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园一景 资料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特别重视用五四精神来教育引导青年。他多次到高校考察并与师生座谈,多次给青年回信,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2014年、2018年两次视察北大时指出,“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要求青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明确提出,“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在4月30日的纪念大会上,高度评价了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全面总结了一百年来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强调要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对全国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方针、路径。这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也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融入北大传统,成为发展之魂、立校之基。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必须把五四精神与时代主题、发展主线、前进主流紧密结合,勇担使命,埋头苦干,再立新功。
弘扬五四精神
突出时代主题
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四以来,我们国家经过一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从诞生之日起,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从京师大学堂建立到新中国成立的50年,北大爱国师生前赴后继地投身民族救亡运动,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从1949年到今天,北大的使命就是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推动国家进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北大师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更加自觉地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北大作为中国高校的标杆,必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必须有更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要紧紧盯住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继续布局和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针对国家迫切需要、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攻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既要传承五千年的文脉,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要深入研究和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的内在逻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讲清楚,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热爱祖国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坚定信仰追求
培育核心价值
五四运动带来了各种新思想、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标志着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这一时期,在北大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奋发前行的动力。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诞生于五四时期的北大;改革开放之后,全国高校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办于北大;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批准首批建立的10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研究院,北大名列其中。近年来,北大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组织召开了两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全力建设“马藏工程”“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启动“大钊班”等人才培养项目,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守正创新。
面对新时代对思想理论提出的新要求,北大将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师生头脑,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挺立时代潮头
勇于改革创新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先导。“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敢为天下先”的激情和勇气始终流淌在北大师生的血液之中。121年来,北大一直是解放思想的先行者,我们要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进一步加强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结合,以更多新思想、新理念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思想进步的活力,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案。
改革创新带来生机,攻坚克难才有收获。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继续走在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近年来北大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建设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燕京学堂、“一带一路”书院等重点项目,设立“学生海外学习专项基金”,加强同世界各国高校的交流合作。今后,我们要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将自身发展深度嵌入世界知识生产的宏大体系中,促进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更加丰富、更加多彩。
扎根中国大地
不断奋斗攻坚
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起步较晚,1918年蔡元培先生提出,中国的大学要急起直追,和柏林大学、洪堡大学等“平行发展”,表达了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心壮志。当时的北大,会聚了一批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和学生,但由于历史局限、国势衰微,学校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不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据1918年的统计,当时北大共有教职员217人,其中教授90人;学生1980人,其中研究生148人。历经一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今天的北大有在校学生44729人、教职工1133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有2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行列,21个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 ,41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体现基础前沿领域科研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6位。学校整体上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抚今追昔,我们既要铭记前辈们筚路蓝缕的开辟之功,更要增强办学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为实现几代北大人的梦想而埋头苦干,力争早日居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北大的发展必须始终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我们要继续虚心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实现内涵式发展,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提出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在世界高等教育大变革的时代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牢记核心使命
为国立德树人
强调,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北大最核心的使命。
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项工作,本质都是青年工作。做好青年工作,是北大党委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办学的战略任务。我们将按照的要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新,做好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我们要继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五四精神熔铸进青年灵魂,进一步走近青年、深入青年,充分尊重青年的天性和特点,倾听同学们的心声,真情关心、关爱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按照“德才均备、体魄健全”的育人理念,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将学校的全部资源和精力都聚焦到立德树人上来。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历史的重任。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发扬五四精神,按照提出的六点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认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本领,将来走上国家最需要的岗位、干国家最需要的事业,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圆梦人”。
(作者:邱水平,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