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汉地后,随即就开始了佛经的汉译,后来,佛经又陆续被翻译为藏语、蒙古语等语言。

汉明帝遣使迎请天竺(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西域僧人来到河南洛阳,以神奇的速度学习汉语,不久,就在汉明帝专门修建的白马寺设立译经道场,开始翻译随身所带的写在贝叶上的梵文佛典。

佛经表示晦气的词(被世俗严重误解歪用的佛家词语之)(1)

洛阳白马寺

公元70年左右,摄摩腾和竺法兰共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一部汉译佛经。

以后,不断有佛教典籍传入汉地,陆续被翻译成汉语。历史上,涌现了多位大译师,最为著名的,当属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等。

佛经翻译不同于一般著作翻译,不仅要求译者通晓古印度的梵文,还要具备相当的汉语言文学造诣,同时,也要有一定的佛教修行实证,能够深入领悟释迦牟尼佛的本意,从而运用当时国家流行的典雅的书面语,准确传达出佛教的奥义。

佛经表示晦气的词(被世俗严重误解歪用的佛家词语之)(2)

黄晓明在电影《大唐玄奘》中饰演玄奘

汉译佛典,绝大多数文采斐然,朗朗上口,极方便朗读和唱诵。

随着佛教在中国民间的大范围传播,以及许多朝代朝廷官方的提倡,它已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与儒家、道家一起,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之中。

以致,佛教中的许多典故和词语已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占了汉语史上外来语的九成以上,成为了中国人吟诗作文的书面语言,和妇孺皆知的日常生活用语。

这是佛教中国化现象的一个层面。

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曾说:

佛经表示晦气的词(被世俗严重误解歪用的佛家词语之)(3)

“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只是,由于佛经内涵的博大精深,近两千年来,真正领悟其真意的,历代并不多见,源自佛经的典故、词语,经民间日常性运用后,大部分渐渐变得世俗化、庸俗化乃至粗鄙化,时至今日,流于人们笔端和挂在口头的词语,大多已经偏离了原意,只有少量还保持着经文中的原意。

许多佛教典故、词语已经被世俗界严重误解误用,甚至完全背离了原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天花乱坠”

现在所说的天花乱坠,形容人们言词巧妙,有声有色,但更多的用于指人们言谈虚妄浮夸空洞、信口开河、虽巧妙动听但不着边际。

显然,现今,“天花乱坠”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是人人所不情不愿的。

但“天花乱坠”在佛经中的本义,是用来比喻佛法的殊胜奇妙、天女散花对佛法的稀有赞叹,和佛菩萨、大德讲经说法时的出神入化、无上盛景。

佛经表示晦气的词(被世俗严重误解歪用的佛家词语之)(4)

此一典故(词语)最早出自唐代般若译的佛教经典《心地观经·序分》,佛陀在讲经说法时,“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意思是说,释迦佛说法,说到精妙之处,诸天受了感动,从空中降下各色香花,对佛作赞叹和供养。

有人认为,“天花乱坠”最早出自宋代释普济所著《五灯会元·翠微学禅师法嗣》:“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听得天花乱坠;只成个邪说争竟是非;去佛法太远。”

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佛经表示晦气的词(被世俗严重误解歪用的佛家词语之)(5)

《法华经》中也有记载:“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乱坠天花,有四花,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除了佛陀,其他诸佛菩萨说法时,也常有来自四方的妙华(花)供养。

如《佛说无量寿经》中,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大众颁宣法时,“即时四方自然风起,普吹宝树,出五音声,雨无量妙华(花),随风周遍,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天上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其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佛教史上,也有不少高僧大德在讲经时出现“天花乱坠”的场景记载。

佛经表示晦气的词(被世俗严重误解歪用的佛家词语之)(6)

两晋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原盛行。

南朝的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大力弘扬佛法,在都城建康(今南京)等地大建寺庙,不仅自己时常聆听当朝大德讲经说法,还提倡宗臣研读佛经,建立了读经机构,他三次到皇家寺庙同泰寺舍身出家。

他虽为帝王,但生活中节俭节欲,守持戒律过午不食,不饮酒,因为取丝织绸要杀死众多蚕蛹的生命,为了提倡戒杀,他只穿麻织品,而拒绝丝绸锦衣。以至于臣民称其“皇帝菩萨”。

佛经表示晦气的词(被世俗严重误解歪用的佛家词语之)(7)

张大千《天女散花》1935年作

传说有一次,云光法师举行法会,讲授《涅槃经》,从早上一直讲到晚上,讲得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梁武帝听得如痴如醉,以致感动了上天,天女在天上散花,各色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

梁武帝亲睹天女散花的妙景,不禁赞叹道,“想不到佛法真的竟然如此奇妙!”

梁武帝从此更加信奉佛教。

梁武帝享位四十七年,在他晚年时,大梁江山毁于负义部将侯景篡位之乱。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南京城南郊的胜景雨花台,也得名于佛家此一典故(词语)。

古时,雨花台山地包括东、中、西三座岗地,在三国时代,山上为浓密树林所覆盖,附近的村人在林间发现了许多五彩斑斓的小石头,便称此山为聚宝山、石子岗。

南朝时佛教兴盛,山上一度盖了三十几座寺院,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法时,天降花雨,此山便被称作雨花台,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佛经表示晦气的词(被世俗严重误解歪用的佛家词语之)(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