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是人类最早发现,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北部发掘出由自然铜制造的铜珠,推测距今超过1万年。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出土了雕有狮子形象,象征着苏美尔文明的大型铜刀,史上最早的青铜器。
铜从乱石中来。与石头打交道几百万年的先祖,为何是铜,而不是其他矿石?岩石中的铜矿氧化后会产生一层铜绿,酷似孔雀羽毛,故有孔雀石的美称。时至今日,孔雀石还被当成原生铜矿的标志。
新石器晚期,随着冶陶技术(尤其是陶窑技术的改进),冶炼出早期铜器。铜器不但比木器、石器结实、耐用,有韧性,而且还可以反复使用。虽然铜器(数量稀少)还不能把石器排挤出历史,但无疑是人类生产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铜元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达3%~5%。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表皮切开红橙色带金属光泽,也叫红铜,熔点为1083℃。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后来,中国先民又发现了锡矿石,并学会了提炼。在冶铜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偶然发现加入比铜熔点低的锡、铅,可以得到比纯铜熔点低、硬度更的合金,这便是青铜。炼铜和制陶技术上相互借鉴,从冶陶技术承袭淬火和退火技术,工匠又把冶铜技术用到制陶上,在陶坯表面涮一层助熔剂,就得到低温釉,为瓷器的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甘肃马家窑文化出土了大量的铜器和青铜器。以刀、斧、锥、钻、匕首、指环、手镯、铜泡、铜镜等为主,跨越了龙山晚期和夏纪年早期。单刃青铜刀是中国最古老青铜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铜刀,经碳14鉴定距今约5000年。
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发现的众多铜制品中,无一件青铜器,铜器中铜的含量高达99.63%~99.87%,均为纯铜。说明制铜技艺是独立发展的,技艺受地区限制。
中国先民对祖先、对神灵的崇拜远远超越了对自身的认同。夏代已出现了青铜礼器。到了商代,主要的器类都已具备: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一样不落。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主要的食器,被统治阶级当作是等级和权利的标志(国之重器)。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的青铜鼎。
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但东周时诸侯宴卿大夫也可用九鼎);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实是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
石器、木器、玉器和陶器虽然出道早,在新石器时代也工艺成熟,但无法制成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武器。青铜后来居上,优势明星,可以制成生产工具,生活器皿,战争武器,或者宗教礼器。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也更脆。青铜的熔点较低,熔化不需要多高的温度。用坏了,回炉再重铸即可。青铜器不是一般人拥有的,贵族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记事耀功。
大约在3、4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海贝充当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铸造的金属货币造型各异,较有名的有刀币、蚁鼻钱、圆钱等。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普遍使用、统一规格、价值更低的货币以满足日常流通需求。铁太容易生锈,而金又过于贵重和稀缺,于是铜再一次被选中,成为时代的主角。
圆钱通行于魏国和秦国,有孔是为了方便用绳子穿起来存放。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以法令宣布,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古代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半两”圆形方孔铜钱,就成为秦国的法定货币。汉初,政府无力掌控,允许民间私铸钱币。于是郡国诸侯,地方豪强便纷纷私铸。之后,汉武帝废除一切旧币铸造五铢钱。唐高祖时改币制,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规定每十文为一两,每一文的重量为钱,两以下采取十进制,独立的“钱”的概念诞生。
垄断货币发行,中央集权政府又增加一项收入。但统治者却又不得不面对铜矿供应不足的局面。在没有炸药的古代,矿工普遍使用一种叫烧爆法的原始手段开采矿石。先用柴火焚烧矿脉,待温度达到要求,用冷水浇。热胀冷缩之下,矿石松动,随后用工具采挖矿石。一枚铜币的币值几乎与铸币成本相差无几,使用金属货币的社会不易通货膨胀,但总是面临“缺钱”的窘境。
那少放点铜或用纸币呢?
还真有过。清朝道光年间,由于战乱连年,国库入不敷出,皇帝和大臣开始打铜钱的主意。通过铸造以五钱当十钱的虚值钱。虚值钱当军饷没问题,支付财政开支也没问题,但是流入市场之后就原形毕露,根本没人接受虚值的道光通宝。
五代十国之一的后蜀,因境内缺铜,铸铁钱弥补铜币之不足。北宋代后蜀孟氏,蜀地人民从此只能背负沉重的铁钱进行商贸。公元993年,四川爆发了以王小波,李顺为首的武装叛乱。叛乱之前,蜀地百姓已不堪铁钱难用之苦,探索更加便捷的付款方式,一种叫“交子”的印刷品。交子作为存取款凭证,是一种变革。但发行多少交子,钱庄必须有相对应数额的铁钱做储备货币,不然会使“交子”变成废纸。
假币被发现后会退出流通,私自印刷纸币更行不通,所以铜在古代长期是国家管制的战略物资,甚至别的国家缺少,还会来中国“借”。公元958年至1636年,日本岛内除之前发行的乾元通宝,再无统一铸造的金属货币。六百多年中日本只能依靠海外输入的“渡来钱”维持经济。
所谓的渡来钱,就是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铜币价值太小,已经无法满足流通需要,用银子接替铜钱成为新货币。而日本国内经济体量小,日常生活对银子需求不大,于是日本商人会拿着银子到明朝买瓷器、丝绸等货物,还有追加一宗最重要的压舱物——中国的铜钱。这种现象直到1636年,宽永通宝问世后才改善。
到了近现代,由于青铜高含铅,有一定的毒性,几乎没再使用制作。真正大量使用的是红铜和黄铜。红铜最大的用途就是做电缆和漆包线。黄铜除了作建筑装饰和器物,就是在军事上大量消耗,被用做各种弹药的外观弹体和弹壳。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黄铜产量比不上财大气粗的美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军工土专家发明了在弹壳表面镀铜的技术,这样的子弹壳内部是钢材,但覆盖着薄薄的一层铜材,和铜壳弹一样使用。
省下的铜干什么用?最多用在电力系统上,再就是电器和建筑内部的铜管。铜是电池、电机和充电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太阳能和风能装置用掉的铜比化石燃料装置用掉的更多,电动汽车含有的铜是内燃机汽车的四倍。电动车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崛起,都令铜需求大增。
即使回收所有的废金属,仍无法满足中国的铜需求,进口废铜和铜精矿是我国精炼铜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来源。未来几十年,中国还将需要更多的铜,以满足向低碳经济转型带来的对电气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