心动人的走心支柱,这贺岁片已经成功了一半。

喜剧片是要演员起色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赵本山、闫妮都是当代优秀喜剧演员,有经验、有章法、有深度,他们在此片中的表演无愧于其在表演界的位置,通俗一点说,是影帝、影后级的表演教科书。比如赵本山对老年痴呆症的整体把握特别好,比如闫妮的那场在院子里听到前夫与女儿对话时的失落、忧伤的辛酸微笑,都是令人难忘的。在这两位老戏骨的带动下,扮演女儿的热依扎绽放出最佳表演潜质,她的表演甚至成为影响整部影片主体节奏的推动力,她与赵本山的姥爷是该片戏剧冲突的两大核心,热依扎走外、赵本山走内,很好统一在导演对演员表演的整体设计中。

在这三位主演的支柱中,百位明星客串,形成了密集笑点。最出色的还是大鹏出演的大款,他的造型借鉴了我国著名学者型影视名人谭飞老师,白色的眼镜框架。大鹏的表演就是节奏好,我比较偏爱他的这种喜剧表演。还有于和伟的警察,他的表演偏正剧范儿,但在《过年好》中散发出喜剧演员的优良气质,那首《种猪走在春天的田野上》朗诵出一种难以复制的喜剧气场。还有文章的惊鸿一瞥。当然,群星客串,难免良莠不齐,比如曾是王小帅电影摄影师的刘杰导演,表演就令人失望,他没有在有限时间里抓住角色的灵魂,没有像其他明星客串那样融入剧情,这是该片最大的败笔。

瑕不掩瑜,《过年好》是一部无年龄限制的,在春节唯一适合合家观影的新片,起码目前为止我这样认为,因为其他几部春节档影片我还没看。当然,在近年电影创作中,《过年好》还将是一部有争议的影片。争议来自叙事结构。

看过《守岁》话剧的,都知道这其实是一部悲剧;提到“过年回家、给爸妈陪伴”的主题,我们也会想起赵丽蓉的那部《过年》。高群书完全打破了我们既定的思维与对其的审美期待,用不断穿插的片名、用话剧的幕表制,结构全片,间离核心剧情。《过年好》中,高群书导演在与观众进行一场伟大的性爱,他极度克制内心温情与悲情,不断与观众调情,满场欢笑、热泪纵横,高潮至此。这种碎片化的微电影拼贴,无疑将直面电影艺术传统观念的质问之眼神,甚至引发一场难以避免的艺术之争。

其实,不该现在写这篇观感,应该等到2月9日再写、再发。《过年好》这样的大众电影,就是需要大家自己去看的。我们这些有了提前观影便利的观众的感受,只是一种参考。打开你的钱包,进电影院自己去看吧!过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